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今年在湖南台大火的《知否》在最近也迎來了大結局,雖然裡面的台詞導致了一波翻車,成語亂用、邏輯混亂、稱呼不當……

比如,「手上的掌上明珠」……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再比如「三弟繼承大統」,連皇位都敢覬覦,怕是要滿門抄斬「全劇終」了……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連語文老師都忍不住了,激動地拍案而起,宣稱看完《知否》就可以出一套高考病句真題……

但其實《知否》在其他方面做得還是挺不錯的。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從拍攝選景到場地布局,《知否》完美展現了宋代的市井風貌,大宅府邸、街頭瓦巷,每一幀的畫面都彷彿在欣賞一幅幅精美的宋代風情畫……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這個劇里,隨處可見的建盞,湖田窯狗頭壺、甜白釉點心盤,官窯的酒杯,讓人感嘆於宋朝人們生活的精緻。宋代的美學特徵,不是僅存在於官宦貴族階層,而是充滿整個社會階層的市井生活的雅緻。

《知否》裡面的這幾個姑娘,除了要上學,學針織女紅,還要學會官宦家庭必備生存技能:插花、焚香、點茶、掛畫。其優雅高貴,真的讓人想穿越過去。要知道《知否》中的盛家僅僅是個五品官,並不是什麼高官。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北宋的一個普通中產女子,能享受到的「小資生活樂趣「。

插花

首先是插花。中國的插花開始始於佛前供花。在宋代時普及為文人和一般平民的生活方式。宋代的插花貫穿於生活中的體現在於:對插花藝術的欣賞從富麗堂皇變成了清雅疏靜。

在《知否》第八集中,宮中嬤嬤來到盛家為閨中女子上課,教授了大家隔火熏香,點茶和插花。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夢粱錄》稱,「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不宜累家。」有些風雅的文人出遊,也要攜帶桌几,「列爐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賞」。

插花,被宋人列為「文人四藝」之一。

宋代,插花已成為整個社會的生活時尚,深入到尋常百姓家。今天比較追求生活情趣的市民、白領、小資,經常會買一束鮮花回家,插在花瓶中裝飾生活。宋人也是這樣。

恐怕再沒有一個時代的居民比宋朝人更熱愛鮮花了。宋代每年春天都會舉辦盛大的「花朝節」,在那日出門賞花的市民往往萬人空巷。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而《東京夢華錄》中稱,在東京(如今開封),每至春天,「萬花爛漫,牡丹、芍藥、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

作為中國插花史上的鼎盛期,有名畫《花籃圖》留世。四時花籃圖皆署名宋朝畫家李嵩,現還剩春、夏、冬三幅,從這幾幅圖中我們可對宋代的插花窺探一二。

這一系列的花籃繪畫構圖飽滿,色彩華麗,筆法深厚,可見當時宋代宮廷花鳥畫的繁榮,也可見人們對花朵的熱愛。

李嵩善畫人文風情和細節圖,因此花籃圖欣賞價值也頗高。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在春季的花籃中,畫有含苞待放的海棠、鵝黃的迎春、早春的芍藥。姿態伸展,彷彿春日醒來伸了一個懶腰。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花籃圖》(春) 絹本設色 李嵩

夏季籃中的花材就略多了一些,蜀葵、萱花、梔子花、石榴花和牡丹珍奇鬥豔,大花頭的花居多,多了幾分熱鬧,符合夏季的燥熱。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花籃圖》(夏) 絹本設色 李嵩

冬季的花籃紋理不僅更為複雜一些,盤根錯節的紋飾也增添了一絲厚重感。

鮮紅的茶花配上白梅、臘梅和水仙,還有一片破敗的葉子綴於花間,暗示著大家季節的特徵。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花籃圖》(冬) 絹本設色 李嵩

花藝的繁榮,也反映出宋人熱愛插花的盛況;市民對雅緻生活的追求,也說明了人民生活的富庶與安逸。

所以別看墨蘭作為白蓮天團的一員,但懟的還真的是大實話了。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焚香

這裡就不得不說到焚香。

玩畫是很費錢的,但是相對於玩畫,玩香才是更燒錢的行當,因為,焚香,它真的是在燒錢啊。

宋代,香葯文化真正達到全盛,可謂「巷陌皆香」。宋徽宗曾在朝元宮殿前焚燒香葯大宴賓客,香氛繚繞數里不絕。

利維曾說起另一動人場景:宋徽宗流亡之時,有人告發他寫詞懷念故國。擔心被金人審查,他便把自己的詞燒掉,邊燒邊想像這冉冉的香煙,乃是蓬萊仙境的雲霧。至於絕境仍不失浪漫,徽宗真乃神仙中人。

《知否》中有專門教焚香的情節,用的就是沉水香,其實就是沉香,因為這種木頭在水中能沉下去,因此叫沉水香。沉水香這三個字一出,我就知道這節課很貴了……

宋人的精緻生活離不了香,當日的汴梁城肯定是終日香氣瀰漫。焚香在我們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來說比較陌生。

別看孔嬤嬤說的簡單。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但是實操起來是妥妥的高操作,就以劇中出現的「隔火熏香」來說。這是一種十分考究的用香方式。

首先搗松香灰:這個步驟在於讓香灰蓬鬆利於香炭燃燒不容易滅。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然後入炭:用火箸在灰中轉出一個可以放入香炭的小孔。香炭與香灰之間最好隔著五毫米的空隙,這個就是要根據經驗了,目測是手殘黨的噩夢。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其次抹灰:用火箸整理香灰成圓錐狀,力道不宜過緊。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開孔與放置隔火片(此處是墨蘭與如蘭的撕X畫面,就不放圖了。)

最後放置香材: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這是一種玩法,還有一種玩法叫香篆,即用香粉做出一個篆字來燒,燒完後的香灰仍然是一個完整的字。

香材的品類又是一個大學問,較為常見出名的有沉香、奇楠、檀香、香丸、香餅等各種香品。

宋仁宗的張貴妃,便舍卻名貴的沉檀龍麝,而用常見的松子膜、荔枝皮、苦楝花之類,溫成皇后閣中香,真是不俗的女子。

其實早有五代高僧法號「知足」的,反對當時上層社會競相攀用名貴香料的作派,「但摘窗前柏子焚」。

這種小清新的享受一直影響到大學士蘇東坡,他也曾銅爐燒柏子,聞香夜讀書。我也試過。待校園裡的側柏結子,爆裂成四瓣花形,取下米粒般的柏子,在清酒中浸泡幾天後晾乾,便可以熏香使用了。

找一個簡單的香爐,放上幾粒柏子加幾片老陳皮的碎渣,一會便有一種鄉村或野地般的暖香瀰漫,不濃不淡,像舊日陽光的味道,適合書房的暗夜遐想。「燒柏子香讀周易,滴荷花露寫唐詩」,可遙接古人問話。

掛畫

掛畫,在宋代以前是貴族階層的室內裝飾手段之一,而且多是壁畫的形式。但是演變到宋代時,已經普及到了中產家庭和一般文人家中不可缺少的室內裝飾了。

形式也變成了紙本或絹本的可移動部件,最著名的宣和裱,就是北宋宣和年間出現的裱畫樣式,一直流傳至今。

宣和裱的最大特點是有兩條」飄帶「,叫做驚燕,用途是當鳥飛到畫前時碰到這個,它就會動起來而使飛鳥驚嚇而走,不會對畫造成損害。

後來屋宇的封閉性越來越好,中國的驚燕就演變成了兩條裝飾,而日本還保留原來的樣式。

掛畫雖字面意思是畫,其實也不僅限於畫作,也可是詩詞書法。形式內容根據主人自己的品味還有居室的功用來決定。

比如劇中大娘子的卧室放的就是一幅山水畫。這裡取的是居室功用。因為在古人的觀念中山水畫有個功用叫做「臥遊」。即用來足不出戶享受自然風光。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而衛小娘房間里掛的是《李娘子鎮守娘子關》,這裡取的是個人品味,表達了主人的道德追求。

這幅畫也是衛小娘留給明蘭的遺物,告訴她,女子不靠丈夫,也能做出一番事業,這幅畫對明蘭形成外柔內剛的獨立性格,起了很大影響。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連買進來的妾室簡陋的屋子裡都有掛畫,這當然得益於宋代繪畫的繁盛發展,當時的普通市民,也有大把的好作品可以選擇。在汴京大街上,你買完花,順道還可以選張畫。

宋代書畫交易十分普及。從現在遺留下來大量宋代的佚名畫,其實就是當時的商品畫。

甚至都不用去專門找畫店,可以就近看看有沒有狗皮膏藥攤。有時那些商販為了吸引顧客也兼職賣畫,而且是買葯送畫。

為啥這麼說,因為宋畫名家許道寧當初就是在街頭賣葯送畫的……而,他的畫長這樣……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漁父圖》 宋 許道寧

想想如果這就是宋代平常人在街攤上能買到的作品的水平,這個社會的審美水平得多高啊!肯定不會有人在家裡掛是書協會員的「天道酬勤」的!我決定不穿越回北宋了,因為穿過去就要失業了,寫個宋朝畫事根本沒人看!

點茶

午飯過後,若有客來訪,可為其點上一盞茶。點茶,是唐、宋時代的煮茶方式,工序繁雜。

唐宋之後,蒙元自不必說,明代開始盛行的是和我們今天一樣泡茶葉的屌絲喝茶法。洗腳上田的朱重八同志的朝代。點茶這個精細活兒逐漸消失在中國人的生活中了。

精緻繁複的點茶法反而被日本繼承了下來、發展為茶道。這裡還真的引出一個知識點:我們老以為(其實很多普通日本人也以為)中國對日本文化的影響大部分在唐代。

但其實日本在許多文藝活動和生活方式相當多的方面是受宋代影響。至少我們已經看到了花道、香道、茶道都是北宋影響更多,現在很流行的日本抹茶,其實也是宋代點茶法中衍生出來的。

《知否》裡面關於點茶的片段也不全,有興趣的可以瀏覽一下宋代的點茶步驟。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請注意:這是茶筅,不是刷鍋刷子!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恩,這看上去好像是一杯奶茶……

這麼多步驟下來,我想,如蘭小姐姐很可能如實的反映的宋代女性點茶的狀態,點著點著就睡著了……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所以,有友人來訪固然好。若無人到訪自己一個人點茶太悶,又對自己點茶的技藝手癢的話,汴梁人會去鬥茶。

從史料記載中,上到官家下到百姓都愛死了這項競技了。上面這張劇照還復原了宋代點茶的整套茶具,我們可以和下圖中的《鬥茶圖》做下對比就知道了。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鬥茶圖》宋 佚名

鬥茶又稱「茗戰」。點茶之後眾人相互品評。點評的核心指標在於兩點:其一是斗色,茶湯色澤以白色為佳。其二是斗浮,即看茶湯表面的茶沫停留在茶盞上的時間,耐久者勝出。稱之為「咬盞」。

這只是基本玩法,除此之外還有茶百戲,茶山水等其他玩法。茶山水就是在茶麵上做出山水的形狀,類似今天的咖啡拉花。這個朝代真的是文雅到骨子裡了,連民眾沉迷的娛樂都不俗氣。

點茶中對於「咬盞」的品評,還成就一種茶具成了宋代名器——建盞,若要做茶,必用建盞,而且要用這種像碗一樣大的,要不然茶蕪打不開。《知否》中的建盞是深入全民之中,人人捧著建盞喝茶。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豐富的市井生活,高端的審美水平,催生了對優質日常用品的需求。宋代燒造業因此名窯輩出。平日的生活中,可以用建盞喝個茶,用湖田窯的瓷器喝個小酒也是美滋滋。我實在太喜歡這種帶溫碗的設計,喝熱酒美滋滋。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劇中出現的湖田窯執壺和溫碗)

這一通耍下來,悠閑中度過浮生半晌。你會發現才不過到黃昏點點滴滴。若恰好像我們現在正碰上元宵節,晚上還能去看個花燈都不耽誤。

終於真相了!《知否》中官家小姐的單身生活原來這麼高級!

看來古代有錢人家的生活過得比我們精緻多了,真想穿越回去感受一下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藏天下 的精彩文章:

正月初六你知道送窮,但你知道如何送窮么?
過了正月十六才算過完年!這一天你也不能大意了!

TAG:樂藏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