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溫州出土一件瓷器,結束甌窯沒有一級文物「魔咒」堪稱有功之臣

溫州出土一件瓷器,結束甌窯沒有一級文物「魔咒」堪稱有功之臣

華夏民族自古就有"世界瓷國"之美稱。尤其在宋代,鈞窯、汝窯等五大名窯的出現,更是讓中國的「瓷器」王國達到了巔峰。這裡,就有一個公式般的結論——只要出自這些聞名天下的瓷窯,就必然會有國寶級的精美瓷器。可是,卻有這樣一個神秘的瓷窯,卻一反上面的規律。我們知道它曾經聞名天下,多少年來,卻始終沒有找到屬於它的一級國寶級瓷器。到底這是個什麼瓷窯?它真的就沒有出過精品嗎?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這個神秘的瓷窯是甌窯。甌窯始於東漢時期,鼎盛時,曾遍佈於今天浙江溫州甌江兩岸,甌窯也因此得名。甌窯曾是江浙地區主要的瓷窯之一,出產的瓷器種類豐富,大到罐、缽、盆,桶,小到壺、碗、碟、硯,還有燭台、燈盞、熏爐,甚至包含灶、井、雞籠、豬欄等明器。說甌窯曾經生產過古人使用的所有瓷器,可以說一點兒都不過分吧。

只是宋代以後,不知為何,甌窯逐漸消失。但是,業已形成的較大的名氣,讓甌窯從未在史書,甚至是每朝每代的文學作品中消失過,比如現代人寫的詩詞:玉甌盡處憑欄望,攬月梧桐笑語藏等等。

甌窯無愧於名瓷窯的稱號,也緣自於它出產瓷器的鮮明特點。首先,它的瓷胎歷經了三國西晉時的胎質較粗,到了東晉開始細膩,但瓷胎始終呈色較白,且白中略帶灰色。其次是它的釉色。雖然也歷時幾朝,但甌窯瓷器的釉色一直較為固定,只有青,黃兩色,而且釉的透明度較高,甚至還開冰裂成紋。既然甌窯如此有特色,那麼,甌窯瓷器的出土情況如何呢?

自1937年夏季,在溫州市的西山護國嶺腳發現第一座甌窯遺址,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發現了甌窯古窯址200餘處。加上從古墓中出土的各類甌窯瓷器,總體上說,出土的瓷器不論是種類上,還是數量上,都很豐富。可這裡就出現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現象,甚至一直讓考古界百思不得其解。就是雖然已經出土了眾多的甌窯瓷器,可考古學家翻來翻去,卻始終沒能挑出一件甌窯的精品瓷器。再反觀其他名窯,哪一座名窯的遺址被發現,都會出現一堆的國寶級精品。可甌窯,卻始終保持著一級國寶為零的記錄,這不科學啊。

直到一件瓷器的出土,這個奇怪的「魔咒」才終於被打破。

1983年12月,在溫州市西山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件瓷器,考古人員將其命名為甌窯青瓷彩植物紋注子。這是一件以往從未發現過的,名副其實的甌窯瓷器精品。整個瓷器通高25.1厘米,底徑7.5厘米。瓷器的胎質灰白,通體施淡灰綠色釉。腹部形似瓜棱,繪有褐彩植物紋。壺蓋呈寶塔形,上繪褐彩紋。細長扁曲的壺把上還用模印的方式,印滿了纏枝花紋和聯珠紋。在花紋之間,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七何"兩個字,很有可能,這就是這件注子的製作工匠的名字。

經過認真的鑒定和比對,這件甌窯青瓷彩植物紋注子被正式列為國家一級文物。就是這樣一件瓷器考古界的"有功之臣",用它保持了千年精美,在千年之後,終於向世人證明了,甌窯那無與倫比的精美和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慈禧看京戲《未央宮》說出了一段話來,讓人聽完懂得很多道理
鄭成功手下有支驍勇的非洲部隊,為何他們後來一點消息都沒有了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