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姬德強: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知識脈絡

姬德強: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知識脈絡

20世紀中葉以來,傳播研究(communication studies)的學科建制化過程滿載神話的製造、理論的延展和學者的反思。施拉姆口中的「十字路口」如今已然崛起高樓大廈,甚至憑藉其開放的空間邊界和高度互聯的動能,成為社會科學最喧囂的領域之一。在改革開放40周年背景下回顧中國傳播學的建制化過程,我們能夠看到這一學術史書寫的內在張力——既要通過清理邊界獲得自立和自主,又要訴諸開放互聯以謀求不斷創新。如此語境中翻開陳世華2018年1月出版的《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一種學術使命感躍然紙上。

勾勒學術譜系

該書的問世,試圖填補中國傳播學者梳理和反思國外傳播研究學術地理的一個重要板塊,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國外傳播研究的引入恰恰是中國傳播學40年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書精心描繪了一幅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學者關係圖,同時聚焦於中國傳播研究在馬克思主義框架內的對話與反思,充滿了對中國本土傳播研究主體性的追問,為中國傳播學界興起的傳播政治經濟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一手學術資料。

作者基於10年收集、整理和提煉而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部專著,不僅勾勒了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學術譜系,而且帶有一個中國學者的「他者」視野,以辯證的思維透視大洋彼岸這一批判學術傳統的長處與短處。從思想淵源、奠基人、分支領域、元理論、對中國傳播研究的啟示等多個維度,全面呈現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內在理路。

過往的國外傳播學譯介更多是橫斷面乃至碎片化的,有著編譯者過多的隨意採摘乃至個人偏好,缺乏與中國本土傳播經驗的主動對話。該書一方面視覺化地呈現出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者的代際結構和影響關係,讓縱向的歷史維度躍然紙上;另一方面,努力建構與中國傳播實踐和媒體變革為代表的制度或體系間對話。當然,這也是內在於具有國際視野的傳播政治經濟學理論譜系之內的。

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以達拉斯·斯麥茲(Dallas Smythe)和赫伯特·席勒(Herbert Schiller)為開端,三代學者依託緊密的家人、師生和同事關係,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不僅夯實了從政治經濟的權力關係批判北美商業媒體制度的理論傳統,而且發展出跨學科的理論胸襟和與時俱進的分支領域,讓在北美處於傳播研究主流之外的政治經濟學呈現出蔚為壯觀的學術影響力。比如,雖然備受其他國際學術組織排擠,但在更具多樣性和國際性的國際媒介與傳播研究學會(IAMCR)60餘年曆程中,傳播政治經濟學分會既是奠基者,也是領導者。出自這一分會的學者擔任了整個學會的領導職務,比如現任主席詹尼特·瓦斯科(Janet Wasco)和副主席格雷漢姆·默多克(Graham Murdock)。

作者通過在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誕生之地——伊利諾伊大學的學習和研究歲月,重新發掘了這一傳統的諸多一手資料,並通過訪談等搭建資料之間的有機聯繫,大膽而負責地為我們呈現了三代學者篳路藍縷的學術征程,為中國學者深度認識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知識脈絡提供了精確導航。

多稜鏡的批判視野

作者以「元敘事」為方法論,嘗試提出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本體論特徵——「傳播即控制」。這一結論不僅得益於美國和加拿大兩國媒體制度的相似性和依附性,也是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者間緊密學術傳承的自然結果。更重要的是,該書充滿了超越一般決定論的思辨精神,將對「控制」的批判置於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既有對國家(通過政策)、資本和技術結構性力量的識別,也有對新聞編輯室、村莊等微觀組織內政治經濟力量如何影響傳播權力分配的洞察。在這個意義上,書中呈現的是一幅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細密畫」,有力回擊了外界對於這一批判傳統的簡單化質疑。

基於對學術譜系的詳細圖繪,作者把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劃分為電影、媒體、信息、互聯網和廣告5個分支領域,分別介紹了每個分支領域的代表性學者及其主要理論取向。在把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坐實」的同時,該書也將這一傳統的厚度和寬度展現出來,呈現出與時俱進的批判精神。一個多稜鏡的批判視野在行政學派佔主流的北美傳播學界折射出銳利鋒芒。對中國傳播學界而言,書中的分支領域介紹超越了教科書上傳播政治經濟學作為批判學派的一部分僅僅對資本主義媒體制度及其文化工業整體批判的簡單化論斷,而是將其理論的穿透力放射到學界普遍關心的具體媒體形態和傳播平台之上。我們在電影政治經濟學和互聯網政治經濟學等章節中所讀到的,不僅是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相關學者對資本和國家權力的批判,還有針對這個領域或行業的細緻分析。這些無疑為當下中國傳播政治經濟學如何跳出單一的宏觀框架,積極進入各個熱門領域,提供了借鑒。

隨信息技術發展更新迭代

正如張昆教授在「序言」中所說,該書對當下中國新興的傳播政治經濟學乃至整個傳播學界而言,均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是「近年來批判研究不可多得的重要成果」。它彌補了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在中國譯介和發展的諸多歷史和理論盲點,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揭開了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光譜,呈現出一個立體的批判理論傳統;它也用翔實的學科考古定義了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的本體論、方法論、價值論和實踐論,為中國傳播政治經濟學塑造學術主體性提供了有益參照。

作為一個有著鮮明批判精神的知識譜系,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在21世紀也有新的發展,對以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為基礎的「下一代互聯網」進行了新的分析與反思,對中國在信息與傳播技術領域的快速崛起,及其對國際傳播秩序的影響充滿興趣和質疑。因此,該書所呈現的學術史的創新書寫並沒有結束,未來的整理與討論也應與北美傳播政治經濟學界的迭代更新保持一致,如此才可以保持中國傳播學界與國際傳播學界的實時對話,提升中國傳播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岩 排版編輯:劉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張國祚:《己亥元宵有感》
元宵節——象徵著圓滿和收穫的夜晚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