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女子挑戰「1年內不買東西」 1年後結局出乎意料:反賺兩桶金

女子挑戰「1年內不買東西」 1年後結局出乎意料:反賺兩桶金

國外一名女子,平均每個月花3000至4000美元購物(約人民幣2萬元到3萬元之間),常常入不敷出,甚至還信用卡欠債。

這名女子名為漢娜-路易斯-波斯頓(Hannah Louise Poston),她提到自己只要心情不好,就會想要購物,自認是一個腦神經衰弱的購物狂,2018年開始決定發起「一年不購物」的挑戰,除了洗漱等生活必需品外,就不再買衣物、包包,更刪除網購的訊息,1年後結局出乎意料。

英國廣播公司稱,漢娜在自己社交媒體上記錄了自己的挑戰經歷,她的經歷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在這一年中,她獲得了近2萬名訂戶。漢娜稱:大家壓倒性的反應是,「你說的正是我想說的話」,我每天都收到與我有同樣「剁手」問題的女性發來的電子郵件。

像漢娜這樣的不購物承諾並不新鮮。不少人嘗試著挑戰不好的習慣,而是更好地欣賞他們已經擁有的東西。

舊金山的消費者心理學家基特·亞羅說,消費者會無意識的購買各種東西。她表示:在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裡,我們周邊一直充斥著廉價商品。人們被產品、衣服、美容護理和配飾淹沒了。

一些發起和接受挑戰的人希望在一個生產過剩的時代減少消費,幫助保護環境,或者整理自己的房子。一項對已發表的研究表明,購物成癮,或強迫性購物,影響了大約5%的人口。

強迫性購買者在購物時體驗到一種快感,就像某些藥物使用者體驗到的快感一樣。紐約心理學家喬達娜雅各布斯(Jordana Jacobs)說:「當我們購物時,多巴胺會分泌出來,我們會有短暫的愉悅感。」

對於發起「1年內不購物」挑戰的漢娜來說,發起挑戰之前她的購物習慣變得更糟了:我用購物來分散自己對生活中不想想的事情的注意力。她說,她會在化妝品連鎖店待上一下午,看看化妝品,即使她不需要或不想要任何東西。

發起挑戰後,漢娜擺脫了信用卡債務,並開始存錢,迎來了自己的「兩桶金」:她把曾經的時間都用在了自己的小生意上以及她的社交媒體頻道上,並取得收入。

漢娜稱:「不購買意識」在更深層次上也起了作用。它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不僅僅是我的行為,還有我的自我意識。我把購物當作一種逃避內心惡魔的方式。當我不再買東西的時候,我必須開始真正做最好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專業主義 的精彩文章:

澳洲女子多次遭公園暴露狂襲擊,扮成大猩猩原地蹲守3天抓住他
日本漁民撈起4米長深海怪物被視作地震先兆,結果成了盤中美餐

TAG:專業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