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沒能夜遊故宮?別遺憾,我們帶你「穿越」回清朝看看……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
正月十五元宵節
古稱上元節
昨晚紫禁城的元宵燈會驚艷亮相
讓人們一睹了上元夜燈會的風采
但你有沒有想過
古時候沒有聲光電影的高科技
沒有如織的遊人
那宮裡的格格、阿哥們是怎樣過節的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專訪了
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所長章宏偉教授
據介紹,清代,將上元節慶典分為上元前一日慶典、上元日慶典、上元後一日慶典三個部分,分別舉行皇室家宴、外藩宴、廷臣小宴,以款待宗室、藩屬和朝廷大臣,還有觀看掛燈及燈戲(舞燈)、火戲(煙火)、雜戲表演等節俗。
燈戲:歡騰的團體操表演
舊時民間過年有掛燈籠的習俗,皇家也不例外。新年前後,在高處懸掛徹夜通明的燈盞,稱為「天燈」。萬壽燈則裝飾華麗繁複,懸掛有「歌舞昇平」、「吉慶祥瑞」涵義的燈聯,體現美好寓意。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其花燈類似於乾清宮前萬壽燈(圖片由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研究館員周乾提供)
「立天燈、萬壽燈是明代與清代早中期過年最盛大的活動之一,從立到撤,前前後後要使用八千多人力。」章宏偉介紹。
看過2019年央視春晚的人,想必對萬人團體操節目《中國魂》還有印象。近兩萬名演員在場地上快速地變換隊形,先後排出碩大的「春」字、「福字」,呈現出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
事實上,團體操並非現代人所發明。章宏偉介紹,所謂燈戲,是由多人舞燈拼出吉祥文字及圖案,和現代的大型團體操表演十分相似。清朝的燈戲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留下了《萬年長春富貴燈》《福祿壽燈》《萬年如意燈》等戲本。
暢音閣(圖片由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研究館員周乾提供)
和現代社會相比,清朝宮廷的娛樂方式顯得十分有限,看戲是其中的一大宗。愛看戲的乾隆皇帝先後搭了5座三層大戲台,位於紫禁城的暢音閣便是其中之一。
每逢各種重大節日,皇帝都要在宮中看戲,有時還會邀請朝廷大臣、外國使者一同欣賞。陪皇帝看戲,可能未必是件令人人都愉悅的事情。「在翁同龢的日記中,提到進宮看戲的事情時,他從來不寫看了什麼戲,往往以『累極』、『乏極』作結。」章宏偉說道。
火戲:火樹銀花不夜天
光看燈戲,顯然還不夠熱鬧。爆竹聲聲,焰火滿天,才顯得出誠意滿滿的節日氛圍。火戲,是清朝宮廷上元節的重頭戲之一。
雖然沒有視頻和照片,來記錄和還原清朝宮廷節日焰火的盛況,但從當時的文字記載和宮廷繪畫中,也能管窺一二。
圓明園西南隅有片地勢平展、視野開闊的地方,四周樹木掩映, 西南北三面河水環繞, 東面後綺坡岡有座樓名為「山高水長」。這裡是清朝宮廷在上元節時舉行大規模煙火盛會的重要場所。
上元節期間,皇帝駕幸圓明園時,他走到哪裡,鞭炮聲響到哪裡。比如在乾隆四十二年清宮的《圓明園花炮檔》中,就詳細記載著乾隆皇帝每日的行止和燃放大小花炮的數字。
不只是文字,繪畫也從另一個側面再現了當時的場景。清宮繪畫寫實的功底可是杠杠的。對此,章宏偉舉例道,曾同時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的《乾隆大閱圖》和清朝宮廷服裝引起了當地學者的注意。這位外國學者進行細緻研究後,發現圖畫中衣服的針線和實物是一樣的。
「我們在一幅清宮繪畫中看到,一個小男孩的旁邊有一位宮人推著一個小車,車上是滿滿的煙花。」章宏偉介紹。
逛買賣街:體驗市井生活樂趣
作為皇宮,紫禁城自然是十分莊重嚴肅的地方。相比較而言,暢春園、圓明園、頤和園等皇家園林顯然更符合度假的氣質。章宏偉介紹,乾隆時期,清朝宮廷成員往往會在正月初十左右去圓明園小住。
在熱播劇《延禧攻略》中,說著一口吳儂軟語、假扮賣酒女的魏瓔珞在宮市上逗樂眾人。劇情雖然是演繹的,但在圓明園裡,曾經有過宮市街,也叫買賣街。
清道光年間大臣姚元之在《竹葉亭雜記》中寫道:「圓明園福海之東有同樂園,每歲賜諸臣觀劇於此。高宗時,每新歲,園中設有買賣街。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館飯肆,一切動用諸物悉備,外間所有者無不有之,雖至攜小筐賣瓜子者亦備焉」。
清高宗便是乾隆皇帝。新春之際,同樂園買賣街內搭燈棚、架牌樓,各個商鋪開張買賣,盡顯熱鬧繁華,買賣人、遊人多為太監、宮女所扮演。買賣街一直開市到燕九日,也就是正月十九。
「尤其是皇帝的嬪妃們,日常在宮裡的生活受種種約束,單調乏味至極,上元節里能有機會出來逛宮市,選購心愛之物,也是人生一大快事。」章宏偉說道。遺憾的是,不知道何故,春節期間同樂園買賣街活動到嘉慶四年就停止了。
來源:科技日報 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劉義陽
審核:王小龍


※拜年必備!七大姑八大姨都該怎麼稱呼?
※二戰經典照片「勝利之吻」男主角逝世,接吻時女友正在他身後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