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什麼《流浪地球》的不合理之處可以容忍?有一因素科學無法替代

為什麼《流浪地球》的不合理之處可以容忍?有一因素科學無法替代

在《流浪地球》大火之後,有人認為《流浪地球》有著很多不科學之處。要說的話,《流浪地球》是有很多違背已知科學理論的地方,此處不一一舉例說明,因為筆者不懂。但根據許多專業人士的說法,說其不少環節沒有科學依據也是合理的。

行星發動機確實建造不了

沒有哪部科幻電影不存在不合理之處,《流浪地球》如此宏大的世界觀里,不合理之處筆者覺得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要說不合理,《後天》里那個裡面強冷空氣的超級氣旋本身就與常識完全相反,讀過高中地理的都應該清楚。不過這也沒有妨礙《後天》獲得不錯的電影地位和評價。《星際穿越》里穿越黑洞呢?《火星救援》里火星還會因為大氣密度不足根本吹不了那麼大的風暴呢?《2012》里那個莫名其妙的大海嘯呢?

流浪地球的bug可以接受

當然,很多人將科幻作品理解成科學。但是科幻的價值不在於普及科學價值。有人說《流浪地球》的bug可以讓老師額外普及十遍才能改變觀念,是在傳播「不科學」的知識。這是錯誤的認知。科幻不是論文,知識可以普及,興趣只能激發。《流浪地球》有科學bug,但坦率地說如果沒有《流浪地球》,公眾可能永遠想不起來去了解「地球原來不是塊大石頭」、「還有一個4.2光年外的恆星叫比鄰星」、「洛希極限是這樣的啊,還有分剛體洛希極限和流體洛希極限」等等問題。那麼多科普作家可能也想不起來這些問題,就算寫了也沒人看,老師也壓根想不起來去「改變觀念」,因為普通公眾沒事怎麼會去關注洛希極限?興趣才是最重要的,這點上,娛樂化的科幻片作用比專業人士討論的論文重要得多。動員公眾的興趣,美學與科學一樣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

沒有流浪地球,公眾根本不會知道洛希極限

另一方面,專業人士喜歡掌握特定的話語權,這是一種正常的心態,也是種自我身份的建立,即與大眾的不同之處。這有助於專業人士形成榮譽感和自我認同,不過這種專業人士-社會公眾的二元劃分也有很明顯的局限,很容易割裂專業人士和社會的聯繫。

兩者遠非對立的,而是相互依賴的。社會需要知識的傳遞,很多人類發現或創造的新知識最終都變成了常識。現代社會需要教授們擴張人類認知,也需要教授們與公眾更多的分享知識,一方面擴張社會的常識,一方面讓科學得到更多公眾的理解與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年輕人心中種下興趣的種子。也許下一個愛因斯坦、下一個特斯拉,僅僅是因為一部電影、一部小說或者是一句話就投身於學術呢?

中國社會對信息的渴求是在不斷增長的,而更多的學人可能也要走出象牙塔,多與社會交流和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為何美國不需要擴張領土而俄國要領土?美國的模式俄羅斯玩不來

TAG:怪蜀黍老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