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流浪地球》的成功意味著,把觀眾當傻子也能賺錢的時代結束了

《流浪地球》的成功意味著,把觀眾當傻子也能賺錢的時代結束了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原創 文/蕭武】

《流浪地球》的票房已經突破40億,而之前被許多人寄予厚望的《新喜劇之王》和《神壇蒲松齡》都已經完敗,《瘋狂的外星人》和《飛馳人生》以投入的成本來說,已經賺得不少了。

其實,《飛馳人生》如果不是沈騰,也會撲街,而且會撲得非常難看,基本上就是沈騰硬生生的把這個片子的票房拉起來了,還能在《流浪地球》的擠壓之下拿到十幾億的票房。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流浪地球》刷新了現在的中國電影製作模式,以前那種靠幾個流量小花小鮮肉尬演和摳圖就能騙到錢的模式現在不行了,以前的電影製作公司的那種商業模式也不行了。

只要想一想,《長城》也號稱製作成本十億,但《流浪地球》的製作成本才三億。《長城》的視覺衝擊和場面能和《流浪地球》相比?但《長城》的成本都夠製作三個《流浪地球》還有富餘了。

這意味著什麼?這就意味著,《流浪地球》很意外的揭露了現在電影圈的遊戲規則就是騙錢、洗錢,所謂的製作成本中,根本就沒有把多少用到電影製作上,都不明不白的跑冒滴漏了。

所以說,《流浪地球》的貢獻不僅是讓中國科幻電影達到了一個新起點,更是讓電影回歸了電影本身,去看電影不只是看明星了,打破了現有的電影圈的商業模式和遊戲規則。

也是在這個意義上,《流浪地球》打碎了許多原來騙錢的商業模式,動了整個電影圈的乳酪,甚至很多人可能就此就騙不到錢了。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這得是多大的仇恨?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整個中國電影圈都對《流浪地球》恨之入骨,把《流浪地球》視為公敵,恨不得趕緊封殺了算了。就這樣,還指望電影圈的人支持《流浪地球》,可能嗎,現實嗎?

徐崢其實並不是原來那種電影商業模式,至少不是純粹的那種模式。至少,他能分得清什麼是好電影,什麼是騙錢的。否則,他也不會在看完之後那麼激動,發那條微博。

但很顯然,在現在整個電影圈都在仇視《流浪地球》的大背景下,如果還保持對《流浪地球》的支持,那就是與整個電影圈為敵了。以徐崢的智商和情商,當然不會做這個事。所以,他也把贊《流浪地球》的那條微博刪掉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流浪地球》的模式就此就不行了,主流電影圈對《流浪地球》就那麼拒絕。恰恰相反,不用很久,就會有一大波打著科幻的旗幟騙錢的流量明星主演的片子趕來。

而且,電影圈的人不可能個個都傻,分不清什麼是好電影,什麼是騙錢的。觀眾都能分清楚,他們更清楚。只不過,現在是那些掌握資源的人在帶頭抵制和排斥,所以圈內人即便喜歡《流浪地球》,也不能說。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還是那句話,觀眾並沒有那麼傻,能分清什麼電影好,什麼電影差。那個只靠幾個大公司就能壟斷整個電影圈、幾個大導演就能掌握電影圈絕大多數資源的時代,正在過去,靠電影本身說話,用誠意讓觀眾去電影院的時代正在到來。

以上內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並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光熱發電:中國下一張「國家名片」?
流浪地球的創作概念來自台灣?台媒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本事該改改了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