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精讀班

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精讀班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明確了大灣區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基本原則等,規劃範圍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備受香港社會各界關注。

規劃綱要有哪些重點呢?對香港有什麼新機遇呢?一起來看看!

五大戰略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2017年末總人口約7000萬人,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

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

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兩大發展目標

到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廣泛,區域內生髮展動力進一步提升,發展活力充沛、創新能力突出、產業結構優化、要素流動順暢、生態環境優美的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大灣區內市場高水平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各類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對周邊地區的引領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多元文化進一步交流融合;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全面建成。

四大中心城市

《綱要》將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繼續發揮比較優勢做優做強,增強對周邊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而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首次明確為

香港

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產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大都會。

澳門

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廣州

廣州: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

深圳

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此外,《綱要》也支持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城市建設重要節點城市。

規劃涉港內容豐富 助港更具競爭力

《規劃綱要》推出多項措施鼓勵港人北上融合,包括研究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容許港人報考內地公務員、支持港人在廣東養老和擴大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等。

研撤手機長途和漫遊費

除規劃大方向,《綱要》亦推出與市民相關的措施,範疇遍布居住、就業、醫療、養老、過關和通訊,包括降低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並研究取消的可行性;又研究在主要陸路口岸增加旅客出入境自助查驗通道,便利居民往來。

可考公務員、擴大專業資格互認範圍

就業方面,《綱要》提出鼓勵港澳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內地國有企業單位的職務,並研究推進他們報考內地公務員。內地與港澳專業資格互認範圍亦建議擴大,拓展「一試三證」的範圍,即通過一次考試便可獲取國家職業資格認證、港澳認證及國際認證,方便三地市民跨境執業。

投資方面,研究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的資質要求、持股比例、行業准入等限制,更會研究使港澳專業人士和企業在CEPA框架下,在內地更多領域從業投資營商享受國民待遇。

鼓勵港醫生北上執業

內地醫療也是一大問題,《綱要》提出開展傳染病聯合會診,鼓勵港澳醫務人員到珠三角九市作學術交流,並讓私人執業醫務人員在內地短期執業。為便利港澳居民定居,在珠三角九市港澳居民比較集中的城鄉社區將拓展社區綜合服務;深化養老服務,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營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便利港澳居民在廣東養老;推動社工領域職業資格互認,加強粵港澳社工交流。

享義務教育

為促進香港青年與大灣區交流,《綱要》提出,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對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在內地就讀的學生,實行與內地學生相同的交通、旅遊門票等優惠政策;同時並研究賦予在珠三角9市工作生活並符合條件的香港居民子女,與內地居民同等接受義務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權利。

同時在大灣區為青年人提供創業、就業、實習和志願工作等機會,支持香港青年融入國家、參與國家建設。

學者:港人不應活在過去式

國務院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各地區部門貫徹落實。

香港大學城市規劃及設計系教授葉嘉安稱,綱要提出發展大方向,建議香港採納「前枱後室」接單模式迎合,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把握機遇。而大灣區的內地城市正發展高科技產業,未來將會比香港發展得更好,認為港人不應再活在過去式。

葉嘉安指出,綱要深化了本港與珠三角現時的合作政策,惟當中只是提出幾個重點發展方向,未有實際政策。他認為,現時內地出現龐大的內需市場,全球的經濟重心亦已逐漸由西方國家轉移到中國;加上內地經濟發展迅速,購買力已與西方國家不相伯仲。

他又提到,近二十年珠三角的土地及勞動成本都不斷上升,單單是東莞的月薪就已由2004年的307美元,上升至2017年930美元;珠三角地區作為產品工廠的功能被削,他認為香港及珠三角都需再重新考慮角色定位。

葉嘉安稱,香港與珠三角地區工資差距將愈來愈少,形容現時珠三角情況正如80年代及90年代的香港,但因為他們已正發展高科技產業,未來將會比香港發展得更好;他認為港人不應再活在過去式、自視過高:「好多年青人、市民都唔知珠三角(地區)已發展得咁犀利。」他又將大灣區綱領形容為「可能系最後嘅機會」,建議港人應把握機遇。

而為把握大灣區機遇,他指應考慮應以「前枱後室」模式,即直接在大灣區設立前枱接單,然後在香港的辦公室處理工作,以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

葉嘉安又指出,現時內地人才、官員來港洽商過境手續繁複,建議港府提供快速的電子商貿簽證,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商貿通道,便利通關之餘,亦可收到宣傳大灣區概念之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港薈 的精彩文章:

香港網紅新娘溫馨提示:親友人情絕不能少
港珠澳大橋現遊客停車嬉鬧 占緊急車道拍照野餐還扔垃圾落海

TAG:香港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