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斜襟?偏襟?大襟?琵琶襟?是漢服圈攪渾了這一腦門漿糊嗎?

斜襟?偏襟?大襟?琵琶襟?是漢服圈攪渾了這一腦門漿糊嗎?

來自水群的討論。

如果長期在小圈子裡接觸單一的信息,卻不接觸外面的信息和知識,是很容易因無知而變得愚蠢,因愚蠢而變成邪惡

舉一個例子。

我剛從漢服圈爬牆去民國服飾的時候,自己動手了民國襖裙。當時民國服飾在漢服圈還是如同滿清一般過街老鼠的存在,便有商家從人人網截圖了我的相冊到百度貼吧,給了一個罪名叫做「明清一體化」。在他們的認知里,「襖裙」只是明制漢服的名字,我竟然把明制漢服的名字給了民國服飾,那就是承認清代服飾是明代服飾的延續,言下之意就是顛覆漢服運動。

他們的憤怒來自於他們的無知,而他們的無知在於不知道民國的衣裙也可以稱作「襖裙」,更在於無法分清清朝和民國也是截然不同的時代。

之所以說這個,是因為水群的討論轉向了漢服圈是否對「斜襟」的理念漢服化,或者說,「斜襟」之下的含義是否有加入漢服臆造的成分。

漢服圈經常會簡稱一些詞,比如講「曲裾」代稱「曲裾袍」或「曲裾深衣」(見《「曲裾」到底是不是臆想之物? | 「漢服」溯源》),用「齊胸」代稱「齊胸襦裙」(見《「齊胸襦裙」的歷史根據幾分是真?幾分是假? | 「漢服」溯源》),久而久之,這些簡稱反而成了一個類似專有名詞的存在

「斜襟」和「偏襟」

如果我們放眼在一個普通的中文環境里,「斜襟」常會與「對襟」相對,指前衣片分合的走向不居中的設計。這個不居中可以是多種樣式的,可以交疊成y字,也可以是有弧度的,類似於と字。

對襟短衣 / 1956年出版《婦女春裝》

而漢服圈裡最常見的「立領斜襟」「豎領斜襟」這種說法,也會多指旗袍、長衫的那種樣式。畢竟,古風服裝不僅小眾,並且只是這幾年隨著網路才開始逐漸流行,在這之前,旗袍和長衫以及相關的中式服裝,才是更為常見的。

漢服圈語境下的「立領斜襟」

普通制衣書中的「斜襟」 / 網路

但是在漢服圈裡,不會把這些稱作斜襟,而是更多的稱之為「廠字襟」。這個說法極為罕見,一般會將一種樣式形容為如X字形,但是直接命名的基本就是在漢服圈特色的服飾知識里。

更重要的是,「廠」字在清宮服飾里也根本不普遍,不同服飾各有特徵,只能說這個印象刻板且錯誤

也有一些資料里會習慣稱「斜襟」為「偏襟」,它們是否有絕對的可替換關係我不太清楚。有些作者是只使用一種說法;但有些書里會對相似形態的時而稱呼這個時而稱呼那個;也有作者自己講兩個再做了一個形態上的區分,可這個區分可能只在這個作者處是生效了,旁人用起來又是混著來的。

不過在漢服圈裡,「斜襟」表示y字交叉,而「偏襟」則常常被用在圓領袍的那種樣式,畢竟漢服圈的款式里也不存在更多的服裝樣式了。

圓領袍

圈內的詞義,只有圈內能直接理解,可能算一件好事,但是也是小眾文化自己營造的壁壘,這點在很多小眾文化里都存在。壁壘究竟是好是壞,見仁見智,甚至同一個圈的人看法都會不一樣。

文中與文末廣告是平台給原創作者的一點福利,大家的瀏覽和點擊會產生一些微末分成補貼作者。但具體的顯示內容是由系統根據大數據自動生成,每個人不同,我也無預計大家所能看到的。

「大襟」和「琵琶襟」

此外,民間更常用的還有「大襟」這個詞,從而直接誕生了「大襟衣」這個款式專有詞。見《大襟衣:無論「外婆」還是「姥姥」,都曾穿過的衣服 | 傳統的服飾》

大襟衣在不同方言里可能略有變化,比如寧波話里就稱為「大襟布衫」,這裡的衫也可以指有掛里的做法,也和漢服圈堅持的詞義不太一樣。

「大襟衣」作為中式傳統服飾,相對的一般是對襟和琵琶襟,對襟後來演化成我們比較熟悉的「唐裝」,而「唐裝」詞義流行以後,我們會看到在某寶上,很多中式服裝直接用掛上「唐裝」的關鍵詞蹭搜索流量,從而反過來影響了民眾的認知。

「琵琶襟」是一種特殊的前襟交疊方式,它的前片之掩一半,並不到腋下。清代的的琵琶襟在衣服下擺出有一個回收的設計,但是如今的設計里比較少見了。

不過「琵琶襟」相對是一個冷門的詞,如今很容易直接被歸類在「斜襟」或「偏襟」的萬能大類里。

「大襟」按照《清稗類鈔》里的說法並不是表示它這個衣片很大,而是分左右的意思,「大襟」=「右襟」

俗以右手為大手,因名右襟日大襟

所以,大襟和小襟是可以一樣大的。

但是「大襟衣」卻不一定只有右衽的,左衽大襟衣的提法很常見,可能是「以右手為大手」的這個說法並不具備全國流通性,導致其他地區只是作為了款式名稱或專有名詞來對待吧。

前面提到的漢服圈認為是「交領」、「圓領」的服飾,在專業書籍的描述中都常被描述為「右衽大襟」。可見這裡的大襟也不分左右了,並且這兩種在漢服圈人士眼裡截然不同的款式在描述用詞上卻是一致的。

一些資料里會提到小襟衣,但是一直苦於找不到確鑿可參考的圖,但是常和大襟衣並提,應該不是分左右的意思,可能便是大小的表面意思。

了解這些的意義

總的來說,這些詞都沒有嚴格的專有化,按照約定俗成的來就行了。語言的用處在於,可以彼此溝通也彼此理解,提高溝通的效率又減少歧義。

另外要留意詞義會因為時代、地域乃至階層發生許多變化,結合語境去了解,不要鬧本文最開始的那個笑話就行了,以及我們之前談過的《龍華?領巾?論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對謠言的增益可以有多少? | 劇說服飾史》。

由於這些詞對於普通人來說不算高頻,並且大家對冷門專業的書涉獵比較少,就導致了很多人是從網路獲取這些的知識,比如漢服圈古風服飾圈,而這些圈中存在的詞義扭曲和狹隘就非常值得留意了

關於漢服圈裡杜撰名詞的問題,以後聊吧,大家記得名物考證是一件很嚴肅很難的門類的就行了。見《歷史的「名」與「物」:你的名字,是最短的謎題 | 經典舊文》

最後,一篇舊文《只穿漂亮衣服而不在乎背後的文化,這種「理想狀態」真的存在么?》看一下吧!

※ 如無另外標註,文章為 春梅狐狸 原創,如有疏漏歡煩請指正,文章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轉載須經授權並支付稿費;

※ 所使用的圖片、視頻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相關事宜。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

-

* 最近的文章 *

-

春梅狐狸 傳統服飾

臉著地的藏狐,故紙堆里的服飾愛好者

[ 百度百科TA說特邀科普作者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統服飾 的精彩文章:

張雄墓:寫在妻子墓志銘上的西域風雲
古人可能會喜歡很影樓裝哦!

TAG:傳統服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