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是有可能越管越壞的

孩子是有可能越管越壞的

孩子是有可能越管越壞的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我在新浪微博上弄了一個小版塊叫#大J幫幫忙#,有時也會把求助發出來邀請大家群策群力。有不少問題,通過大家的回復就解答了,覺得這樣的形式真的挺好的呢。

有個關於孩子「偷竊」的問題似乎挺普遍,光私信來詢問的就有好幾個,而且大家的回復也都有不少是表示困擾的。所以我就想把這個問題單獨寫一下。

孩子是有可能越管越壞的

從我們成人角度來看,偷竊行為是非常嚴重的。但對於學齡前孩子,歐美的教育工作者幾乎很少會用「偷」這個詞來定義。

今天分享的例子也許比較小眾,但我想通過這個分析過程,可以讓大家明白「管教」的真正含義,也就是文末我的教授說的那段話,這對於每一位父母都是有普遍適用意義的。

1

物權意識不明晰

孩子3歲前基本上就一個概念,「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這也就解釋了不少孩子不肯分享,愛搶他人玩具的行為了。之後通過我們的引導,慢慢的,他們才會開始明白「你的,我的,大家的」區別。

儘管如此,很多時候他們還是會混淆,畢竟這不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


為什麼公園發現的樹枝可以帶回家但地上發現的錢就不可以呢?

為什麼學校里自己畫的畫可以帶回家但是玩具就不可以呢?

有的孩子甚至還都不明白,超市裡的東西都是需要父母付完錢才能拿回家的。

可見,這個階段所謂的「偷」,很大一部分就是孩子物權意識發展的必經之路。

這也是為什麼教育工作者很少用「偷竊」這個詞語,來定義學齡前孩子的這種行為。

2

道德意識不成熟

也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當父母指出孩子這個行為後,我們可以明顯發現孩子會有內疚感,有的孩子甚至會用撒謊來掩蓋(就像微博上求助的例子那樣)。

這時,我們就知道孩子其實是知道這個行為是不對的,也就是說,孩子已經有了很明確的物權意識了。

之所以還會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孩子的腦部發育並未完善,行為都是衝動型的。他們儘管有了物權意識和剛剛萌芽的道德意識,但是在那個當下他們的情感還是高於了理智,「就想立馬擁有」。

即便如此,這個階段的孩子也還沒有上升到真的「壞」的層面,他們就是活在當下,真的就是喜歡這個東西而已。

3

長期的被忽視

最後還有一種情況,有的孩子會反反覆復地出現這樣的行為,頻率很高,持續時間也很長。

這種情況,正是說明孩子長久以來的某些需求未被看到,經常被忽視。

於是,他們就用這樣的行為進行」自我滿足「,尋求關注。

孩子是有可能越管越壞的

和大家分享了原因後,肯定不少父母更加糾結了。理解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反而更加不知道怎麼做,似乎更是輕不得、重不得。

那麼我接下來就分情況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應對。

4

確認孩子「偷竊」時

當你發現孩子回家時包里多了一樣東西產生懷疑時,可以先淡定地評論:

「嗯。。。這輛小車哪裡來的啊?」,看看孩子怎麼回答。

如果是上文分析的第一種原因(物權不清),孩子就會告訴我們是從哪裡來的。

如果孩子說不知道,或者言辭有所閃躲,那麼我們就知道不是第一種原因了。

即使是這樣,也不要馬上就進行教育,可以再進行一次描述事實的評論:

「早上出門時你的包里並沒有這輛車的」,再給孩子一些時間進行自我認識和反省。

很多時候真正的教育並不是發生在我們喋喋不休的過程中,反而是那些我們停下來不說但是看著孩子的時候。

5

發現孩子「偷竊」後

就像給我留言的父母一樣,當我們確切發現孩子「偷竊」時,這恰恰是個非常重要的時機,來教孩子是非觀,明確傳遞父母的態度和三觀。

首先,不要輕描淡寫

比如「我們一起去還給商店吧」,這句話不僅沒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是錯的,也讓孩子進一步混淆物權意識,「原來拿了沒關係,之後還回去就好了」。

但也不要貼標籤

「拿別人東西的是壞孩子,你以後再拿,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家裡有兩個孩子的,還要切忌比較,「你弟弟就從來不拿別人東西的」。這些話看似是教育,卻並沒有讓孩子明白錯在哪裡,傳遞的只是父母「有條件的愛」。

最好的做法是就事論事,「沒有付錢/沒得到XX同意就把東西帶回家是不對的,我們需要還回去並且道歉」。

同時,更加積極正面地強調家庭的價值觀,

「未經他人同意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在我們家是不允許的」。

6

給予孩子解決方法

讓孩子認識錯誤最好的方式就是行動帶著孩子去還東西並且道歉這一步我相信大家也都了解的。

但除此之外,還要記得多做一步,那就是我經常說的和孩子復盤。

事情告一段落了,再和孩子回顧這件事。這時,我們需要側重於孩子的情緒認同。

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看到一樣東西很喜歡的情況,媽媽也會的,這特別正常。但是即使非常非常喜歡,我們也不能未經同意拿走,這是偷竊。

這段話的核心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但是不接納孩子不恰當的行為。

同時,設想一下未來:


「那麼下一次,如果你再遇到一個不是你的東西,但是你非常非常喜歡,那怎麼辦呢?」。

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一些解決方案,


「你可以和媽媽說,我們一起討論是否也可以買一個」;

「你可以試試看和XX商量,你們互相交換玩具玩」。

類似這樣的討論讓孩子下一次再有衝動時可以多一個方式來疏導,而不只是進行錯誤的行為。

孩子是有可能越管越壞的

我的教授曾經說過,「現在的家長都在學習管教知識,但有可能孩子是會越管越壞的「。

為什麼呢?因為太多家長學習育兒知識只是在對照「好孩子標準」,於是一旦孩子出現行為偏差,第一反應就是,我學的還不夠多,是我管教不當。

於是很多父母學的越多越恐慌,越沒安全感,就怕自己「錯過了什麼」,沒教出一個好孩子。面對孩子問題時第一反應就是下定義、控制、改變,唯獨不去看見。

父母的反饋是構建孩子自我認知的地基。長期不被看見,又被貼上標籤的孩子,真的就會越來越糟糕。

了解孩子壞行為背後的動機,比定義孩子行為本身重要的多。

大J叨叨叨

上周日的圖片推送和大家分享了這次公號遷移的暖房活動中獎名單,大家記得去看看,你是不是這400多份禮物的獲得者。也謝謝你們所有人發來的暖房祝福,知道「你們都在」,是我最大的新年禮物。

公號遷移後,有些歷史文章的鏈接打開後,會出現一個提示框,需要繼續點」訪問文章「,才能繼續閱讀。關鍵詞回復功能還在整理和更新中,希望慢慢地可以把這個新家裝修的更加舒適美觀,大家給我一點時間吧。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近期文章回顧

  • 我對女兒的期望,希望她可以有這樣一種能力

  • 沒想到逛個玩具展,竟然還悟出了三個育兒哲學

  • 孩子拿到「巨款」後,都該補上這堂財商教育課

  • 大事曉說 | 資深童書策劃人魏舒:親子閱讀時父母的自卑和焦慮

2、看見孩子

  • 我都說對不起了,你還要我怎樣|沒做這三步,孩子不會真正認識錯誤

  • 孩子不是在找你麻煩,而是身陷麻煩!

  • 「這是我見過最可怕的熊孩子」啟示錄

  • 下手不知輕重總是暴力的孩子,缺的不是管教,而是這個!

孩子是有可能越管越壞的

微信改版了

想看往期歷史推送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孩子拿到「巨款」後,都該補上這堂財商教育課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