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陣父子兵:這爺三個一個比一個厲害,其中一個是裴元慶原型

上陣父子兵:這爺三個一個比一個厲害,其中一個是裴元慶原型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爺三個是一個比一個厲害,其中一個是裴元慶原型。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在《說唐》裡面,天下第一條好漢時李元霸,歷史上卻有其人,但是老早都死了,而且屬於夭折這一類,沒有上過戰場,更不會去衝鋒陷陣,至於擂鼓瓮金錘、兩臂四象有四象之力純粹屬於胡扯。天下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歷史上壓根就沒這號人,屬於完全虛構,連點影都沒有。

第三條好漢裴元慶,不僅有原型,而且也和演義里一樣是個狠角色,他的原型就是裴行儼,《隋書》稱他為『萬人敵』,沒記錯的話,《三國志》稱關羽關老爺為萬人敵,同時代的羅士信如此悍勇,也沒有獲得如此封號。說到裴行儼,就必須先從他老爹說起,隨後還要說他老弟,這爺三一個比一個厲害,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將門出虎子這條名言。

裴行儼的老爹叫裴仁基,字德本,河東郡(今山西永濟)人,他是北周驃騎大將軍裴伯鳳之孫,上儀同裴定之子,在關隴貴族集團里屬於根正苗紅這一類。按說這一類高幹子弟一生下來就能躺在老子的功勞薄里過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好生活,裴仁基是一個有理想、有魄力、有能力、有行動的四有新人,不願混吃等死,老早就出來混了,按照記載,裴仁基年少時就很驍勇,善於騎馬射箭。開皇初年(581年),曾擔任過皇帝楊堅的侍衛。

在隋朝消滅陳朝的戰役中,裴仁基衝鋒陷陣,因軍功被授任為儀同,賜縑彩一千段。後來裴仁基以儀同的身份兼任漢王楊諒王府的侍衛。說實話,在這期間,裴仁基表現並不扎眼,這是因為隋朝開國時期猛將如雲,還輪不到這個小青年演主角,能上台跑個龍套混個熟臉就算不錯了。

在漢王楊諒王府的時候,突然爆發的一場巨大危機擺在了裴仁基的面前,這場危機差點要了裴仁基的命。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不清不楚的死了,據說和楊廣有扯不清的關係,但不論如何,作為法定第一繼承人的太子楊廣全部繼承老爹的遺產,既合法又合理。隋文帝有五個兒子,漢王楊諒老五,也最得老爹寵愛,也驕縱慣了,憑什麼楊廣繼位,我也要當皇帝,於是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舉兵謀反。

作為漢王親隨的裴仁基苦苦勸諫楊諒,比如,你說楊廣弒君,也就是犯了謀殺自己親爹的大罪,而且還和自己的後媽們不清不楚。哥們,這些八卦猛料你從那個路邊社搞來的,別說是不是真的,即便是真的,家仇還不能外揚,哥們你還唯恐天下不知,還到處擴散?裴仁基又從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民心上列出了一大堆理由,要求楊諒停止作死活動,不要謀反。楊諒大怒,好小子,不和我保持一致,先把他關進牢里,等我當上皇帝後再收拾你。

不久,楊諒謀反失敗,對於裴仁基的表現,隋煬帝感到十分滿意,不光口頭表揚了裴仁基,還越級提拔他擔任護軍。這次隊站的非常正確,裴仁基從此和國家新一屆領導人楊廣搭上了線,官運也亨通起來,在擔任武賁郎將職務之後,先後參加了討伐貴州一代反叛的蠻賊向思多,在張掖打敗過吐谷渾。在東北擊退了犯邊的靺鞨。戰功累累,後來又跟隨隋煬帝征討高麗,因功升任光祿大夫,在官場上進入快車道。

大業十三年(617年),當時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隋煬帝躲到江都不願回家,關隴集團的貴族老爺們一看老楊家已經不能保護自己的既得利益,便紛紛拋棄了楊廣同志,有的還開始物色新的代理人。

裴仁基當時擔任河南道討捕大使,據守虎牢以抵抗李密。滎陽通守張須陀死後,裴仁基全部接收他的部下繼續和瓦崗作戰。李密這貨,耍點小聰明還行,在和裴仁基作戰的時候,就勝少敗多了。這讓李密很苦惱,就在這時,機會來了。在洛口倉城之戰時,裴仁基誤期未到,就屯兵在百花谷,遭到監軍御史蕭懷靜彈劾。

李密知道裴仁基進退兩難的狼狽處境,便動起了壞心思,他派人勸投降裴仁基,懷著對朝廷深深失望之情,裴仁基決定投降李密,李密也屬於根正苗紅的關隴貴族,跟著他一樣沒錯,都是自己人。對於誣告自己的奸臣蕭懷靜,裴仁基用大刀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李密封裴仁基為上柱國、河東郡公;裴仁基的兒子裴行儼驍勇善戰,李密也封他為上柱國、絳郡公,仍率兵駐軍虎牢。

隨著裴仁基投奔瓦崗,瓦崗進入全勝時期。李密也開始膨脹了,為了爭權奪勢,殺了自己恩人,瓦崗的老領導翟讓同志,瓦崗內部出現了一道深深的裂縫,這道裂縫後來非常致命。

大業十四年(618年),李密不顧實際,硬啃骨頭,和江都北返叛軍展開決戰,驍果的戰鬥力果然不凡,各方面都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依然讓李密崩掉了門牙,據說戰鬥最激烈的時候,李密都被亂箭射中從馬上掉了下來。雖說消滅了宇文化及,但是瓦崗實力大損。

緊接著李密又和洛陽的王世充展開決戰,瓦崗軍士連續作戰,得不到休整,疲憊不堪,在加上李密指揮失當,部署錯誤,導致了全線崩潰。原屬於翟讓的嫡系人馬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結結實實的當了一回吃瓜群眾,就是不伸出手去拉兄弟一把。更過分的是看到李密兵敗如山倒後,這幫兄弟牙一咬,腳一跺,轉身投奔王世充了。李密殺翟讓的惡果就這樣被李密吞了下去。

邙山大戰的結果非常慘,李密隻身逃跑,瓦崗大將裴仁基、祖君彥、程知節等被王世充所擒。裴仁基父子被俘後,王世充因他們父子都是驍將,很是禮遇他們,把兄長的女兒嫁給裴行儼。以前說過,王世充是個標準小人,雖說表面上很敬重裴仁基父子。但是內心深處忌憚裴行儼的威名,對他很有些防範和猜忌,裴氏父子心中很是不安,但是人在屋檐下,也沒啥好辦法。

武德二年(619年)四月,王世充稱帝,任命裴仁基為禮部尚書,裴行儼為左輔大將軍。王世充一稱帝,原來心中只是不安的裴仁基就開始不滿了。王世充是個什麼東西,一個南蠻子,還是個神棍,也敢弒殺皇泰主,人五人六的當皇帝,什麼東西,我呸!

這年五月,裴仁基與兒子裴行儼、尚書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長陳謙、秘書丞崔德本等數十人謀劃幹掉王世充。計劃是這樣的,陳謙在給王世充進食時,拿匕首劫持王世充(荊軻刺秦王2.0版本),裴行儼率兵在台階下接應。等大局已定,就復立越王楊侗(當時還沒死)為皇帝,並輔佐他。

造反這種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這次軍事政變壞就壞在知道的人太多,保密工作沒有做到家,被張童仁揭發了,世充將裴仁基等人全部殺死 ,並滅他們的三族。一代父子猛將,就這樣窩裡窩囊的死了。

洛陽平定之後,曾經跟著裴仁基幹的羅士信感念裴仁基的知遇之恩,於是自己掏腰包將其骸骨收斂,安葬在洛陽的北邙山。後來,羅士信死後,按照其遺囑,也埋在裴仁基旁邊。

裴仁基還有個兒子,叫裴行儉。這哥們比他的父兄更猛,更厲害,成就遠超他的父兄。但他建功立業已經是大唐時代了。大唐軍神蘇定方曾經這樣誇讚過裴行儉:吾用兵,世無可教者,今子也賢。盡得蘇定方真傳的裴行儉的確也沒有讓蘇定方失望。

裴行儉從上元三年(676年)吐蕃入侵,開始擔任洮州道左二軍總管開始了自己打突厥的軍事生涯。曾經一次孤軍深入到萬里,活捉突厥十個部族可汗阿史那都支。被唐高宗任命為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調露元年(679年),率三十多萬人馬征討突厥阿史德溫傅、阿史那奉職二部,當時軍旗連綿上千里,《舊唐書》說「唐世出師之盛,未之有也」。突厥的殘餘部隊逃往狼山。裴行儉回朝以後,阿史那伏念自稱可汗,又同阿史德溫傅會合。突厥殘部全被消滅。

永淳元年(682年),十姓突厥的車薄叛亂,裴行儉又任金牙道行軍大總管,準備領兵出征。但還未出師,裴行儉便於四月二十八日在長安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高宗追贈他為幽州都督,謚號「獻」。

裴行儉不僅會打仗,文化水平更高,擅長草書、隸書,是位書法名家。唐高宗曾經賜裴行儉白絹,命他書寫《昭明文選》。撰寫過《選譜》、《草字雜體》等書。 裴行儉還精通陰陽曆法,也就是會算卦,每次行軍作戰,都能預知勝期。他還有軍事專著,曾就安置軍營、陣勢擺列、預料勝負、識別人才等著書四十六篇。屬於文武全才。

唐高宗李治這樣評價裴行儉:行儉提孤軍,深入萬里,兵不血刃而叛黨擒夷,可謂文武兼備矣,其兼授二職。這的確是最中肯的評價,一點都不過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三國真正心系漢室的僅2個人 一個曲線匡扶漢室 一絕望只得自殺
夏桀真因貪慕妹喜美色而亡國嗎?3處史載推翻這一說法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