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靠撿破爛撿出「超美出租屋」,3年沒工作、沒買新衣,一人一貓一狗生活超羨慕!

靠撿破爛撿出「超美出租屋」,3年沒工作、沒買新衣,一人一貓一狗生活超羨慕!

電視上明星開客棧、開餐廳的慢綜藝大行其道,「躲進」山裡成了越來越多都市人的度假潮流。

但整天嚷嚷著往莫干山、黃山跑,心裡卻清楚:在山裡住2、3天是享受,時間長了還真不待不住,更何況是年輕人。

JING可能就是那個例外。

30歲這一年,JING辭去服裝公司設計經理的工作,搬進深圳梧桐山。

一個人住大房子、工作種地做飯,正式成為山居大軍里的一員。

JING在村子裡的新家是一棟農民房的底層,總共120㎡。

歷時2年零7個月、總花費3500元,她將原本粗糙發霉的老房子爆改一新,其中超過90%的東西是她用撿來的廢品加工改造而來的。

一人、一貓、一狗,JING在山裡的佛系生活全靠存款和幫別人改造舊物為生,每個月僅需1000元的生活費開支。

然而每天積極而飽滿的生活狀態,卻比每天被堵車、外賣、房價裹挾的都市人幸福太多。

30歲逃離都市到深山隱居

她靠撿破爛換來一個明媚的新家

在深圳打拚多年,30歲的JING迎來了對都市生活的「7年之癢」。

供職於一家服裝公司的她,性情上卻十分反感那種提倡「不停買買買」的消費主義。

壓力、慾望、焦慮…過快的生活節奏讓她積壓已久的負面情緒無法消化。深思熟慮之後,她乾脆地辭職、搬家,一個人住進了梧桐山裡。

改造前

山裡的日子絕不是想像中的不食人間煙火、仙氣十足的模樣,首先需要面對的就是「住」的現實問題。

她花每個月3000元的房租,租下一棟農民房的底樓。只能滿足居住功能的簡單傢具、斑駁脫落的牆面,首先就了她沉重一擊。

預算約等於沒有,又不想降低生活品質,JING開始了她熱情滿滿的「撿破爛」爆改計劃。

改造中

將原有的老舊傢具重新規制,卻不急著丟,而是想著如何重新改造利用。

為了節約人工成本,整個房屋的改造工程除了請電工接線外,其他大大小小所有環節都是JING自己邊學邊完成的。

改造後

2年7個月的爆改過程中,她給自己記了一筆賬:

油漆 :600元

浴簾:150元

水泥:120元

布、蚊帳:300元

舊桌子、墊倉板:1100元

電鑽,磨片,釘子:490元

舊縫紉機、碼邊機:740元

總花費3500元,除此之外,小到擺設裝飾、大到傢具家電,家裡的所有東西都是她「撿」來的!

被丟棄在垃圾桶邊的「死亡芭比粉」組合舊沙發,在JING的清洗、改造下,成了嶄新的休閑風沙發。

原來是寺廟裡用舊的蒲團,包上新的罩面、裝上恰好搭配茶几高度的凳腿,搖身一變成了平時用來招待客人的小矮凳。

客廳的三層置物架可以收納很多小擺件,是用廢棄的木頭床板做的。

木質的衣架則是用撿來的木枝做的,湊近了聞還有一股天然的木質香味。

客廳沒有電視,卻不意味著缺少娛樂活動。沙發正對著的一整面牆上滿滿當當展示的,都是JING日常製作的手工作品。

作為工作室和和居住一體的家,客廳也承接了展示廳的功能,於是在正對門口的牆面做了展示區。

她的卧室,則用四塊打磨過的墊倉板,再加上18條舊牛仔褲拼接而成的布縫製而成的海綿墊,做成了一張舒服的榻榻米。

白天陽光透過紗窗鑽進房間,讓人忍不住坐著發會兒呆。

卧室的收納也做得井井有條,各種物件都存放在相應的功能區里,甚至在右側還預留了可以試衣的空間。

而用牛仔褲做成的收納袋,則剛好用來安置證件等零碎且重要的小東西,情急之下也能一目了然。

還有一個被廢棄的破碎鍾,重新包邊之後甚至顏值更高了,完美融入卧室的風格。

作為如假包換的vegan族(嚴格的素食主義者),JING在吃素前是個不折不扣的做飯小白。

搬進山裡之後,因為有了溫馨又藝術的廚房,連做飯也變得勤勞起來。

當然,改造前的廚房不僅沒有做飯的慾望,連食慾也會下降。

因為空間有限,JING用廢棄的木料搭了一個可以同時容納4人用餐的吧台。小小的地盤被滿滿當當塞進了各種廚具,煙火氣十足。

廚房原有的白色瓷磚已經老舊破損,JING就用撿來的廢瓷片重新貼了灶台和牆圍。一直心存高迪情懷的她,在預算不多的情況下,也讓廚房擁抱了一下藝術感。

因為山裡潮濕的空氣使天頂掉皮脫落用自製的環保塗料修補後,還加了藍色繪製成畫。抬眼即是藍天白雲,縱使在廚房也能感受到山間的自然氣息。

說出來可能都沒人信,抽油煙機和烤箱也是撿來的廢棄舊物。

左邊那台小烤箱的品牌是National,算得上古董級了,如果你不認識這個品牌一點也不奇怪。因為它在1986年才改名為Panasonic,卻依舊好用。

而廚房裡那些實用的木頭儲物箱、砧板等物件,更是JING用撿來的紅酒箱、廢木料等物件改造而來的,頗有Zakka雜貨風。

還在深圳上班那陣,JING就很喜歡鼓搗綠植盆栽,搬來山裡更加「釋放天性」。撿來的調料瓶、吃剩的椰子殼,全部成了植物的器皿,房子內已經有了86種花花草草!

令人頭疼的衛生間改造,則使用了撿來的建築廢材。

貼好瓷片後用白水泥填抹縫隙,貼好瓷片後用白水泥填抹縫隙,每次洗澡都有一種置身自然沐浴瀑布之中的感覺。

成為自由職業者的便利就是可以在家工作,於是JING把一間最不向陽的房間拿來改造工作間。

遇到房東家裡全部置換新傢具,於是「順理成章」地收留了那些即將被丟棄的桌子、衣櫃。

改造後的工作間,為了節省空間,牆上掛著的是一邊改造房子一邊購入或者斷來的工具,就連老式縫紉機也是快散架之後經過改造之後、重新「上崗再就業」的。

服裝上零零碎碎的配件很多,JING開發腦洞,設計了許多很有意思的儲物空間。

撿來的自行車筐改造成收納籃,廢棄的燈罩用來放扣子再合適不過,大衣櫃的一側釘滿釘子,正好用來收納縫紉線……

所有的牆角都做了弧線處理,讓整個房子的能量變得柔和。

所有窗戶都刷了白色,讓原本昏暗的空間也會變明亮,一個五臟俱全的小麻雀工作間就這樣改造好了。

這座房子未必是最完美,卻能滿足JING一個人居住的所有功能,能擁有這樣一方小小的天地已經足夠讓她感到滿足。

用廢物利用代替購買

永續環保生活可以很滿足

搬進山裡居住的那一刻,JING說,隨之結束的的還有那個朝九晚五,逆來順受的機器般的生活,結束一切過往的「編程」從此開始做一個鮮(仙)活的人。

跟JING住在一起的,還有一隻貓、一條狗,就連它們也是「二手」的,是別人不要了送給她養的。

貓貓狗狗都喜歡主人的味道,所以JING用了15件不穿的舊T恤,給它們做了一個窩。

雖然家裡的改造已經進行得七七八八,但JING卻依舊閑不下來。

香港展覽中剩下了大量的麻繩,一直想把麻繩利用了變成地毯之類,靈感再來的時候只花了兩個小時就編成掛毯用來做次卧的玄關。

手繪的掛毯、手作葉子拓印的布藝掛件、靛藍植物手繪的抱枕,這間房子里處處都是JING熱愛生活的痕迹。

純素沙拉

純素早餐

自製的山楂糕

梧桐山上有近20家素食餐廳,JING卻依舊迷戀自家廚房的吸引力。吃著自己種的小蔬菜,給小動物們買素食糧,樂在其中。

與此同時,她也接受一些舊物改造的定製設計,一方面是貼補生活,一方面希望這種環保的生活方式能影響到更多人。

搬進山裡之後,生活去繁就簡,需要的很少,內心卻愈加充實起來。

每天早上5點自然醒,JING習慣在房間里靜坐冥想1小時。

7點帶著狗狗去爬山,順便看看一路上有什麼可以撿回家做改造的。

接著白天是不緊不慢的工作,累了便停下來喝個下午茶。

在安靜的山裡,晚上10點之前便能安然地進入夢鄉。

進山第三年,JING的一個個「都市病」似乎都不藥而癒了。

大半天想不起來摸手機,2年都沒有買過新衣服的她,每當缺東西,第一反應不再是購買,而是用廢舊的東西來改造。

朋友們和附近村民經常感嘆:「原來這些破爛可以改造得這麼好看!」現在只要他們要扔東西,都會先想到我。

對於JING而言,這是一場近乎革命的純素環保生活實驗,對環保永續生活方式的探索也僅僅是一個開始,也必將是她延續終生的事業。

JING說,房子里她最滿意的地方莫過於通天的陽光。

一貓,一狗,一人;

一本書,一杯茶;

聽蟲鳴鳥語的合奏,看盡山花爛漫的布景…

這也許是當時我能想到的最悠然自得的生活。

-End-

[非常身邊人]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eekr旅行 的精彩文章:

故宮開火!鍋!店!啦!不用買票就能進
故宮,牛逼了!

TAG:Feekr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