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Papi醬人生排序:父母排最後,誰排第一?

Papi醬人生排序:父母排最後,誰排第一?

文章開始前,我們先來做一道題。

假如讓你把「孩子、伴侶、自己、父母」這些選項,按照自己人生重要性排一個序,你會怎麼排?

這是前兩天papi醬在參加綜藝《我家那閨女》時,和另一位女嘉賓聊起的話題。

papi醬在為自己的人生重要性排序時,認為自己是第一位的,緊接著是伴侶,然後是孩子,最後才是父母。

她解釋道,按照陪伴的時間來算,只有你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最久,所以自己是第一位的。

伴侶則是要陪你白頭到老的那個人,所以排在第二位,而孩子和父母你只能陪他們走一段路。

她的這一排序立刻引發了場外其他人的討論,幾位爸爸非常不理解,他們都表示,孩子才應該放在第一位。

而大張偉則認為伴侶應該放在第一位。

這個問題在節目中爭論激烈,節目播出後更是上了熱搜,也有人在豆瓣發起投票帖,人們投票結果也各不相同。

有人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因為父母生我們養我們太不容易,父母恩永遠無以為報;

有人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因為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我們生了他,就該對他的人生負責任;

也有人把愛人放在第一位,因為只有愛人才是能死後和我們葬在一起的人。

很多人這輩子把所有人都放在了最先位置考慮,卻偏偏忘了自己。

而我卻認為papi醬的這種排序方式,才是最理性健康的。

因為把任何人放在自己的前面,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一場劫難。

1

董卿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談起了自己初為人母的經歷。

在她的孩子剛出生的第一年,她的人生重心好像突然變了。

她的一切決定都要優先考慮孩子。

因為他那麼小,他需要你。

你必須時時刻刻圍著他轉,隨時照顧他的吃喝拉撒,操心著他的健康和安全。

她在這樣的日子中,陷入了迷茫。

她不知道人生是該為自己還是為孩子,也不知道該怎樣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直到她的朋友告訴她,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那你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她終於明白對孩子負責任的最好方式,就是先成為最好的自己。

所以她不再在全職媽媽和職業女性之間糾結,她重新返回職場,在事業中尋找自己的價值。

這才是她想要的人生。

無論是《朗讀者》還是《詩詞大會》,凡是她挑大樑的節目,都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

她希望有朝一日當孩子長大了,能夠以自己為榜樣,而不是用日日夜夜對孩子的過度陪伴換來無邊的悔恨。

我們不是說不能做全職媽媽,也不是說陪伴孩子的媽媽們就不對。

而是主張,無論孩子多麼重要,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因為孩子長大了,也希望父母會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七老八十了依然圍著孩子轉。

高曉松就曾經提到,自己的媽媽因為參加合唱團,而忘記了自己的生日。

但他感到很高興,因為他看到母親有自己的生活和愛好,這讓他感到很放心。

過度的付出,必然是會要求過度的回報。

而這種過度的付出,卻是每一個孩子都無法承受的重量。

2

有的人,沒有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他們會選擇把愛人放在第一位。

就像張愛玲一樣,愛你,所以我低到了塵埃里。

可張愛玲直到死,也沒能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

我們愛一個人,可以愛到刻骨銘心,卻最怕愛到卑躬屈膝。

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是個風情萬種的女人。

她原本可以得到一個人的愛情,然後幸福的過一生,卻因為自己在愛情里總是卑微到極致,最後孤身一人,悲慘的死去。

她可以因為一個男人愛她,就忍受他的毒打;

因為一個男人愛她,她就給他自己所有的一切;

因為一個男人愛她,她忍受數年的牢獄生活,在別人最絕望的時候都積極向上。

卻唯獨不能忍受,不被愛的人生。

偏偏你最想得到什麼,就越是得不到。

越是要求、越是佔有,就越是會失去。

明明只是想要被愛一場,為什麼到頭來卻總是一無所有?

因為沒有人會愛一個,連自己不愛的女人。

在電影《十二夜》中,陳奕迅飾演的是「像一尊佛」一樣的男人。

而張柏芝飾演的是一位年輕漂亮的空姐。

按理來說,女人年輕漂亮又有事業,在外人眼裡就是女神一樣的存在。

可是往往越是像女神一樣的人,在愛情里卻總是越卑微。

她會為了得到男友的愛,而付出一切。

幫他買他需要的一切東西,幫他修電腦,每天打電話關心他,還會安排周末的旅行。

可他卻怪她,付出太多,還說其實你根本不必做這些。

那些感動了自己的付出,是永遠換不回一顆真心的。

當她對著他傾訴自己的痛苦、糾結、不舍,長篇大論之後,卻看到坐在對面的他早已經昏昏欲睡。

她越愛越狂熱,他卻越愛越冷漠。

正應了詩經里著名的那句「士之耽兮,猶可脫也。女之耽兮,不可脫也。」

所以,聰明的女人,無論遇到多麼愛的人,都永遠把自尊放在首位,把自己的利益優先考慮。

唯有這樣,男人才會尊重你。

3

還有一類人,不為孩子,也不為伴侶,只為父母。

這種觀念,其實廣泛存在於我們的上一輩眼中。

他們認為孝順才是最大的美德,父母生養我們不就是為了讓我們回報自己嗎。

所以他們自己一輩子都是在為父母活著,也理所當然會要求自己的孩子依然為父母活著。

可其實這樣的人,才真的最無助最可憐。

父母永遠都不可能陪我們一輩子,當父母離開人世,這樣的人可能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沒有了父母,他們也沒有了靈魂。

震驚中國的甘肅白銀特大殺人案,在經歷了28年漫長的追捕之後,兇手高承勇終於在2016年被捕,並且終於在上個月被執行了死刑。

在這28年期間,他共作案11起,殺害11人。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殺人惡魔,就躲在一所學校里,經營著一家小賣部。

他從小原本是別人家的孩子,他是家中最小的一個,也受盡父母和哥哥姐姐們的寵愛。

他家境貧窮,而他品學兼優,於是全家人的希望都理所應當的放在了他身上。

那個年代,考上大學就能改變命運,他的父母也絲毫不掩飾對他的期望。

他原本想要考上南航,做一名飛行員,可是命運弄人,他考了兩次都因為只差幾分而落榜。

讓父母失望,讓家人失望,他對自己也徹底的失望了。

後來,他的父母病重,全家那麼多孩子,只有他,放棄了前途,放棄了結婚,陪在自己的父母身邊。

伺候著自己的父母,為他們端茶倒水,盡心儘力,甚至會半夜騎車到30公里外去給父親買葯。

過度的孝順,讓他失去了自我,直到父母去世,他才發現,自己早已經沒有了自己的人生。

我說這些,並不是替他犯罪的事實做解釋,只是單純剖析他人格變化的因素。

他的人格,早已經在多年的壓抑和忍耐中,逐漸失控,為以後做出殺人的事埋下了罪惡的種子。

這樣為了父母而活的人,盲目又可悲。

而他們原本可能燦爛又美好的人生,也都毀在了自己愚蠢的孝順里。

實際上,真正的孝,不是盲目的順,而是向父母證明,自己是一個優秀的人。

對得起自己,才是真的對得起父母。

卓別林在《當我開始愛自己》中這樣寫道: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在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這叫真實。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才懂得,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人是多麼無禮,這叫做尊重。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這叫做成熟。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才明白,我其實一直都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這叫做自信。

這大概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始終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吧。

南川大叔,心理學者、情感導師及撰稿人。只做你的私人讀物,治癒所有不開心。文章首發在個人公眾號:南川大叔(ID: nanCSS),轉載請聯繫公眾號獲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川大叔 的精彩文章:

杜海濤沈夢辰戀愛6年保鮮秘籍:無事生非
張歆藝給袁弘送「情敵」:世道變好,是從女人離婚被祝福開始

TAG:南川大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