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說它們是清代帝王最青睞的瓷器

為什麼說它們是清代帝王最青睞的瓷器

瓷胎畫琺琅是清代皇家自用瓷器中最珍貴的一種,創造於清康熙年間,發展於雍正時期,在乾隆早期得到了延續。

琺琅彩勾蓮紋象耳瓶,清乾隆

康熙帝為了能燒造出琺琅彩瓷,特把琺琅作坊設在了清宮造辦處以便監督巡訪。在最初的琺琅彩用料完全使用進口釉料,到雍正時期,為了更好的呈現琺琅彩,雍正帝特命人研製出了自產料,增加了琺琅彩的顏色種類,並且對琺琅彩白胎做了嚴格的要求,要求素胎白潤堅質,細膩如脂,純白似雪,胎薄如紙;琺琅彩瓷到乾隆時期不但繼承了康雍兩代製作工藝,更在產量上超出了前兩代,其造型上也比前兩代豐富。

舞袖迎風-御制琺琅彩虞美人題詩碗,清乾隆

乾隆早期的琺琅彩燒造仍延續前兩代在宮中製造,在清宮統計中,其數量較之前兩朝有增無減。其造型更是豐富,僅瓶類就有:蒜頭瓶、雙蓮瓶、雙管瓶、紙搥瓶、葫蘆瓶、雙耳瓶、交泰瓶、膽瓶、觀音瓶等。還有茶壺、酒盅、方盒、蓋碗、圓盒等,紋飾繪畫承襲前朝外,又增添了許多其它題材,色地也富於變化,畫彩多由專攻畫家承擔;等等,始終保持了一貫正統的宮廷藝術風格。

胭脂紅、藍地軋道琺琅彩折枝花紋合歡瓶,清乾隆

據清宮檔案記載,乾隆十分重視琺琅彩的妥善保管,對每件琺琅彩瓷器均配用楠木匣貯藏於乾清宮琺琅瓷的專庫內,以此可見琺琅彩的珍貴從古就有。它的珍貴在於康熙帝為了研製它把作坊設於皇宮;雍正帝為了它研製自用料,並對素胎嚴格要求,每件琺琅彩瓷,從器型、繪畫到成品都親自把關;乾隆帝為了保護它,特設單獨專庫,每件配用楠木,其畫彩更採用了各專攻畫家等等。還有琺琅彩瓷到乾隆中後期的製作水平越來越糙,以至到後來清宮沒再燒造此類瓷器,它的燒造年代不長,保管又在清宮,流落民間數量有限,這也是當今此類瓷器拍賣市場價一再創新高的原因。文章來自中歷收藏品鑒定中心,鑒定可諮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歷收藏品鑒定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中歷收藏品鑒定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