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說說我最拿手的一道家常菜——東坡肉

說說我最拿手的一道家常菜——東坡肉

蘇軾,自號東坡居士,是個十足的美食家。他在被貶黃州後,吃不起貴重的牛羊肉,而「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同時「價賤如泥土」的「黃州好豬肉」被他打造成一道色澤紅潤,入口汁濃味醇,肉酥爛而不柴,皮爽糯而不膩的傳世名品。 而他的《燉肉歌》:『慢著火、少著水,柴火罨焰煙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也煞是有趣。

說說我最拿手的一道家常菜——東坡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東坡肉」的燒法見於清代的《調鼎集》,雲:「肉取方正一塊,刮凈,切長層約二寸許,下鍋小滾後去沫。每一斤下木瓜酒四兩(福珍亦可)炒糖色入。半爛,加醬油。火候既到,下冰糖數塊,將湯收干。用山藥(蒸爛去皮)襯底。肉每斤入大茴三顆。」吃過東坡肉的老饕們普遍認為,取此下飯佐酒,好到齒頰留香,無法形容其美。

說說我最拿手的一道家常菜——東坡肉

筆者素愛美食,尤喜下廚。而東坡肉則是我最拿手的菜肴之一。每次將親手做的東坡肉端上桌,看著一家人大快朵頤,我便要用文字做一番描繪。我曾寫道:「碗中只一大塊色澤紅亮的帶皮方肉,這四四方方的方肉浸在異香撲鼻的湯汁里,讓你猛地憶起臘月里大鐵鍋中咕嘟咕嘟微微顫動的煮年肉,瞧一眼就有食慾。拿起筷子輕輕夾起一塊,緩緩送入口中,鮮香瞬時溢滿口腔,你才懂得『肉爛香自來,味透膩自消』這民間諺語里的智慧。」

說說我最拿手的一道家常菜——東坡肉

閑言少敘,接著說我最得意的「東坡肉」。首先選材要講究,豬要選擇健康的瘦型豬,豬肉只取中肋一段,太肥的要去掉,太薄的地方也捨棄,留下薄厚基本一致、五花層次分明的部位,下鍋煮至六成熟,去除血沫和腥味。之後,撈出瀝干入冷水裡,再次拔干血水,這個過程還起到令肉質緊湊、定型的作用。

說說我最拿手的一道家常菜——東坡肉

下一步就要上案板了,半成品食材分割成十公分見方的方肉,肉皮朝下像切豆腐般改十字刀,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證肉皮的完整,這裡面的玄機您往下看。入料是上蒸鍋前關鍵環節我將含有桂皮、良姜、大料等十幾種佐料的配方依次投入粗瓷大碗中,擺入豬肉上火蒸制。兩個小時後,便可上桌。

說說我最拿手的一道家常菜——東坡肉

說說我最拿手的一道家常菜——東坡肉

經過兩個小時蒸制的方肉,其油脂已經融化在湯汁里,吃起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貌似整塊的方肉,實則連皮不連里,筷子一夾,當即化為麻將塊大小的小方肉,採用這種刀法,既便於蒸制過程中方肉的入味,還便於食用,不像食用帶皮帶骨的全肘那樣,需要另一人幫忙才能享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