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看十二因緣如何解答生與死的問題

看十二因緣如何解答生與死的問題

第一是無明

就是貪嗔痴慢疑這五種惡業,能令顛倒夢想、輪迴生死,因為貪嗔痴慢疑使眾生不明白佛法,戒定慧真正的道理。因為不明白戒定慧的道理,就會生出種種的煩惱來,無明是生死的根本。

第二是行

就是沒有停歇的意思,因為種種的煩惱,沒有停歇的時候;我們就會常常地起心動念,就造出種種的業來了。

第三是識

識是業識的意思,就是妄想分別的心。分別,是不論什麼事物、什麼東西,我們都會去分別。好的、不好的,喜歡的、不喜歡的,你的、我的。因為一個人多生累劫乃至前世造作有了種種的業,就被這種種的業,感動了這個識,看見有因緣可以投胎的地方,就去投胎了。

第四是名色

這個時候,一個人的識,還沒有什麼大用處,只有這個識的名目,所以叫做名。身體雖然沒有完全生長成功,但是已經漸漸地要成功色身了,所以叫做色。就是投了胎,識同了身體,都漸漸地長大起來了。

第五是六入

六入又叫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意,就是念頭,完全生長成功了,要出胞胎了。

第六是觸

就是剛出初出生不久來,年齡在二三歲的時候,對各種東西、各種事物,還不怎麼會分別他的好的、壞的、苦的、樂的。

第七是受

就是年齡到了六七歲的時候,對各種東西,各種事物,漸漸地會分別起它的好壞來。就覺得有時受著樂,有時受著苦了。

第八是愛

就是年齡到了十幾歲的時候,就會生出種種愛的心、貪的心來了。並且生得很厲害。

第九是取

就是到了成年人的時候,這種種的愛心、貪心更加地厲害,想到什麼,就一定會想方設法得到手了。

第十是有

「有」字,就是業字的意思。因為有了要的心,就會生出煩惱來了;有了煩惱,就會造出種種業來了;既然造了業,就會有將來的結果、相應的果報了。

第十一是生

就是按照現在所造的善業、惡業,將來就要受生死的苦,根據所造的善業、惡業投生到相應的地方去。並且還不知道生到什麼地方去。

第十二是老死

就是既然有了生的苦,就一定有老的苦,死的苦了。

第一種的無明,最是最迷惑人的東西。有了這種無明,一個人就顛倒夢想,稀里糊糊塗塗的,隨便造業;造了業,就要受相應的果報應了;受報應,就是在這個生死裡頭,出了又進,進了又出。或是投人身,或是投畜生,或是上天堂,或是下地獄,總歸逃不出這個六道輪迴。所以這個無明,實在是一個人生死的根本。有了這個根,就自然會生出第二種的行,一直生出到第十二種的各種因緣來了。

一個人死去,死的是軀殼,他的靈性仍舊還在的,不會死的。靈性,是指最靈妙的知覺性,並不是大家所說的靈魂。靈魂,是常常要變的。靈性,是永遠不變的。知覺性,是眾生本來有的性。有了這個性,才有知覺;沒有這個性,就同了木石一樣了,所以叫做知覺性。它的無明,也仍舊沒有破去,所以免不了還要投生做人。因緣的因字,是種子的意思。緣字,是幫助成功的意思。譬如種糧食,一粒種子是因,陽光、雨露、土壤和種田人就是緣。無論什麼事情,都要有因、有緣,才會成功。緣覺知道了生死的苦,所以就在這十二種因緣上邊用功。自己開悟了,得了道,就成就了一個不生不死的法身。因為他們因這十二種因緣而覺悟,所以稱他們做緣覺。

四諦

第一是苦諦。諦字,是見到了真實的道理,一點兒也沒有錯的意思。苦諦,就是苦報應。

第二是集諦。集字,是聚集的意思。就是貪、瞋、痴、慢、疑、不正見等種種的煩惱,同種種的惡業,能夠聚集起各種苦報應來。

第三是滅諦。就是滅除生死的苦惱。

第四是道諦。就是照佛法真正的道理修行。因為有了第二種的種種煩惱惡業,就有第一種的苦報應。

所以要依佛法真正的道理修行,才可以滅除生死的苦惱。聲聞明白了這種道理,所以就在這四種道理上用工夫,修到了不生不滅死的果位。

聲聞還有四種分別,叫做四果。果字,就是結果的意思,就是修到什麼功夫就結成功什麼果,也有叫做果位。第一種果位,叫須陀洹。這個名字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做預流。意思就是剛剛明白得真正的道理覺悟了佛法的真諦,可以進入到聖人的地位了。第二種果位,叫斯陀含,也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做一來。意思就是這個人死了,就會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上的人,在天上的緣份盡了,再生到人的世界上來,做—世人,這樣就能夠斷盡生死的苦惱,不再受生死輪迴了。第三種果位叫阿那含,也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做不來。意思就是這個人死了,生到色界的天上去,有的就在這一層天上,證到第四種果,就了生死了。有的要在色界的各層天裡頭,一層一層地升上去,受了幾次的生才了生死的。還有的要從色界天上,一直生到了無色界天上去,才了生死。

但是總歸在天上修,一直要修到煩惱都斷得清清凈凈,不再生到人的世界上來。第四種果位就是阿羅漢,也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叫做無生。意思就是一切煩惱,都斷得清清凈凈,不再受生死的苦惱了。這四種果位,總名叫聲聞。羅漢,是聲聞裡頭最高的果位。緣覺同聲聞,只知道自己要逃脫這生生死的苦,不肯發菩提心度人。不像菩薩,一邊自己修行,一邊就專門想方設法度盡世界上苦難的人。所以聲聞緣覺,叫做小乘。菩薩才是大乘。

但是聲聞緣覺,既然修到了阿羅漢、辟支佛的果位,他們無論遲早,都會歸向大乘的佛道上去,發大菩提心,回小向大,學做菩薩,發願再到世界上來,度脫一切的眾生的。度脫的眾生多,福德智慧的功德大,等到福德智慧的功德圓滿了,也就成佛了。所以一個人修行,一定發度人的大菩提願心,不可以只管自己、只顧自己。

十善,是身三業、口四業、意三業。身三業,是殺業、盜業、淫業。口四業,是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意三業,是貪、嗔、痴。合併起來就是十業,犯了就是十惡業,戒了就是十善業。五戒,第一是戒殺,第二是戒盜,第三是戒邪淫,第四是戒妄語,第五是戒飲酒。這五戒若是守不住,這個人身就保不住。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叫做六道。若是一個人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凈土去,就總在這六道裡頭輪迴,誰也逃不出去。善的就生到天道、人道、阿修羅道裡頭,叫做三善道。惡的就墮到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裡頭去,墮字,是跌落下去的意思。

眾所知識是指德高望重,被大眾所知道、所共識、所尊重的。這兩句,是說與佛陀在一處的,這許多人是怎麼樣的一等人。

文章根據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佛說阿彌陀經》開示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見人有難,不應該伸出援手嗎?
大乘佛法的成人之美是幫助每一位眾生蘇醒佛性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