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近日,一份《辦理新生兒戶口須知》網傳文件提及,北京允許非婚生子女隨母落戶,並需提交親子鑒定。2月13日,北京海淀派出所負責戶籍辦理的工作人員稱,目前北京對於非婚生生育的無戶口人員已開放自願隨父隨母落戶政策,該政策自2016年已開始實施。

這引起了很多討論。

不過,這一舉措,既是放開戶籍,對個人權利的回歸,另一方面,這一與「放開二胎」政策同步的「非婚生育子女可隨母落戶」的舉措,媒體上普遍認為,是為了刺激我們早已低迷的生育率。

一直都有人口研究者和社會學者表示,生育率只要低下去了,就不可能再回去。各種各樣的激勵措施真有利嗎?我也存疑。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1/3

這個問題,「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之類的社會分析,已經看得很多了。這次我們來分析點不一樣的。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特別推薦給大家,那就是毛晉哲寫的《從天堂到大崩潰——鼠輩烏托邦,鬱郁在樊籠》(來源:公眾號 BioArt》。

毛晉哲博士現在是美國FDA藥理學家,這篇文章里,他主要描述了心理學家John B. Calhoun的兩次老鼠實驗。Calhoun的這項「人口密度和社會病理」的研究,曾經與中國人所熟知的巴浦洛夫、弗洛依德等人的研究一起,入選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改變心理學的四十大研究」,並一度引起過很大反響。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John B. Calhoun

當然,這裡寫這篇文章,並不是純粹為了介紹一個過去幾十年前的研究成果,而是試圖用這個研究來理解很多當今人類社會的很多問題,感覺是有效的。

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Calhoun在巴爾的摩北邊Towson的鄰居家的院子里建造了一個1/4英畝的「老鼠城」並放養了五對大鼠,供之以無限制的食物和水。在27個月里,按大鼠的繁殖力,理論上估算可以繁殖到5000隻大鼠,但是這些大鼠總數在150隻左右就趨於平衡,從未超過200隻。其後,Calhoun又不斷完善實驗條件,重複實驗多次,但最終結果都是一樣的:


「這些養尊處優的老鼠的種群數量經過一段快速繁殖期後,由於數量過多,導致行為沉淪(比如病態性聚集,參與者混亂,行為偏差),最後導致實驗群體滅絕,把天堂變成了地獄。」

六十年代末期,Calhoun把精心挑選出來的四對精英小鼠置於更大的有256個鼠窩的封閉的實驗場地——「宇宙25」。這個實驗讓老鼠有了獨立生存空間,有了自己的「家」,更肖似人類社會。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宇宙25」(來源:BioArt)

第一階段是,是適應期。這四對小鼠開始適應環境,並於第104天迎來第一窩新生小鼠。接著,是快速繁殖期,小鼠一般能夠順利成熟並生育後代,每55天小鼠數量翻倍。

接下來,迎來了滯漲期。在315天之後,小鼠數量增長速度急劇放緩,數量翻倍時間延長到原來的3倍,小鼠總數最高勉強達到2200隻。同時,這些小鼠形成十四個育雛集體,之間有明顯的等級秩序,越高的階層活動範圍越大,繁殖越快速,等級越低則相反。

然後,是最有意思的畸變期。空間越來越擁擠之後,小鼠之間針對領地、配偶與等級地位的爭奪日趨激烈。


「優勢雄鼠變得更具侵略性,形成集團幫派,攻擊母鼠和幼鼠,交配行為也受破壞。一些雄鼠變成同性戀,其它的變成泛性戀和性亢進。失勢雄鼠不僅行為上而且心理上退出對領地和配偶的爭奪,他們變得遲鈍,而且常常傷痕纍纍。」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更有意思的是,這些小鼠似乎還講究風水,位於東北角的鼠丁不旺,而處於對角線上西南部的則香火最旺盛。(來


「由於雄鼠無法再保衛它們的領土和雌鼠,雌鼠變得具有攻擊性,開始時擔當保家衛國的重任。她們不再建造巢穴,放棄餵奶的天職,甚至將幼鼠在斷奶之前驅逐出去。同時,受孕降低,胎兒及斷奶前小鼠死亡上升,從而導致種群總數增長急劇下降。」

「在滯漲期的末期,小鼠們不再繁育後代,行為模式也永久地改變。每個小鼠都變成孤獨的個體,慢慢等待死亡。雌鼠停止生育,拒絕履行職責。被驅趕的幼鼠的成長受到極大地干擾。同時,失勢雄鼠變得完全與世無爭。雄鼠不再傷疤纏身,相反毛髮健康光滑油亮,成為奶油小鼠『靚鼠』。」

鼠群進入了消亡期。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小鼠數量增長驟然而止,在第600天最後一隻活小鼠誕生,種群逐漸衰亡,第1588天,僅剩27隻小鼠。而且即使是把它們移到新環境並換上新配偶,也不會再繁殖後代了。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來源:BioArt)

從天堂到地獄, 也就短短的四年多時間。

Calhaun博士在發表於1973年的《皇家醫學進程》中的文章中指出,儘管研究是在老鼠中進行的,但是他思考的是與人有關的問題。他認為,


「當所有可用空間都被佔用並且所有社會角色都被填滿後,新生個體所經歷的競爭和壓力遠超其所接受的生存歷練和精神傳承,從而造成複雜社會行為的崩潰,最終導致群體的消亡。」

而且,這種高密度種群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對動物行為的嚴重負面影響,也見諸於包括猴子在內的其它多種動物,儘管不同的動物所受的影響可能有所不同。甚至當時的一些社會科學家們,也在同一時期對芝加哥地區的研究也表明,過度擁擠對人的行為有非常大的影響。

但這個研究後來怎麼樣了呢?——Calhoun的研究一度被認為過於消極、且不適合人類這一智慧動物而飽受指責,並因此而被強制退休。

我在看完毛晉哲博士介紹這項實驗的文章之後,感慨很多。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Calhoun在觀察實驗中


2/3

通過研究動物的社群組織形態,來對比分析人類的社會形態,是一種常見的人類學研究方法。當然,動物種群與人類社會到底不一樣,不能劃等號;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具備參考價值,我不是這個領域專家,說不好。但是,從這個「鼠群」的研究實驗里,我們已經能辯認出了人類社會的多種形態。


在我們已知的過去里,人們正經歷著人口的快速增長期。

往前推,1804年,世界人口達到10億,

1927年,世界人口達到20億,花了123年,

1960年,人口達到30億,花了33年,

1974年,人口40億,花了13年,

1987年,人口50億,花了12年,

1999年,人口60億,花了12年,

2011年,人口70億,花了12年。10月31日,全球第70億名嬰兒在菲律賓誕生。

……

不過,2019年,人口74億;預計要花15年才能增長到10億人口(達到80億)了。下一下增加10億人口(從80億增加到90億)的時間,需要19年,以後,還會越來越慢。考慮到基數不同,實際上,後來的增長速度是顯著放緩了的。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2016年,美國人口諮詢局的數據表明,中國總和生育率僅1.62,日本是1.44,韓國為1.17,英國

在這一百年里,世界人口體現了爆炸性增長;同時,短短的時間跨度里,就已能看出了一道由緩到快、然後再漸漸放緩的人口增長拋物線。

但不要忘了,第一個10億人口的積累,人類花了四五千年。

某種意義上,人口的繁殖快速增長期,與老鼠種群的增長是有本質的不同的。人類的特點在於,他可以創造出新的環境、創造出新的食物、創造出新的更宜居的環境。而動物不能。

在靠天吃飯的農牧階段里,全世界的人口都增長得很慢。

因為宜居土地的農作物產出水平,是基本固定的,能養活的人就這麼多。甚至,當社會穩定了一段時間、人口穩定增長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新的不平衡:土地不足以養活那麼多人了。各種社會矛盾囤積起來,大面積爆發,引發戰爭,戰爭減員,人口減少,新一輪的循環開始。

經常被人提及的是,在中國,人口從1650年的1.4億,增加到1850年的4億,其助長因素之一是玉米和番薯的到來。另一個讓糧食生產跟上人口增長的措施是復作。當稻米在水田裡生長時,中國南部的農民每年可從同一塊田收成兩次甚至三次的稻獲,栽種水平大大提高。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人口志》:中國曆朝歷代人口統計

在歐洲,馬鈴薯的種植技術的提高,也讓這裡的人口從1650年的1.03億,增長為1850年的2.74億。

湯姆·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歷史——食物、世界大事件與人類文明的發展》一書寫道:


到了18世紀末,歐洲農產量的攀升再也趕不上人口增長。馬爾薩斯認為,這個困境是無法逃避的:人口每25年左右就會翻番,並於同樣的間隔後再加倍,亦即呈等比級數增加。我們很難想像糧食生產如何可能跟上人口增長。(即「馬爾薩斯陷阱」。)

然而,英國並未撞上馬爾薩斯所預期的生態牆。英國並不種植大部分它所需要的食物,反而將主力投注於製造工業商品,尤其是棉紡織品,然後用它們來交換海外的食物。19世紀期間,英國人口增加三倍以上,但經濟增長得更快,平均生活水平提高了。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1765年英國紡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機」,至此,工業革命開始。

如果按動物種群的繁衍方式來看,人類早就達到和越過了快速繁殖期,一兩千年來都停留在滯漲期;所以,人類瘋狂爭奪資源,引發各種戰爭,想盡辦法奴役弱者。但是,人類文明畢竟是高度發達的,他們發明出前所未有的技術和貿易手段來拓展資源,相當於把人類固有的老巢,擴展了十倍,實驗場地大了十倍。

進入工業革命以後,在新的技術空間和文明規則里,人類繁殖開始了新的循環和擴展。

問題是,經過兩三百年的發展,這個被擴大了的空間里,人類社會再一次進入了滯漲期。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3/3

Calhoun的「精英鼠」,在進入滯漲期和畸變期之後,反應是什麼?


一、數量增長速度急劇放緩。

這點,人類社會正與其高度一致。過去十多年中,世界人口增長率已呈下降趨勢,在世界人口的增長中,發達國家人口增長率不到0.5%,而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率為2.1%。而中國,更慘,2018年人口出生率為1.09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381%。(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19年1月21日記者發布會公布的國家統計局數據)

目前,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生育率都已達到或低於更替水平。一旦達到生育更替水平,出生和死亡將逐漸趨於均衡,人口將最終停止增長,老齡化日益嚴重,人口老化衰亡。一旦總和生育率為2.1即達到了生育更替水平。

然而,我國2010年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18(據《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2015年,中國育齡婦女的總和生育率僅為1 .047。(據《中國統計年鑒2016》,因為中國2010年之後還沒有進行過新的人口普查,故拿另一權威數據來例舉。不同的統計口徑會有差異。)不管是哪組數據,都遠遠只有達到人口更替水平的一半;比其他發達國家還低得多。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來源:《中國生育報告2019》

我們再來看看「老鼠種群實驗」當中最有意思的畸變期。

二、「優勢雄鼠變得更具侵略性,攻擊母鼠和幼鼠,交配行為也受破壞。」

經濟衰退期、就業市場低迷的時候,首先遭殃的往往是女性。女性被剝奪工作的權力,要求女性以生育為主。但是,由於經濟不好,男性單方面養家更難,子女也大受影響。

有意思的是,現在從美國到歐洲到日本,都在聲稱社會已進入了「性愛降級」「性蕭條」時期。「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青少年風險行為調查發現,從1991年到2017年,有過插入式性交的高中生總體比例從54%掉到了40%。也就是說,不過才一代人之隔,高中生性經歷就從大多數人都有過變成了大多數人都沒有過。

另外,美國的青少年懷孕率掉到了當代峰值的三分之一。 「現在20歲出頭的人與X世代人(通常指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出生的人)同年齡時相比,完全沒有性生活的比例高了1.5倍。15%的受訪者表示自成年以來,一直沒有性行為。」(2018年12月美國《大西洋月刊》封面文章《年輕人性生活為什麼這樣少?》作者凱特·朱利安:Kate Julian)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電影《她》,影片中講述了未來人與人工智慧相戀的故事。

日本政府2017年9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日本18歲到34歲的未婚者中,有超過40%的人沒有任何性經驗,高達70%的受訪男並未在談任何形式的戀愛。日本家族計劃協會(JFPA)調查發現,16至24歲人士中,有45%女性和逾25%男性表示「無興趣甚至鄙視性接觸」。

——妥妥是「交配行為受到破壞」。


三、「失勢雄鼠不僅行為上而且心理上退出對領地和配偶的爭奪,他們變得遲鈍。」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食草男」這個名詞2006年誕生自日本作家深澤真紀筆下。深澤在網路專欄中,首次用「草食」這兩個字形容日本當前年輕男性的生活狀態。

日本的「草食男」就是一個例子。而且,在世界範圍內,同性戀以及各種不同性向,還有虛擬性愛等性取向或性方式,也在社會上佔了越來越顯著的位置。

「雄鼠毛髮健康光滑油亮,成為奶油小鼠『靚鼠』」,這一趨勢從日韓、中國推崇的「愛豆」文化當中可以看出來。這也是前段時間被主體媒體討伐的「小鮮肉」。

原來,這些現象不僅從社會學層面,還能從動物行為學層面得到解釋。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偶像練習生》名場面之一


四、最讓人感慨的是,「由於雄鼠無法再保衛它們的領土和雌鼠,雌鼠變得具有攻擊,開始時擔當保家衛國的重任,她們不再建造巢穴,放棄餵奶的天職……」

這竟然與這一百多年來在世界各國風起雲湧的「女權主義」風潮暗合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為英國女性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就業機會,女工大規模進入工廠,做起了男工的工作,尤其是軍工行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達國家中女性就業人數已經占工人總數的40-50%。由於西方女性此時佔據了相當高比例的工作崗位,爭取女性權利的女權主義才有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2014年3月8日,法國巴黎,女權組織團體上街遊行。隊伍中有各色人等。他們手舉「女權主義者生氣了

而在東方,新中國成立以後由於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大量勞動力,「女性能頂半邊天」,女性與男性同場競爭,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女性更多參與雄性競爭,而非在家餵奶。——當然,中國還有一些人為的因素,如「計生」等,但無可置疑的是,女性減少生育,與女性的工作勞動率高是密切相關的。

當然,就世界範圍而言,代價就是,孩子越生越少。特別是發達國家,再加上中國。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五,「雌鼠停止生育,拒絕履行職責。失勢雄鼠變得完全與世無爭。」

鼠群種族在畸變期之後、繁衍減少之後,不可逆。你再換環境,都無法改為它們的行為特點了。這有沒有可能成為人類的未來?

當然,人類可是靠著自己的智慧,打敗了食物與資源匱乏的循環,另外開闢出廣闊空間、創造新循環的高等動物,不可與小鼠這種哺乳動物相比。

時至今日,人類的稀缺資源和競爭標的物,早已不是「食物」——人類生產的食物,滿足七十多億人吃飽是不成問題的——稀缺的是平等的權利,方方面面的權利。而這種權利,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離公平分配,還差很遠很遠。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愛生孩子了?這個實驗演示了天堂通往崩潰之路

世界婦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經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4.5胎/育齡婦女下降到2017年不足2.5胎/育齡婦女

所以,人類也不得不打破沿襲以久的道德規則。舉一個小例子,比如說,開放「非婚生育」,默認孩子可以跟從母親。如北京實行的「落戶政策」。先例就是,全歐洲有平均有40%的孩子是非婚生;法國有60%的孩子是非婚生。

不過,這也僅僅是權利的很小很小的一個方面。我的想像力有限,想不出來還有什麼辦法,讓人類這個重疾沉痾的種群,能夠違反自然規律,重煥新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侯虹斌 的精彩文章:

嫌超模長得醜辱華了?親,你需要一面鏡子

TAG:侯虹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