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同是來歸化的匈奴高官為何得到兩個不同答案,是變慫了還是進步了

同是來歸化的匈奴高官為何得到兩個不同答案,是變慫了還是進步了

近日,侯永永正式取得中國國籍,成為中國足球歷史上首位歸化運動員。這讓大鵬不由得想起了兩千年前,那些要歸化漢朝的外國人。

因為那時的漢朝比較強大,大鵬估計要求歸化的外國人應該有很多,因為手頭資料欠缺,大鵬今天只說其中比較出名的兩次。

第一個就是匈奴的左伊秩訾王,因為年代久遠已經不知道叫什麼了。他曾經為呼韓邪單于謀劃歸漢大計,使匈奴終於得以安定。

後來,有人在呼韓邪單于面前進讒言,說左伊秩訾王居功自傲,恐功高蓋主。左伊秩訾害怕被害,就率領一千多部眾歸化了漢朝。

當時的漢朝一把手漢元帝欣然接納,並賜給他關內侯爵位以及三百戶食邑,還允許他佩戴原有的匈奴王印綬。

公元前33年的時候,呼韓邪單于來漢朝朝覲候,倆人見了面,呼韓邪單于向左伊秩訾王道歉,並打算稟明漢元帝,請左伊秩訾王回歸王庭。

左伊秩訾王當然知道這只是客氣話,於是就推辭說,我已經歸化漢朝,如果再回到匈奴去那就是不忠了,還是讓我留在漢朝做您的使臣吧。

呼韓邪單于一再請求也沒用,只得罷了。後來,呼韓邪單于病逝,雕陶莫皋繼位,是為復株累若鞮單于。

漢朝這邊呢,漢元帝也去世了,漢成帝即位。公元前28年,匈奴單于派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來漢朝參加元旦朝覲大典,並向漢成帝獻上供品。

公元前27年,伊邪莫演完成使命準備回國,可是他突然向漢朝陪同人員表示,要求歸化漢朝,並說,如果不接受,他就自殺。總之是不返回匈奴了。」

漢使被嚇了一大跳,趕緊把這件事上報朝廷。漢成帝讓朝臣商量該怎麼辦。有人說,以前咱們也接受過左伊秩訾王的歸化,按慣例應該接受他的歸化。

但光祿大夫谷永、議郎杜欽認為:此一時也,彼一時也。那時候匈奴與漢朝是敵對關係,因而施行懸賞以待歸化者的匈奴政策。

現在單于躬身稱臣,自視為漢朝的藩國,咱們的政策也應該有所改變。我們已經接受單于的投誠,現在又接受他的叛臣歸化,這在邏輯上說不過去。

得一人之身而失一國之心,這不是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嘛!我們不能為了接納一個有罪之臣而與仰慕中原文明的君主斷絕關係啊!

再進一步說,這可能是匈奴的苦肉計。新單于剛剛即位,有心投靠我們卻又不了解我朝的態度,於是就讓伊邪莫演來個詐降,藉以窺探我國的態度。

如果我們接受了,不僅在道義上徹底輸了,而且會大大得罪了匈奴單于,給了他們興師問罪的借口,而我們卻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這件事關係到邊境的安寧,不能不小心謹慎。我們認為最好的對策以靜制動,在摸清楚真實情況之前,先不表態。這樣既堅持了漢匈和好的決心,又可防範詐降之謀!

漢成帝接受了二人的建議,派中郎將王舜前往進一步了解情況。伊邪莫演見事不諧,果然改口說,我有間歇性精神病,那會不知道都胡言亂語些什麼。

於是,漢朝按照事先計劃送他返回了匈奴。伊邪莫演回到匈奴後,官位如故,只是單于再也不讓他接見漢朝使者了。

時至今日,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伊邪莫演的做法並非是簡單的歸化,而是頗有政治避難的意味。

那麼,漢朝在這件事上的應對是否得當呢?沒有按照過去的慣例接受他的政治避難,是不是顯得太慫了呢?

大鵬認為一個領導人做決策必須要考慮最終目的、國際影響和實際利益。漢成帝的最終目的是兩國和平,邊境安定,所以他的決策必須服務於這個目的。

再從國際影響方面來看,漢朝和匈奴是藩屬關係,兩國締結了睦鄰友好條約,哪有違反條約,接受屬國的臣子投降的道理?

接受了伊邪莫演的政治避免,必然會破壞兩國的外交關係,甚至會引發戰爭。由此看來,遵守契約精神,不接受伊邪莫演的政治避難是非常正確的。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比皇帝不急太監急更可笑,因漢成帝無子大臣們急得連隕石都扯上了
陳湯揚國威於萬里之外,為何回國卻被隔離審查,多虧他幫著說了句好話

TAG:大鵬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