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馮學榮:已經發生的歷史,大多都是必然的

馮學榮:已經發生的歷史,大多都是必然的

問:我們都知道歷史不能假設,但是,通過假設歷史,我們則可以推演歷史的另一種可能,以這種方式,我們對歷史事件的認識,就可以到達更深一層。

答:對的,假設歷史雖然不會有準確答案,但是通過假設歷史,推算另一種可能,我們反過來可以對實際已經發生的歷史,產生更深一層的認識。舉個簡單的例子,沈葆楨當年抓到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福,把這個孩子給殺了,後人評價說沈葆楨殘忍,可是我們假設沈葆楨當年不殺這個孩子,聽起來很仁義,很道德,但是,只要洪天貴福留在這個世上一天,散落各地的太平軍就有了「救太子」的旗號,則他們就繼續擁有戰鬥的理由和士氣,那樣的話,清軍清剿太平軍余部的工作,就不會那麼快結束,所以你站在沈葆楨當年的立場上看,洪天貴福是必須死的。

註:洪天貴福影視劇形象

問:所以無論沈葆楨善良不善良,把洪天貴福殺掉,是當時唯一的選擇。

答:對。再舉一個例子,我們許多歷史愛好者說日本帝國偷襲珍珠港、向美國開戰,是極度愚蠢的行為,日本人蠢不蠢呢?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通過假設歷史,來進行回答。你要知道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當時美國已經對日本實施了經濟制裁以及石油禁運,那麼假設日本不對美國開戰,日本當時國內的石油儲備,只能用兩年,話句話說,到1943年秋冬之際,日本的石油儲備就即將用完,到了那個時候,不但日本在中國戰場上所有的飛機、坦克、卡車通通都開不動,而且日本國內所有的工業,都必須熄火,因為他沒有石油了,那麼這意味這什麼呢?這意味著他要面對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反攻,日軍這邊飛機、坦克、卡車通通都開不動,而中國抗日統一戰線則由於有西方的援助,飛機坦克大炮都有了,那麼日本就不但要從中國大陸撤兵,而且它1931年吞進去的東三省,也只能吐出來,就算連台灣,都未必保得住。

圖:日本帝國偷襲珍珠港

問:所以我們回望當時的情形,其實日本除了對美國開戰,也沒有別的路走。可是它就不能痛下決心,從中國本土東北都撤兵嗎?不就可以完事了?

答:問題是,政治都是凡人干出來的,當時日本帝國的政治家誰敢做撤兵這樣的決定?你稍微提一下,就是政治不正確,大家說你「非國民」(賣國賊)。

問:談到這裡,我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假設日本從明治維新之後,不走擴張的道路,安安分分地做一個和平國家「小日本」,亞太地區歷史會怎樣演變?

答:這確實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假設日本不擴張,當時的世界會怎樣?談到這裡,我們必須要回顧歷史上的一個事物,就是俄國的「黃俄羅斯計劃」,什麼叫「黃俄羅斯計劃」呢?就是說自從俄羅斯在雅克薩戰役失敗以來,俄國在國內一直有「有識之士」認為,要把俄國的領土,向遠東擴張,一直把滿洲地區(東北三省)、內外蒙古、新疆地區等,全部都吞併,納入俄羅斯的領土,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黃俄羅斯計劃」,我們先要知道這個。

問:俄羅斯為什麼會有「黃俄羅斯計劃」?它為什麼要貪得無厭地擴張領土?

答:俄國在歷史上至少有兩次被黃種人打疼了,一次是被蒙古人打疼了,莫斯科都淪陷了,另一次是在雅克薩,被康熙皇帝打疼了,所以在俄國內部,一直有一種聲音,說我們要把遠東黃種人的地區也併入俄羅斯的版圖,為什麼呢?因為只有這樣,我們俄國人才能「永久免除來自於黃種人的威脅」。

問:所以,我們回到近代史上,假如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沒有確立擴張的國策,那麼首先會發生的一件事,就是東亞地區會直接面對俄羅斯的擴張?

答:對的。假如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沒有走上擴張之路,其實東亞地區並不會就變得十分安寧,接下來發生的符合邏輯的大概率事件是,東北、內外蒙古、新疆等地,基本上都保不住,被俄國吞併是大概率事件,尤其是東北三省,我們知道1900年俄國借口義和團搗亂、佔領了東三省,其實沒有義和團,也會有別的借口,它的「黃俄羅斯計劃」總是要實施的,差就差在一個借口了,其實找個借口是很容易的。

問:一旦東北被俄羅斯吞併,那麼接下來可能發生的是,朝鮮也會保不住。

答:對。一旦東北被俄羅斯吞併了,俄羅斯自然就會覬覦朝鮮半島,吞併朝鮮半島,也將會是大概率事件,那麼再接下來,就是日本四島獨自面對著一個龐大的俄羅斯,就躺在自己的家門口,那麼日本就直接面臨很大的國防風險。

問: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政治家就是因為擔憂這個,而確立擴張國策嗎?

答:這是重要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就是工業資源問題。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以很快的速度實現了工業化,但是日本發現自己面臨一個大問題:工業資源不自主。日本國內資源缺乏,鋼鐵、石油、煤炭基本全部依賴進口,依賴進口就依賴進口,有什麼問題呢?國家的戰略安全問題。你這個國家的工業資源基本上依賴進口,雖說在和平年代沒事,但一旦有什麼紛爭,西方人把你的脖子一掐,只要他們聯合起來都不賣資源給你,那麼你這個國家,立馬就完蛋。

問:日本人處心積慮發動九一八事變吞併東三省,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答:這是主要原因之一。以石原莞爾為核心的軍國主義者認為,必須吞併東北,佔據東北豐富的礦產資源,只有這樣做,日本才能成為資源自給自足、獨立自主的大國,否則日本就永遠受制於人,永遠不可能「真正強大」起來。

圖:石原莞爾

問:還有假如日本不擴張,那麼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日本也挺不過來。

答:對。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日本的出口總量暴跌一半左右,國內百業蕭條,農村地區開始出現饑荒,擴張在當時是擺脫經濟危機的一個辦法,而實際上侵佔東三省之後,日本果然很快就從那場經濟危機當中復甦過來。

問:所以我們通過假設歷史可以發現,侵略者雖然壞,但他們做的壞事,也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從某種程度說,基本上發生的事情,在大多數情況下,也都是歷史的必然。

答:歷史上的擴張主義者,其實也愛他們自己的國家,他們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國家。只不過從我們這些受害國家的角度來看,他們確實很壞。

馮學榮,70年代生人,現居香港,知名作家,讀史人,著有《日本為什麼侵華》、《親歷北洋》、《不忍面對的真相》、《隱動力》等,是「別等」效率手冊的忠實踐行者與受益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學榮讀史 的精彩文章:

馮學榮:每周囈語(1)
馮學榮:再見2018,那些沐猴而冠的偽君子

TAG:馮學榮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