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Voice:7 萬多塊黃銅小碑,構成了世界上最大分散紀念碑

#Voice:7 萬多塊黃銅小碑,構成了世界上最大分散紀念碑

#Voice:7 萬多塊黃銅小碑,構成了世界上最大分散紀念碑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為了表達對受害者的尊重,必須手工完成。大屠殺是如此系統化。他們發明的大屠殺手段幾乎都是自動化的。我們不想要類似的東西。」

製作 Stolpersteine 的工匠 Michael Friedrichs-Friedlander

紀念碑在柏林隨處可見,柏林至少有 20 座紀念大屠殺受害者的紀念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修建的「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林」。這片碑林佔地 19000 平方米,由 2711 個高低不等的石碑構成,排列成數行,中間是可以通行的過道。在碑林的地下展覽中心,總共記錄著 1 萬多名遇害的猶太人姓名。

與之不同的是貫穿在街頭的另一種小塊紀念碑。這些每塊不到 10 平方厘米的黃銅石紀念碑被嵌在街道的鵝卵石中。每一塊都分別紀念一名受害者,並被放置在這些受害者最後居住過的屋子前的人行道上。

如今,在歐洲和俄羅斯的 1200 多個城鎮中,有 7 萬多塊這樣的紀念黃銅石塊,它們被稱為Stolpersteine或「絆腳石」(stumbling stones)。每塊石頭上的銘文以「這裡住著」(Here lived)開頭,然後是受害者的姓名、出生日期和命運——拘留、自殺、流亡、驅逐出境和被屠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最後兩種情況。

#Voice:7 萬多塊黃銅小碑,構成了世界上最大分散紀念碑

來自 twitter@ProfMarkStein

這些石頭代表了城市記憶的新景象。如果位於柏林市中心的大型紀念碑林強調大屠殺的規模和政治罪責,那麼 Stolpersteine 則更像是一種個體悲劇的敘事。這些 Stolpersteine 共同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分散紀念碑。

今天,Stolpersteine 在 24 個國家,以 20 種語言存在著。2017 年,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佩斯塔洛齊學校(Pestalozzi school)成為歐洲以外首個放置 Stolpersteine 的地方,以此紀念數百名在那裡流亡的德國猶太兒童。

2010 年上海世博會的時候,德國國家館的地上也鋪設了這些黃銅「絆腳石」,作為場館設計的一部分。

與其它專門紀念特定受迫害群體的紀念館不同, Stolpersteine 紀念所有納粹政權下的受害者,包括猶太人、辛提人、羅姆人、殘疾人、異見人士、非裔德國人和「asocial」公民(納粹將妓女和同性戀者等歸為 asocial)。第 7 萬個 Stolperstein 是為 Willy Zimmerer 建造的,Zimmerer 是一名有學習障礙的德國人,在法蘭克福郊外的 Hadamar 精神病院被殺。

「我覺得它比那些巨大或迷宮般的紀念物更讓人感動,在我看來,這些紀念物既誇張又沒有特色,」住在 Duisburger Strasse 街上的翻譯和作家 Marion Papi 說。「Stolpersteine 則更生動、更個人化。」

#Voice:7 萬多塊黃銅小碑,構成了世界上最大分散紀念碑

歐洲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林(BERLIN 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來自 EISENMAN ARCHITECTS

1992 年 12 月,藝術家 Gunter Demnig 將第一塊鑲嵌了紀念銅板的石頭鋪在科隆市政廳前的路面上,這一想法源於德國驅逐猶太人五十周年之際。1990 年,Demnig 研究了當時科隆被驅逐的 1000 名辛提人和羅姆人的經歷。他希望按照當年驅逐的路線做一個橫穿科隆市的藝術項目。四年後,他埋下了柏林的第一塊 Stolperstein。

目前,他已經置放了 7 萬多塊黃銅石碑,並親自監督每塊石頭的銘文撰寫和放置工作。這項任務使他每年有 300 天奔波在路上。

他經常引用猶太教宗教文獻《塔木德》里的話:「當一個人的名字被忘卻時,這個人才算真正被遺忘,」

儘管 Stolpersteine 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它仍然是一項自發的草根行動。當地組織(通常是某個特定街區的居民們,或學生工作項目)一起來研究當地受害者的生平,並籌集每塊石頭所需的 120 歐元製作和安裝費。

在柏林的杜伊斯伯格大街(Duisburger Strasse)上, Norbert 和 Astrid 邀請了自己公寓樓里的每個居民都加入進來,其中一半居民同意加入。

「我們會兩兩結對去檔案館」, Wollschl?ger 說。「這真的會讓你大吃一驚。」他說納粹一絲不苟地做了記錄。「細緻到受害者留下的最後一個銀勺。」

在此之前,組織者必須找到儘可能多的受害者親屬,徵求他們的同意,並邀請他們參加置放儀式。67 歲的退休校長 Dietmar Schewe 就在自己的公寓樓前歡迎了 25 名來自以色列的儀式參與者。

「這些公寓仍然保留了許多原有的特色,所以客人們真的可以想像『我的曾祖母曾握著這個門把手』」,Schewe 說。「這感覺就像是一次與親人生活環境的接觸,雖然小但卻很重要。」

但也並非所有人都認可 Stolpersteine。慕尼黑和巴伐利亞猶太社區的負責人 Charlotte Knobloch 就強烈反對這個項目,她是大屠殺倖存者中的一員。埋在地上的 Stolpersteine 讓她無法接受。「我堅定地認為我們需要盡一切努力,確保紀念活動能夠維護受害者的尊嚴。」「對我來說,被地上的一塊金屬絆倒一點也不體面。」

2004 年,慕尼黑市議會頒布了一項有爭議的法令,來禁止 Stolpersteine。儘管有超過 10 萬人簽署了支持 Stolpersteine 的請願書,但 2015 年這一決議還是維持原狀。去年夏天,慕尼黑推出了另一個紀念項目,雖然也是把紀念碑放在受害者的最後一個家前,但銘文放置在不鏽鋼柱子上。

這些 Stolperstein 黃銅石碑都由工匠 Michael Friedrichs-Friedlander 製作,他今年已經 69 歲了。「我想不出更好的紀念方式了,」他說。「如果你想讀那塊石頭,你必須在受害者面前鞠躬。」

2005 年,隨著該項目規模的不斷擴大, Demnig 再也沒有時間同時製作和置放這些石碑了。Friedrichs-Friedl?nder 從那時候開始製作每一塊 Stolperstein 的刻文。

在他位於柏林東北部郊區的小工作室里, Friedrichs-Friedl?nder 用鎚子和金屬印章,在每塊石頭上逐字印刻。他每周工作六天,至少 50 個小時。他總共刻寫了 6.3 萬多塊 Stolpersteine。

儘管有人提議將這一過程機械化, Friedrichs-Friedl?nder 還是堅持認為應該手工刻制。「為了表達對受害者的尊重,必須手工完成。大屠殺是如此系統化。他們發明的大屠殺手段幾乎都是自動化的。我們不想要類似的東西。」

雖然這項工作也時候也很痛苦,例如Friedrichs-Friedl?nder 曾為置放在漢堡一家前猶太孤兒院前的 34 名孤兒篆刻銘文。但 Friedrichs-Friedl?nder 覺得這件事在道德與政治上都勢在必行,尤其是在德國和整個歐洲的極右翼勢力正在崛起的情況下。

「我感到有責任。你了解了歷史,然後看到今天發生的事情,就會發現有很多相似之處。」

題圖來自 twitter@_Stolpersteine_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這 15 個應用,讓手機「負一屏」更有效率 | Hack Your Life
#Topic:紐約掀起抗議,亞馬遜退出紐約新總部計劃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