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上火、怕冷、月經停止,可能都是濫用艾灸惹的禍!

上火、怕冷、月經停止,可能都是濫用艾灸惹的禍!

沒有關注的朋友,點擊上方

藍字

 即

可快速添加本公眾號

 艾灸是最安全的?錯!

艾灸是養生黨們最喜歡的事情之一。都覺得艾灸啊,是中醫的傳統養生治療方法,可以溫通經脈,補補陽氣什麼的,一定是好的。就算搞不好,也必定搞不壞的。

但是,任何養生方法都有其正確的操作方法,適用情況和使用禁忌,如果不懂得其中利害,不僅不能養生,反而是在害生。

就像權健的火療,能廣為流傳,必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因為燒傷而被丁香醫生詬病。其實懂中醫的一看就知道,火療的危害不僅僅是可見的燒傷,畢竟這是少數意外。更可怕是不可知的後遺症。

先說幾個真人真事。

中年女性,火療店做保養,出了一身汗,當即腰部屁股冰涼,以後越來越怕冷,冷到在十幾度的秋天穿三條秋褲,好幾雙襪子。西醫說植物神經紊亂,更年期。兩年來上身24小時出汗,濕漉漉,越出汗越虛,陰陽兩傷,求醫無數,痛不欲生。


督脈灸示意圖|來自網路

年輕女孩,艾灸館做督脈灸。大概情形就是順著後脊樑先敷上一層中藥泥,在葯泥上放艾絨,每次灸一個小時。後背灸一次,肚臍灸一次,輪換來。一共十次,花費3000元。8月夏季,結果人開始怕冷,後背出汗。一起做過艾灸的朋友也反應有一樣的情況,怕冷出汗。一直到冬季12月,後背要放一條毛巾,只要一走動,咳嗽,任何正常不過的活動,都會出一後背的汗。本來去做艾灸是想調理月經量少,結果艾灸後月經乾脆4個月不來了。求助中醫,針灸吃藥,正在恢復中。

艾灸養生群,都是艾灸愛好者,喜憂參半,有說艾灸搞好了一些毛病困擾。也有人問怎麼艾灸後反而開始發燒、上火長痘痘、失眠、打嗝、耳鳴......

以前夏天常艾灸關元、神闕,可能艾灸得過了,感覺傷了陰血,人都變瘦了,而且艾灸完之後常會發燒。現在很後悔,當時艾灸太過了。

這些都是用火用灸不當惹的禍。下面我們來說說為什麼。

 艾灸過度會怎樣?陰陽兩傷!

艾灸是中醫四大療法之一沒錯,但根本就不是如今這種拿人當烤肉般翻來覆去的灸。體內有寒濕的,一次兩次還會覺得舒服,久了就會耗氣傷身,如果體質本就陰虛有火,過度艾灸無異於火上澆油,給日後的各種怪病埋下禍根。

《針灸大成》


艾炷若大,復灸多,其人永無心力。如頭上灸多,令人失精神;背腳灸多,令人血脈枯竭,四肢細而無力,既失精神,又加細節,令人短壽。

總的來說,艾灸過度,陰陽兩傷!

1. 傷陰

用火補陽過度會傷陰導致上火,很好理解。

人體健康狀態是陰陽平衡。陽補多了,陰自然就不平衡。

各種艾灸粗壯大柱、長時間猛灸後,陽氣短時間內暴增,相對出現過剩的現象,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陰不足以斂住陽氣,陽氣就會向外浮散。

「陽有餘便為火」,表現就是各種上火,從長痘、嗓子痛、打嗝、耳鳴、流鼻血、胃痛胃脹沒食慾、失眠,甚至發燒。

新經絡公眾號提示:

如果你艾灸後出現這些問題,要立即停止。喝點清茶去火,喝米湯滋陰。

尤其是本來就陰虛火旺的人,更要慎重。歷代醫家也告誡陰虛血燥者忌艾灸。

《本草備要》:"血熱為病者禁用。"

《本經逢原》:"陰虛火旺,血燥生熱,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

2. 傷陽

艾灸過度不僅不能補陽氣,甚至傷陽耗氣,令人正氣衰弱。

《黃帝內經》里明確的說過「壯火食氣」、「熱傷氣」,就是說大火會吃掉人的正氣。所謂大火就是長時間、猛火的灸都可以稱之為壯火。現在艾灸動輒一小時,粗大艾條,濃煙滾滾,不是在艾灸,像做燒烤。

上面前兩個真實案例都是這個情況,直接在督脈上過度艾灸,火療,導致的陽氣大消。督脈是一身陽氣之總督,其傷難復。

 正確的艾灸方法,《黃帝內經》一句話早就說清楚了

以下內容摘編自??


艾灸補瀉,一句話說清楚


   


艾灸可不是只用來補陽氣的,也能瀉寒邪。

《黃帝內經》說「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  上面說過了,火大了就消耗氣,小火微微的,可以補氣。

所以呢,艾灸有補法,可以補充陽氣不足,艾灸的瀉法雖然耗氣,但利用這個可以瀉掉體內的寒邪之氣。

正確的用法在《黃帝內經·靈樞·背腧》中一句話已將艾灸補瀉說的清清楚楚。


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之,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

1.   補:「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

具體做法

:用手持艾條在穴位處烤,不要吹,溫溫熱熱的烤(少火生氣),烤到覺得熱了,就拿遠,接著再拿近烤,這樣一個穴位來回有5-10次就可以了。被灸的穴位會覺得很溫暖舒適。

現在動輒就灸個把小時,這和古法完全不同。《針灸大成》上記載,每個穴位都是灸幾壯。

一壯大概就是麥粒大小不會超過竹筷子頭大小,直接放在皮膚上點燃,覺得燙就拿掉。這種灸法會燙壞皮膚,現代人很難接受,我們就用上面說的那種靠近燙熱再拿遠的方法,熱一次算一壯。


圖@大家中醫

補法適用於補虛

,穴位處陷下,氣不足想要補氣,體弱怕冷的人。用這個補法艾灸,每個穴位也就幾分鐘搞定,也不會弄到滿屋子的煙火氣。

常聽說的「要想身體安,三里常不幹」,用的就是古法的疤痕灸,在皮膚上直接燒,會燒出灸疤,因為太影響美觀,現在已經很少用了。可以用靠近烤熱再拿開的補法。

2.  瀉:「以火瀉之,疾吹其火,傳其艾,須其火滅也。」

具體做法

:手持艾條烤穴位,用嘴巴對著穴位的方向朝艾炷均勻吹氣,一口氣平穩吹3-5秒,把火吹大。被灸的穴位會感覺熱氣像一股熱風衝進去(壯火食氣)。大概吹一分鐘就可以。

瀉法適用於實而有寒。

比如受寒感冒,比如受涼肚子痛,比如老寒腿。用吹艾的方法,這樣可以迅速把寒氣帶出來。

提示,高燒狀態絕對不能艾灸,會加重病情。

四:艾灸後注意

《針灸大成》灸後調攝法


灸後不可就飲茶,恐解火氣;及食,恐滯經氣,須少停一二時,即宜入室靜卧,遠人事,遠色慾,平心定氣,凡百俱要寬解。尤忌大怒、大勞、大飢、大飽、受熱、冒寒。至於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茹淡養胃之物,使氣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氣。若過厚毒味,酗醉,致生痰涎,阻滯病氣矣。鮮魚雞羊,雖能發火,止可施於初灸,十數日之內,不可加於半月之後。今人多不知恬養,雖灸何益?故因灸而反致害者,此也。徒責灸艾不效,何耶!



  1. 艾灸後不要馬上喝茶。



  2. 要等一兩個小時再吃飯。



  3. 飲食最好清淡溫暖。



  4. 一切讓你不能平心定氣的事情都不要做。



總之,艾灸能調和氣血,不可小覷,用對了養生,用錯了,害人。



李辛:你適合艾灸嗎?守中央、通四方不上火


   本  期  導  讀    


很多年前,油麻菜(黃劍)老師記錄李辛老師的故事時,李辛老師要求他不要用自己的原名,所以油麻菜為李辛老師取了一個「艾醫生」。


李老師對於艾,有著深刻感受。


小時候,我是一直曬太陽的,經常爬到山上去曬。後來大學的頭幾年我確實給自己好好灸了幾年,感受到了艾灸帶給自己的感受。

給自己艾灸,有了感受之後,再開始去給別人灸的時候,就不會有太多的疑惑了。因為這個時候,從具體的到底什麼病灸什麼地方、選什麼穴位、什麼樣的順序、到灸多長時間、什麼時候灸、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就不再是理論上的東西,是當下你手裡、身體上會有的感受。



用不同的方法,形成一個組合來調理人體,不同的療法,就像不同的兵器,有不同的功用,重要的是,我們要首先知道:自己或者你所要調理的人,是什麼樣的體質。


比如說,他當下是需要補,還是泄,這個補和泄取決於他當下是虛還是實,這個是我們所說的大方向。

哪些人適合艾灸,哪些人不適合

對於比較實的人,可能先刮痧或者做運動會比艾灸好得多。對於虛的人,用艾灸就會非常合適。

用艾灸既是補陽又是補氣,而且還有一種收攝的力量,尤其是在我們艾灸的時候,如果兩個人非常地專心致志,加上人的神意和周圍環境的感應,會生成一個非常好的補的力量,這是五種力量的合一(相關鏈接《你想過沒有,艾灸緣何能治病》)。

這種體驗,我過去經常體驗到,這個時候不光是在給被艾灸的人補,施灸的人本人也會有一種被補的感覺,甚至是同步的感覺,灸對方的命門穴,自己的命門穴也會開始發熱。這種情況是非常常見的,我過去帶過很多學生,他們會有這種體驗。



艾灸要注意的兩點



首先,要判斷清楚,這個人適不適合。上過我的中醫網路課的同學可能知道,通過三焦虛實的判斷是比較簡單的,適合艾灸的,至少是中焦或者是下焦不足的人。


第二,他具有不足的體質,而且外周經絡和中焦的消化系統沒有嚴重的瘀滯,否則就會出現上火。如果有心智上的偏激,或者是巨大的情緒,這也會形成上火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沒有學過任何中醫知識,那麼,通過觀察也可以看到。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你能感覺到他非常結實,或者身體裡面裝滿了很多東西,而且有一些黏滯的、不幹凈的,或者熱的感覺,有時候你不必靠近他也會感覺到那種氣息。

具有這種情況的人,可能就需要

先吃素、做運動,選刮痧、拔火罐,不要先給他做艾灸。

我的建議就是,大家如果要學習艾灸這樣一個方法,還需要給家人或朋友調理,首先是要有一些基本的常識。關於中醫所說的陰陽寒熱虛實,肯定是要去學習的。

 

先給自己灸,找到感覺

花一些時間給自己做艾灸,找到那個艾的這種熱量——通過一個穴位進入人體,在身體里流通擴散的那種感覺。

一般,如果你專心致志地做幾天,你肯定能感受到有這個感覺的時候,那你才有了可以給別人做的基礎。



我們要避免一種盲目的信任,或者狂熱地去實踐,中醫現在確實是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她的好處,但是我們要做一個理性的人,而不是大家說好就去做了。


這個理性的前提,就是要先學習,然後謹慎地實踐,找到最初的感受和一點點經驗之後才能在別人身上使用。這一點要切記。

關於艾灸過程中的一些體驗

第一 房間和環境的安靜


不要在非常混亂的環境中去做艾灸,在混亂的環境中人是不安心的,不安心的時候氣血容易被擾動,如同在滾動的玻璃球裡面,去找一顆大米是不容易的。

第二 艾灸者和被艾者內心是相對平靜的


如果兩個人當中的某人已經剛剛發過火,或者很著急的狀態,那先不要給他艾灸,另找一個合適的時機。

第三 注意保暖


在某些裸露部位蓋上毛巾,房間不要太小,這樣可以避免開窗受風寒。 

第四 艾灸者的精神和身體的放鬆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我們有過太極拳或者是站樁的基礎,或者是練書法、彈古琴,或者是泡茶的基礎,那麼做艾灸的時候就會知道,如果讓自己的身體、手臂,乃至拿著艾條的那個手指,都處於放鬆的狀態,放鬆不用力,但是又是專註的,這個狀態下就能產生「灸感」,這是人和灸和病人之間最大的一個感應。

在這种放松的狀態下,如果被灸者也很放鬆,他接受這個艾灸,沒有多餘的疑惑、猜測或者擔心。拿著艾灸的施灸者,也很專註但是又不用力,也沒有太多的雜念,這個時候就會出現我剛才說的感應。

有時是你拿著艾條的時候,會發現某些穴位有吸力,甚至它會吸你的手往那個方向走,一般說明這個部位是偏虛的;還有些地方,你灸到一定時候了,就會感覺力量往上頂,那麼這個地方已經灸實了,或者它本來就實。

如果你在艾灸時候,能體會到這樣的感覺,有這樣的基礎,你可以去學針,因為針還是通過一根針,你接觸到對方的身體,感受裡面的氣血,這些無形的變化。

艾灸實際是沒有真正接觸肉體,當你能夠感覺到這種無形變化的時候,你就有了針的基礎。這是過去我在訓練學生的時候會用的方法,先讓他們放鬆,給自己和別人做艾灸。

那麼這種時候,你能很容易感覺到他的身體,或穴位,手腳里有寒氣、熱氣、濕氣或無法命名的東西,這就是中醫所說的邪氣。  

所以,學習中醫有一個比較快的捷徑,就是我們常常說到的:先放鬆,然後專註,然後接觸真實的身體,比如通過按摩、 刮痧、 拔火罐,你能接觸到肉體,接觸到肉體的不同層次(皮肉筋骨), 還有不同的邪氣在你手上的感覺,這是實實在在的。

通過艾灸呢,因為沒有接觸到身體,你能夠更細微地去學習和感受這些無形的風寒暑濕燥火邪氣, 甚至當你真正安靜下來艾灸的時候,你通過艾灸一個點,可以知道這個人整體的身體情況,他的氣血虛實, 你會知道他最近心情怎麼樣,相信經常給人做按摩的朋友,也會有這樣的體會。

變來變去的實際是方法,不變的是我們的這個心。

當心足夠安靜的時候,不管你是通過艾灸,還是把脈,還是刮痧,你都能夠知道很多東西了。

關於艾灸我還想說

這些是我自己的體驗,我大概18歲、20歲左右到30歲這十年給自己灸的比較多。後來發現,如果長期艾灸,確實會在身體里產生一些多餘的熱量蓄積。艾灸確實能補陽氣、通經絡、祛寒濕,但是會導致熱的蓄積。這裡面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運動量不夠。

最近七八年我自己灸得比較少,會給家裡的老人灸一灸,我發現作為現代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

當身體不通的時候,中焦不通的時候,也就消化系統不是太流通,吃的太多、消化不良的時候,應該先把中焦這條線打通,把四肢這條線打通,打通之後再灸,這點很關鍵。

這個口訣有點像我們這個網路課裡面講的,叫

守中央,通四方。

艾灸的作用主要是守中央,但是灸之前和灸之後,你要根據這個人的情況,通一下四方。這樣就不會出現上火啊這些問題。

還有灸的次序,一般來說可以

先從中間灸,比如說任脈、督脈,或者是腹部、背部,再往四肢。

說到收的問題,一般來說可以

收到下邊

,因為現在人的精氣神,都浮在上面比較多。

最後可以

收在比如說崑崙或者太溪,或者湧泉。

由中間向四周,由上而下這個順序,一般來說比較適合大多數人。

此外,艾條不用買最好的買最貴的,尤其作為家庭日用的東西,買可以用的就可以了。 

(以上內容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明天精彩繼續……


 














敬請添加我的3個微信公眾號

第一個是「新經絡」


 該公眾號能夠讓你迅速掌握「簡單實用、一看就會、一用就靈」的各種中醫養生理療小絕招,


 






第二個是「潛意識點穴


  

本公眾號主要幫你破譯「潛意識」種種神奇奧秘,任何人只要識破「

潛意識」的奧妙,就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的一帆風順...... 






第三個是「頭版健康」



掛一個專家號只能看一個病人,而一篇好的醫療或養生文章能惠及成千上萬的人,「頭版健康」所做的就是後者.




















如何添加

呢?


有2種方法:

1、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圖片,其次點按「

識別圖中二維碼」,最後點擊「關注」即可添加。


(「新經絡」

二維碼圖片)


「潛意識點穴」

二維碼圖片



 


「頭版健康」

二維碼圖片



2、打開手機微信上的二維碼掃描,對準以上這張圖片,掃一掃,就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經絡 的精彩文章:

頸椎病、肩膀痛,這動作,專調它
疲憊、犯困、沒幹勁...7個小動作,讓你節後滿血復活、神采飛揚!

TAG:新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