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回答了一個全世界關心的重要問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回答了一個全世界關心的重要問題

《規劃綱要》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為《規劃綱要》)。筆者的基本看法是,《規劃綱要》從粵港澳大灣區的現實情況出發,回答了一個不僅中國而且全世界都十分關心的重要問題,那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後,是否有足夠的新動能,來促進人們所期待的新發展。毫無疑問,這不僅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而且也是十分關鍵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對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也為其他區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具有很好參考價值的借鑒。

根據《規劃綱要》,要成功地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主要地需要從五個方面凝聚新動能。一是通過科技創新凝聚新動能。目前這方面已經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但需要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包括在體制機制、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需要做得更好,也需要共同打造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平台,還要共同加強開放型區域協調創新的建設。作為基礎性的工作,教育合作和人才高地建設也十分重要。

二是通過構建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而凝聚新動能。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珠三角與港澳緊密相連的地理優勢,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合作,加快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體化發展;另一方面,要抓住歷史機遇,藉助「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台,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與全球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合作,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鏈與全球發展體系。

三是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整合發展而凝聚新動能。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目前都已形成了自己的產業結構與體系,但由於以前的產業合作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因此目前的很大問題就是,珠三角9個城市的產業結構的同質化程度比較高,而這些城市的產業結構與港澳的產業結構的匹配性又比較低,因此今後要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區域之間的產業需要整合發展,以提高區域產業發展的一體化程度。

四是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而凝聚新動能。粵港澳大灣區的基礎設施條件目前在中國已經處於領先水平,但要成為世界一流大灣區,要吸引更多的全球資源向這個灣區集聚,其基礎設施條件就需要進一步改善與提高。

五是通過探索低碳發展新路徑而凝聚新動能。低碳發展既是新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與重要特徵,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新機遇。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進一步發展,加上香港完善的金融服務支撐,粵港澳大灣區是有條件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的。

粵港澳大灣區有了新的動能,就能實現其新的發展。從《規劃綱要》來看,重點在於促進五個方面的新發展:

一是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之間將實現更好的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與世界的互聯互通水平也會有較大提升;

二是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實現更加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這是該區域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空間結構得以調整後的結果;

三是粵港澳大灣區有望率先實現社會轉型發展,率先進入生態文明社會,率先實現聯合國2030發展目標;

四是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為促進整個國家在新時代構建全面開放發展新格局起到引領作用;

五是最根本的,那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有望在為人民謀福祉方面走在前列,人民在健康、醫療、保險、教育等方面都得到更好的發展,為其他地區在這方面的發展樹立一個標杆,並帶動其他地區在這方面的發展。

文丨胡必亮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

編輯丨張尋

歡迎留言

本文為紅星新聞(微信號:cdsbnc)原創

如果您發現本新聞有虛假不實等問題

歡迎向我們後台留言舉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新聞 的精彩文章:

「我媽太笨不讓我打疫苗!」美18歲少年上網求助

TAG:紅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