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攻打韓國時,為何同盟的其他五國不去救援?只因有此人這一計

秦國攻打韓國時,為何同盟的其他五國不去救援?只因有此人這一計

秦國攻打韓國時,為何同盟的其他五國不去救援?只因有此人這一計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屍百萬,流血漂鹵。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公孫衍曾遊說天下各國,試圖聯合六國之力而滅秦。戰國末期,秦國一天天崛起,憑藉商鞅變法等一系列措施迅速充盈國力,逐漸對其他六國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六國人心惶惶,蘇秦的「合縱」計策剛好為六國指明了出路,舉六國之力而伐秦,秦國自然無力招架,但最終一統天下的仍是秦國。

當六國忙於合縱時,秦國也在爭分奪秒地思考對策,於是便有了「連橫」,張儀入秦,獻連橫之策,秦君接受這一建議,開始拉攏齊楚兩國。失去了齊楚的助力,合縱的威力也就大大削弱。緊接著公孫衍為了應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巨變,又發起五國相王,魏、韓、趙、燕、中山紛紛稱王,試圖與秦對抗,遺憾的是,這並未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更為致命的是,合縱內部並不團結,楚國試圖將魏國併入自己的勢力,齊國也因中山國的弱小而不願承認中山國的地位。

楚國對魏國的打壓直接導致了魏國倒向秦國,而韓國更是搖擺不定,朝秦暮楚令人難以放心。內部聯盟的脆弱導致了五國伐秦的失敗,東方各國元氣大傷,於是「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此後各國雖有再次合縱,比如「齊韓魏合縱攻秦」、「蘇秦合縱攻秦」等,但都因內耗損失了實力,再加上天災人禍,統治階層腐敗,一次次錯失了滅亡秦國的機會,直到秦國日漸強盛。

但即便秦國再強,若六國能團結一心,也足以抗秦,但當秦國攻滅韓國時,其餘各國卻沒有任何行動,眼睜睜看著秦國統一的序幕拉開。

以韓國自身來說,由於它搖擺不定引起其他諸國的反感,而且韓王甚至為了討好秦國而對秦俯首稱臣,這顯然也斷了韓國向其他各國求援的退路。除此之外,與韓國相鄰的魏國向來傾向於討好秦國,自然不會為了韓國得罪秦國,有充分理由支援韓國的趙國也因為與秦國多年的戰事國力空虛,即使有心相助也無力回天。

除此之外,還有秦國的外交策略也不得不提:遠交近攻。意思是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秦國一方面拿出重金拉攏與之相距甚遠的齊楚等國,另一方面加緊攻滅與之臨近的韓、魏等國。

就這樣,在秦國的層層謀划下,六國一一滅亡,合縱計劃徹底破產,秦國經歷幾代君王的勵精圖治,統一中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朱說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史上唯一一位「菩薩皇帝」,不近女色40年,死因卻成為笑柄
她懷孕時被丈夫狠心拋棄,晚年丈夫主動聯繫,孩子卻不肯原諒父親

TAG:小朱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