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曾國藩一封家書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敢公布,為何?早公布恐遭滅門

曾國藩一封家書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敢公布,為何?早公布恐遭滅門

咸豐十年八月二十六日,身在祁門的曾國藩正在統籌進擊合圍安慶的關鍵大局。

就在這一天,一封十萬火急的朝廷寄諭突然而至。曾國藩拆開寄諭一看,原來是咸豐帝一道要他火速興師勤王的諭旨。在諭旨中,咸豐帝嚴令曾國藩即刻派遣鮑超率三千精銳」兼程前進,克日赴京,交勝保調遣。「

何事急需身在南方的湘軍主帥興師勤王?

曾國藩一封家書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敢公布,為何?早公布恐遭滅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咸豐十年是咸豐帝的大災之年,英法兩國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由堅船利炮武裝的英法聯軍一路北上,摧枯拉朽,短短數月間便兵臨北京城下,嚇得咸豐帝倉皇出逃承德,偏安彈丸行宮,惆悵戰慄下,只能以醉生夢死來麻痹自己。

皇上有難,天下諸將興師勤王,這是歷朝歷代的慣例,但寄到曾國藩手裡的這道諭旨,用意卻絕非如此簡單。

如果單純地要求曾國藩興師勤王,那應該由曾國藩統兵或者由曾國藩指定的將領統兵,而不應該像諭旨中嚴令的那樣,點名就要湘軍頭排悍將鮑超,而且來了必須歸咸豐身邊的紅人勝保調遣。

不用多想就能發現,這道諭旨中隱藏著勝保對曾國藩的算計,他在算計什麼呢?

以勤王的名義挖曾國藩的致命牆腳,弄走他頗為倚重的湘軍悍將。

這一切,曾國藩當然看得明白,但勤王之命誰敢不從?

不從即為不忠不義,」忠義素著「的曾國藩根本扛不住這樣的罪名。

但欣然從命,曾國藩卻又覺得萬分不妥。勝保的算計暫且不說,關鍵這是一招無益於北,卻只有損於南的兩敗之命。

此話怎講呢?

曾國藩對當時的形勢看得很透徹,英法聯軍攻佔北京這是遲早的事,調鮑超幾千人去根本改變不了大局。此時能勤王的只有一個「和」字,」戰「字根本救不了朝廷和皇上。

這是一敗。

另一敗,調鮑超勁兵北上,曾國藩面臨的局面瞬間就崩壞了。鮑超一走,安慶勢必撤圍,安慶一撤圍,圍剿太平天國的大業極有可能就此功虧一簣。

一邊徒勞無功,一邊功虧一簣,這不是兩敗之命是什麼!

但當時的清廷尚有權威,沒到庚子年間慈禧西逃的份上,那時李鴻章敢用」亂命「來拒不從命,咸豐朝的曾國藩卻不敢這麼做。

無論是心理條件還是現實條件,他都不具備。

曾國藩一封家書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敢公布,為何?早公布恐遭滅門

所幸,正在曾國藩猶豫難決的時候,李鴻章給他獻了一條甚是高明的脫困之計。

歷史有時候相當的有意思,晚清兩次著名的抗」勤王之命」的幕後主角竟然都是李鴻章。庚子年抗慈禧的勤王之命,李鴻章祭出的是「亂命不奉」;這一次抗咸豐的勤王之命,他祭出的是「廢命可拖」。

其實都是高明地審時度勢。

看不透大局者,斷不敢也不會這麼玩。

李鴻章對曾國藩分析說,此命看似來勢洶洶,其實是一道廢命。不出十天,京城必被洋人攻佔。洋人意在取利,而非大清江山。在京議和的恭親王為維繫社稷,定是萬利可予。既然如此,雙方和議必是速成,預料不過二三十天的事。

二三十天後,和局已定,再說興師勤王,豈不是亂添刀兵。

可以說,這是李鴻章權謀生涯最具含金量的時刻,這份洞察之力著實如刀。

按說曾國藩的造詣也應能看透這一點,但怎奈他忠義賢明的包袱太重。

人一旦糾結,段位往往不堪。

經李鴻章一這番利刀解局,曾國藩瞬間從困苦猶豫中走了出來。於是,他慢騰騰地於當年九月初九日才給朝廷回了一道奏摺。

這道奏摺的要義只有一個「拖」字。

曾國藩在奏摺中說,鮑超品級太低,勤王乃大事,請朝廷在他和胡林翼二人之間選一人帶兵進京。

曾國藩這麼說,其實就是要這一來一回的拖延時間。

果然,咸豐新的勤王上諭還沒發出,恭親王奕訢已經和洋人議和了。

如此,先前十萬火急的朝廷寄諭果然成了李鴻章所言的廢命。十月初四,曾國藩接到朝廷新的寄諭,稱不必北上。

曾國藩一封家書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敢公布,為何?早公布恐遭滅門

在曾國藩的歷史中,這一段很有名,但就在這二三十天里,發生的另一件驚心動魄的事就少有人知曉了。

之所以少有人知,皆是因為此事在當時一旦泄露出去,曾國藩整個家族恐要遭滅門之災。

惹出這一兇險風波的是曾國藩的九弟,當時正負責圍攻安慶的曾國荃。

真實歷史中的權謀上演,遠沒有後世複述的那麼簡單,它講出的往往只是大輪廓,而不是整個鮮活而具體的人。

曾國藩是個萬事求周全,求無懈可擊的人。

在當時,他固然認為李鴻章的謀斷是正確的,但誰能向他百分百保證呢?萬一和議不是二三十天而是大幾十天呢?到那時,萬一咸豐真命他帶兵北上呢?

所以在李鴻章高明的計策外,曾國藩在當時還有一手應急方案,那就是萬一失算了,他計劃讓曾國荃統兵跟他一起北上。

為此,曾國藩在拜發那封拖字訣奏摺後,隨即又給曾國荃寫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如果皇上派我北上,你最好和我同去。兄弟一起勤王,倒也是光宗耀祖事。現在你需提前做一個預案,如果要北上,抽誰去,趕緊開個名單給我。如果皇上再下旨,我們好立刻出發。

讓曾國藩沒想到的是,曾國荃接到這封信後直接就炸了,跟著就給曾國藩回了封足夠滅曾氏九族的凶信。

曾國荃何以至此呢?

皆因他此時正死死地咬著安慶不放。

曾國荃這人性格異常執拗,屬於咬定獵物絕不鬆口的類型,誰要讓他鬆口,他就能不顧一切地去撕咬誰。

他當時把誰撕咬了呢?

咸豐,而且是以肆無忌憚的方式。

很可惜,這封「大快人心」的信,曾國藩看完之後當場就銷毀了。但幸運的是,通過曾國藩家書,這封信的內容還是基本可以復原的。

曾國荃在信中說了什麼呢?

基本答案在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公布的曾國藩給曾國荃的一封私密家書里,口氣之嚴厲,在曾國藩家書中空前絕後——

初九夜所接弟信,滿紙驕矜之氣,且多悖謬之語。天下之事變多矣,義理亦深矣,人情難知,天道亦難測,而吾弟為此一手遮天之辭、狂妄無稽之語,不知果何所本?

恭親王之賢,吾亦屢見之而熟聞之。然其舉止輕浮,聰明太露,多謀多改。若駐京太久,聖駕遠離,恐日久亦難盡愜人心。

僧王所帶蒙古諸部在天津、通州各仗,蓋已挾全力與逆夷死戰,豈尚留其有餘而不肯儘力耶?皇上又豈禁勝之而故令其不儘力耶?力已盡而不勝,皇上與僧邸皆浩嘆而莫可如何。而弟屢次來信,皆言宜重用僧邸,不知弟接何處消息,謂僧邸見疏見輕,敝處並未聞此耗也。

分兵北援以應詔,此乃臣子應盡之分。吾輩所以忝竊虛名,為眾所附者,全憑忠義二字。不忘君,謂之忠;不失信於友,謂之義。今鑾輿播遷,而臣子付之不聞不問,可謂忠乎?萬一京城或有疏失,熱河本無銀米,從駕之兵難保其不嘩潰。根本倘拔,則南服如江西、兩湖三省又豈能支持不敗?庶民豈肯完糧?商旅豈肯抽厘?州縣將士豈肯聽號令?與其不入援而同歸於盡,先後不過數月之間,孰若入援而以正綱常以篤忠義?縱使百無一成,而死後不自悔於九泉,不詒譏於百世。弟謂切不可聽書生議論,兄所見即書生迂腐之見也。

曾國藩一封家書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敢公布,為何?早公布恐遭滅門

透過曾國藩的這封家書,先來看看曾國荃可能說了什麼?

曾國荃極有可能說了這樣的話,安慶之圍絕不能撤,大清亡不亡管老子鳥事,亡了才好呢。沒有朝廷瞎指揮,說不定湘軍還能更快剿滅太平天國。到那時,沒有朝廷,曾家就是朝廷。

當今皇上就是「山炮」,根本不會用人。僧格林沁多猛的人,皇上就是不想讓他建功,所以洋人才一路從天津殺到了京城。現在皇上跑了,那是他咎由自取,讓老子把馬上到嘴的肥肉吐出來,去救他,憑什麼。

退一步說,當今皇上能力遠比不上恭親王,如今皇上跑了,恭親王留在京中處理中外事宜,我看不是什麼壞事,皇上最好死在承德算了,恭親王當皇上比他強多了——

可以想見,曾國藩看到這樣一封信,他會作何感想!

首先,對曾國荃狂妄至極外加道聽途說的一通亂咬,曾國藩一定是「且懼且惡」的,所以他用嚴厲地口氣告誡自己這位不聽話還很張狂的九弟,這種話以後千萬不能再講了,即便是家書也不行,一旦泄露出去,曾家是要遭受滅門之災的。

嚴厲地苦口婆心後,曾國藩針對曾國荃的狂妄亂言給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得不說,論及忠義時,曾國藩是高屋建瓴的;論及恭親王、僧格林沁時,曾國藩是一針見血的。

總之,曾國藩所言的一切,站在忠義匡扶者的角度,絕對夠得上既賢又智。

全然沒有亂世梟雄另立天下的自信和霸氣。

沒辦法,這就是曾國藩。

所以在警告完,高論完之後,曾國藩最終還是回到了聖賢老路上,他給曾國荃開了兩個藥方。

一個是治標的,那是孔子的一句話——

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

一個是治本的,那是曾國藩的一個心決——

敗亡之人總傲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句本 的精彩文章:

嫡系被虐,堂侄被殺,大舅哥被整慘,敢這麼搞李鴻章,誰這麼大膽
何為和光同塵高境界?當官就為賺錢的小縣令給胡林翼上了震撼一課

TAG:黑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