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高品質的人生,都具有這3個能力

高品質的人生,都具有這3個能力

1

讓興趣變特長的能力

前幾日,《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以「四朝元老」陳更的奪冠拉下帷幕,連續四年參加詩詞大會的陳更,終於在這一年站到了最後。

陳更作為理工科博士生,學業繁忙,但依然冒著「不務正業」的風險,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學習詩詞文化。同時,她更是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鍥而不捨」地一次一次來參賽。

而促使她這麼做的原因,就是對詩詞的喜愛。

然而喜歡詩詞的人數不勝數,能站在《中國詩詞大會》賽場上的卻只不過百餘人。

我們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有人可以將興趣變為特長,也有人的興趣只是「興趣」。

就像面試、相親時的一道必答題一樣,當有人問:「你有什麼興趣愛好?」時,常出現的減分回答就是:看書、聽歌、旅遊、看電影……

有一個概念叫「興趣金字塔」,它將興趣劃分成三個級別:

感官興趣:通過直觀的感官刺激產生的興趣,比如上面說的看書、聽歌等;

自覺興趣:認知行為參與的興趣,比如你不僅能感受到一首詩很美,還能明白詩句背後的故事與背景、你喜歡美食就對如何做出美食感興趣等;

潛在興趣:也就是志趣,一種更加強大而持久的興趣,以對抗高手之路上的重複與倦怠。比如愛迪生能經歷1600多次的試驗失敗,鍥而不捨地發明出了燈泡。

高品質地活著,需要的能力之一,就是讓你的興趣擺脫感官興趣的層面,讓它成為自覺興趣,甚至是志趣

看書、聽歌、旅遊誰都可以做,僅僅停留於感官興趣,它就不會成為你的加分項。

如果你能因為喜歡小說,而去了解不同類型小說的特點、發展歷史、經典作品,發表自己的理解等,這就比僅僅是「看書」出彩得多了。

你不一定要讓興趣變有用,但一定要讓它出彩

2

讓自己變開心的能力

曾經有張圖片在網路上很火。

只見一個身穿綠衣的小哥,和一個身穿制服的大爺,一起蹲在傾倒了一地的啤酒旁喝著啤酒。

可以推測,這位綠衣小哥不慎將自己要送的啤酒碎了一地。面對慘狀,他沒有著急、焦慮,而是和另一個人優哉游哉地就地喝起了酒。

去年颱風山竹來襲,網路開始傳播起用膠帶保護窗戶玻璃的小竅門。有的人認真照做,而有的人卻另闢蹊徑,開始用膠布隔空傳話,「約」起了麻將。

李健說,假如有一天身陷苦難,一要接受,二要苦中作樂

大多數人的心態,往往會因為一件偶然發生的小事而突然崩潰。

然後事情就會變得和終身成長詞典詞條《219:墨菲定律》里描述的一樣: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於是就像滾雪球一樣,覺得這也不順利,那也不如意,讓人陷入越焦慮越干不好、更焦慮更干不好的死循環中。

周作人曾把「茶道」比作忙裡偷閒、苦中作樂,也就是在不完美的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好好活著需要的能力之一,就是過得樂觀些。

我們的生活,都應該是「不後悔,且快樂。」

3

讓生活變簡單的能力

曾看過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女主麻衣總是將各種物品縮減控制在最低需要程度。

她的家裡,物品擺放的就像商店裡的陳列品,麻衣貫徹著「扔」之道,讓許多人覺得浪費,她的媽媽和外婆也認為,她這麼扔東西,太可惜了。

但經歷了大地震後,老家的房子受災嚴重,無法再居住。全家人只好親手把最低限度的必需品搬到了臨時住的公寓里。

直到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原來只要原本十分之一的東西就足以維持生活。

我們的日常大概就是,在早上花費半小時的時間從滿滿當當的衣櫥里挑選出一套適合今天穿的衣服;

微信幾十個群的消息此起彼伏,你不一定都會看,但又不捨得刪;

雙十一剁手,買了一堆「以後可能會用的東西」,結果這個「以後」總是沒有盡頭……

我們整天在繁雜里摸爬滾打。

梁實秋在《簡單,安靜,從容》里說:

生活不簡單,盡量簡單過。

簡單生活、慢生活、輕生活,均是一種生活態度,內心富有充盈,生活方能簡單從容。

永遠不要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要以簡單美好的生活完善複雜的人生。

高品質生活,需要的能力之一,就是學會過得簡單

極簡主義生活的本質,並非一味扔東西,而是要控制添置和獲取,控制自己的物慾。

它能讓我們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上,忽略那些不重要的旁枝末節。

溫柔地審視自己的慾望,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去見想見的人,去做想做的事,去享受生命的單純美好吧。

白居易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碎琉璃脆。

然而世界是自己的。

如果我們能樂觀對待餘生中的每一天,認真對待你想做和在做的每一件事,過得簡單美好。

那麼這世間的好物,對我們自己來說,即是堅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讀君 的精彩文章:

群體性孤獨,正在慢慢摧毀你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