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二十世紀開始的青年與中國

南懷瑾老師:二十世紀開始的青年與中國

南懷瑾老師:二十世紀開始的青年與中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編者注

本文摘自《新舊教育的變與惑》一書(簡體版由東方出版社出版,繁體版由南懷瑾文化事業公司出版)。想了解更多內容的讀者,請自行閱讀原書。

鑒於時人過分浸淫於手機與泛濫的信息,我們提倡「儉」,少看手機,多親近大自然,並鍛煉體魄;少沉浸於泛濫的信息,多讀書,養成慎思明辨的批判性思維;少沉溺於虛擬世界,多閱歷現實人生。我們的信息推送時間,從今天起,也改為不定期推送。

二十世紀開始的青年與中國

南懷瑾

正當西方歐洲的文化思想,尚未從繁華的噩夢中步入燈火闌珊的時候,一陣陣的西風,吹醒了有五千年保守文化的古老中國。自十九世紀的末期,清朝咸豐、同治年間開始,十分勉強地向西方文化低頭,試著學習他們的輪船、大炮、洋槍、火器等。先有機械文明的輸入,進而至於宗教、哲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以及西餐、大菜、咖啡、牛奶、跳舞、歌唱、奶罩、三角褲等,無一不來。把白米飯換換胃口,吃些牛奶、黑麵包還不要緊,最慘的便是由人文思想而到現實的政治,不管是自由、民主、專制、獨裁、無政府主義等思想,一套一套地都搬上中國的舞台,大吹,盲目地實驗一番,結果弄得慘不忍睹,無法收拾。雖然有國父孫中山先生堅強地建立起三民主義的防線,卻仍然堵不住這股狂飆的滾滾來勢。其實有些思想是西方文化的殘餘產品,並非東方或中國文化的玩意兒。

五四運動以後的重重難關

距今五六十年前(編按:指二十世紀初)的中國青年們,一方面痛心於國家民族的懦弱而急欲救亡圖強,一方面又受外來新穎的西方文化之影響,於是整個思想陷於古今中外的矛盾衝突,而呈一片混亂,因此形成心理上的群情激憤。「革命」「打倒」的呼聲到處嚷嚷,認為必須學習西方歷史文化的先例,來個「文藝復興運動」才能救中國。因此,自然而然地便有中國五四運動的發生。有些人把五四運動的功罪,歸之於某一人或少數人身上。這是昧於歷史文化大勢的看法,有待沉靜研討。但當此之時,尤其是知識分子們,在文學的領域裡大肆口誅筆伐,極力挑出舊社會的毒刺,加上私人的恩怨心理和憤世嫉俗的情緒,對於中國文化流弊所生的陰暗面和醜陋面力加詆毀,因此大受當時青年們的讚賞和崇拜。文學所反映出的不滿現實和反現實的心理,在每個時代里往往勝過哲學、宗教、教育等的影響力量。二十世紀初期中國青少年的思想與心理,就在這種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心理狀態中而陷入一團混茫。

但我們這一代不幸的命運,坎坷不已。正當國內的心波未平,東方的日本又掀起侵略的浪潮,促使我們倉促抗戰,百舉皆廢。經過八年長期抗戰,正在茁壯中的青少年們,身受國破家亡的打擊,除了憤怒與沉哀的心情以外,對於文化思想的重整與開建,已無能為力。

總之,自十九世紀末期到二十世紀初期的中國青少年們,也就是現在大家所聽到看到的中老年人,猶如一群拆除舊式違章建築的拆除大隊,又像一批收拾垃圾的清潔人員。當他們年輕力壯的時候,大家拿著鋤頭板斧,想為後代開闢一條康庄大道,建築一個新的文化樂園。誰知正當開工的時候,忽然有人放了一把野火,最後只剩下一片荒涼,百無一就。後來跟著來了一批小孩子,看到這幅圖景,便不知所云地大罵這些前輩的老少年們「無能」、「不負責」。他們愈看愈有氣,於是就光著屁股、跳著腳,亂跑、亂罵,胡來一氣。哭著、叫著、罵著,一無結果。大夥鬧倦了,茫然一片,只好橫七豎八躺在地上耍懶,自稱樂天知命而不憂了!這樣一幅畫面,足以代表了二十世紀的東方和中國歷史文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冊頁,也就是形成現代青少年們思想和心理上一片空白的原因之一。

南懷瑾老師:二十世紀開始的青年與中國

南懷瑾學術研究會

南懷瑾先生的生平、事迹與學術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生中要背會的千古名句!
南懷瑾老師:元宵詩二首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