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曾和鄧麗君齊名,將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這位華人媽媽總結了11個教育原則

曾和鄧麗君齊名,將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這位華人媽媽總結了11個教育原則

對於大部分海外華人移民來說,人生的一大夢想或許就是能培養出一個能夠考入哈佛、劍橋等名牌大學的娃。

在美國,有這樣一位華人媽媽,一次性培養出了三個美國斯坦福大學的高材生。這位人生開掛的母親,便是陳美玲。

陳美玲和三個兒子

陳美玲的廣為人知的身份是一位華裔作家、教育學家。

然而,很少人熟知,陳美玲曾是和鄧麗君、山口百惠齊名的當紅女藝人。

這位當年紅透半邊天的女明星,如何培養出三個斯坦福高材生兒子?

或許連陳美玲最初也沒料到,自己會因為教育再一次站在聚光燈下:

21歲,紅極一時的陳美玲悄然隱退娛樂圈,遠赴加拿大攻讀兒童心理學;

30歲,事業巔峰時的她選擇結婚生子,隨後考入美國斯坦福攻讀教育學;

60歲,陳美玲把三個兒子一起送進了斯坦福,成為人盡皆知的「斯坦福媽媽」……

如今,已經64歲的陳美玲,「年輕」得依然像個笑顏如花的「凍齡少女」。

每每被問到自己的「教育經」,她總是一再地強調:「我絕對不是虎媽,我只是活成了最好的自己!」

01

父親的一句話,讓她選擇離開聚光燈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在紅透半邊天的時候,選擇離開名利場,重回學校繼續讀書。

給予陳美玲這份勇氣的,便是她的父親。

陳美玲的星途可謂一直順風順水:14歲被星探挖掘出道,18歲開始連續三年出席日本紅白歌會,頻頻登上日本偶像雜誌封面,被看作是和鄧麗君、翁美玲、山口百惠齊名的女歌手……

然而,父親的一次「探訪」卻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每天工作20個小時,排得滿滿當當的通告,就在父親看到女兒的真實生活後,他開始隱隱擔心女兒會迷失在名利場的繁華表象中。

錢財、名利如流水,發生點什麼就會被奪走,可腦袋裡的知識卻不會,一旦映入腦子,就一直在那兒」,在和父親的一次促膝交談之後,陳美玲開始意識到,名氣不過是過眼雲煙,而自己終究不能做一輩子女明星。

1976年,剛剛大紅大紫的陳美玲突然宣布暫時隱退娛樂圈,遠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修讀兒童心理學,頓時輿論嘩然。

而就在陳美玲遠赴加拿大留學時,父親卻因為重病離世,陳美玲心痛不已,耳畔卻始終盤旋著父親的那句話:「名氣如流水,知識才是一生的財富!」

陳美玲坦言,父親一直都是對自己人生改變至關重要的人,「所有人衡量我的價值,都是以我紅不紅為標準,而只有父親對我的愛是無條件的。」

父親,就這樣成為陳美玲人生轉折路上的一個重要人物,而也是父親這份無私的愛,讓她內心越發堅定,敢於在光芒最盛時轉身,遠離聚光燈,選擇厚積薄發、細水長流。

02

生孩子被質疑,「誤打誤撞」走進斯坦福

然而,就連陳美玲自己也沒料到,時隔10年之後,她又會再一次回歸校園,而這一次卻不是因為父親,而是孩子。

1985年,陳美玲對外宣布和自己的日本經紀人結婚,並且在次年宣布懷孕,輿論再次嘩然。

那時的日本,有了孩子還出來工作的媽媽少之又少,而陳美玲在兒子1歲時就恢復工作,忙的時候一天要趕5-6個通告,帶著寶寶一起工作更成為家常便飯,而這也引發了許多人的不滿。

「如果你愛工作的話,你就不要生孩子!」媒體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負面評論,陳美玲再次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並且在當時的日本引發了一場「Agnes爭論」(陳美齡的英文名叫Agnes)。

當時,陳美玲的事情連美國的《Times》雜誌也做了報道,日本民眾的關注點也頭一次聚焦在了「職業母親和女性地位」的討論上。

「事業和家庭就真的不能兼顧嗎?」

遭遇人生兩難的陳美玲,卻在這時候意外收到了一封來自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信,而寫信人是教育經濟學者斯特羅伯教授。

「你不如用Agnes爭論為課題,來斯坦福讀書。」——就這樣,陳美玲再一次踏上了異國求學之路,而這一次,她要挑戰的是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學博士。

重新考GRE、申請留學……1989年,時年34歲的陳美玲成為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的博士在讀生,而同年11月,她生下了第二個兒子。

03

逼著孩子成才,不如自己先成才

面對媒體的採訪,陳美玲不止一次地提到:「先成為出色的自己,再成為最好的媽媽!」

這也似乎回答了她為何可以培養出三個斯坦福高材生的原因——逼著孩子成才,不如自己先成為斯坦福的學生。

回想起在斯坦福的日子,陳美玲坦言是痛並快樂著的,因為先生工作必須留在日本,陳美玲不得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兩個小孩。

「5年里,真的是辛苦到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陳美玲回憶,為了專心讀書,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2歲的大兒子送到學校的託兒所,而還在襁褓里的二兒子,只能託付給朋友。

孩子小需要經常喝奶,陳美玲上課時,就讓朋友等在門外,只要孩子餓了,她就得離開教室給孩子餵奶。

而因為帶孩子讀書,陳美玲坦言學習效率也明顯降低,每天只能等到兒子們都睡後,她才能有時間看書,而經常看完書已是天亮時分。

回想起在斯坦福那段辛苦至極的日子,陳美玲從沒有過抱怨,因為她知道這是自己的選擇,同時,她的努力也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孩子。

1994年,陳美玲獲得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博士學位,兩年後,她的第三個兒子出生。而從那之後,陳美玲成為一位全職媽媽。

04

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

2015年,陳美玲的三個兒子全部陸續考入斯坦福大學,這也意味著,連同她自己在內,陳美玲家裡有了四位斯坦福的學生。

太多人開始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她對孩子又是如何教育的?

2016年,陳美玲以作家的身份重回大眾視野,她不再是那個聚光燈下的女明星,而是培養了三位斯坦福高材生的「斯坦福媽媽」,她的「Agnes式教育法」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她的首本中文書《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在香港剛上市就被搶購斷貨……

陳美玲自詡是「教育媽媽」,相比起虎媽蔡美兒嚴苛的「中式教育」,在國外學習多年教育學的陳美玲,更推崇自由、開放式的「西式教育」。

譬如,她信奉西方的「親密式育兒」,所以哪怕是在斯坦福一個人苦讀,她也堅持把2個孩子帶在身邊,並且堅持把每一個孩子母乳餵養到一歲半。

最小的兒子出生後,陳美玲更是回歸家庭做了一名全職媽媽,只因為她不斷強調,孩子在三歲前是最關鍵的,應該在這個時候給與孩子充分的安全感、親密感。

中國的傳統教育里有「棍棒底下出孝子」,可陳美玲卻堅決地反對。學習兒童心理學的她表示,打罵孩子只會讓他們誤以為:只要你有權利、體力,就可以去攻擊人,而這是非常錯誤的。

陳美玲的三個兒子:和平、昇平和協平

和虎媽會把孩子的學習和日程安排得「密不透風」不同,走溫柔教育線路的陳美玲卻更提倡在玩的過程中去學習,在兒子很小的時候,她便給孩子灌輸讀書是最好玩的事兒。而與此同時,她會在真正的實踐生活中,讓兒子們去理解書本上的知識。

譬如下雨了,陳美玲就會帶著孩子一起去戶外瘋玩。

而當孩子問:「為什麼會下雨?」時,她就帶著兒子們回家,翻開教科書,一起尋找答案:「哦,原來這樣會下雨!」再一起打開世界地圖,看看哪個國家下雨最多,以及下雨這件事背後的更多國際問題、天氣問題、環境問題甚至是涉及人類吃穿住行方方面面的問題。

「是因為我給了兒子們好奇心的出發點,所以他們學得很高興。」陳美玲說,相比起逼著孩子學,她做得更多的是,教孩子們「自學」,然後「好學」,最後再是「活學」。

在陳美玲眼中,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的用心陪伴、鼓勵、傾聽:「不管花多少時間,一定要和孩子好好交談,我最長的一次是和兒子足足聊了8個小時。」

05

陳美玲的「11個教育原則」

打開《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陳美玲用輕鬆幽默的筆調,記錄著她陪伴兒子成長的點滴,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她對於教育的理解。

對於「望子成龍」的父母來說,如果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按圖索驥找到培養高材生的方法甚至是模版,那你很可能會失望。

因為,陳美玲在這本書里分享的,不是艱深的理論和大道理,而是一些很基本卻難以堅持做到的原則。

下面,發現君就分享一下陳美玲提到的11個教育目標,希望她的體驗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 擁有夢想 /

孩子的工作就是做夢。教育,就是教孩子如何做夢。告訴孩子世界上有許多可能性,給予他為實現夢想所需要的工具和知識,使他抱有朝著夢想大步邁進的勇氣。

/ 能自我肯定 /

不要拿孩子和別人比較,教育最首要的目的——自我肯定。我丈夫時常會像念口頭禪一樣告訴孩子們:「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即便有一百個人和你意見不同,也要堂堂正正地把自認為正確的意見表達出來。」

/ 內心從容 /

內心從容的孩子,會為他人著想,重視自己。要培養能為他人著想、關愛他人,內心富足而從容的孩子,自尊心教育絕對不可缺少。

/ 能發展自我才能 /

不要浪費孩子潛藏的可能性。告訴孩子「說說你的想法!」讓他積極、自由地表現自己,萃取出他的優點來吧。

/ 懂得「忘我」 /

切實地感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有所幫助,就能恢復自我肯定的能力。所以我會對自己的兒子們說:「比起擔心自己,要多考慮周圍的人。不僅是指家人、朋友這些親近的人,而是包括整個社會和世界。」

/ 有顆感恩的心 /

我經常會和兒子們說起在參加聯合國海外視察時遇到的一些孩子們的故事,即便他們年齡尚小,也能了解到這些國外的孩子有多不容易。並且,也能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幸運。

/ 不被金錢控制 /

在我家,基本上不會給孩子自由使用的零花錢,就連送禮物也是一年兩次而已。 比起買玩具給孩子,我更願意教他們一些動手動腦的遊戲。金錢所買不到的愛情、友情、溫暖、回憶,能夠豐富自己的人生。

/ 有「出頭」的勇氣 /

在亞洲社會中,有一股這樣的風潮,認為「處於平均水平最為妥當」。 但是,今後的時代,尋求的是與眾不同的思想。這個世界每天都在期待全新事物的產生,需要的是通過自由想像表達,創造與眾不同的新潮流的人才。

/ 不懼怕失敗 /

「失敗絕非壞事。害怕失敗而不敢行動,才是最壞的事。只要把如何將失敗轉化為成功的原動力作為課題就行。 」我都是這樣教育兒子們的。

/ 選擇最難走的路 /

「迷茫的時候,選擇最難走的那條路。」這是我父親留給我的話。我覺得這句話非常有用也教給了自己的兒子們。始終保持向上姿態,挑戰自我,這是成為世界通用型人才的重要動機。

/ 懂得報恩 /

我都是這麼教育自己兒子的:「人都是互相照應著生活的。並且大家也都在互相幫助,所以一定要對周圍的人表達感謝和感恩。」

///

陳美玲的故事和教育方法,也無法完全複製。但是,通過她的經歷,我們卻看到了一位出色的母親,以及她為了自己夢想而付出的努力。

所以說,父母自身的努力,又何嘗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又何嘗不是讓孩子成才的途徑。

讓自己足夠發光

就會有更好的東西向你靠近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紐西蘭 的精彩文章:

傷痕很痛,祛疤很難,別用你的一生來試錯
紐西蘭首家裸體餐廳本周開業!一言不合就「放飛自我」,背後的原因是……

TAG:發現紐西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