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讀「四書」 當「切問而近思」

讀「四書」 當「切問而近思」

我們一般人閱讀「四書」,並不是為了做研究,而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為研究而讀書,必然追求知識的系統性;為修養而讀書,則貴於「切問而近思」(《論語·子張》)。

所謂「切問而近思」,就是不要泛問而遠思,而是所思所問要切近己身

朱子也指出:「程子曰:『凡看《語》《孟》,且須熟讀玩味。須將聖人言語切己,不可只作一場話說。人只看得二書切己,終身盡多也。』」(《四書章句集注·讀法》)

「四書」這樣的經典,不應該是「口耳之學」,入於耳,出於口,只是作為一種談資;而應該是「身心之學」,著於心,佈於四體,這樣才能美其身。

當我們秉持「切問而近思」的原則來閱讀「四書」,就會驚訝地發現,「四書」在在處處都是對我們自身的一種拷問

曾子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大學》)君子修身,以誠意為首,以慎獨為功,哪怕是在幽獨之中,也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豈不可畏!——我是不是那個不能慎獨而人前人後表裡不一的人?

孔子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衛靈公》)君子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是反求諸己,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小人則總是想方設法推卸責任,一味苛責別人。——我是不是那個從不反省自己而只會怨天尤人的人?

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一個人丟了雞、狗,都知道去找,但本心丟失了,卻不知去尋找,這是多麼可悲啊!學問之道沒有其他的,就是把自己丟失的本心找回來罷了。——我是不是那個本心丟失了卻不知去找尋的人?

孔子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別人一次就能學會的,我學一百次也能學會,別人十次就能學會的,我學一千次也能學會。真能這樣去做,即使再笨也能變聰明,即使再柔弱也能變堅強。——我是不是那個資質平平卻不肯困知勉行、百倍其功的人?

當我們一次次「切問而近思」地拷問自己,就會發現「四書」這樣的經典,真是「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朱子語類》卷三十四),最能滌盪我們的身心,提升我們的境界,引領我們一路上達。

像陸象山在白鹿洞書院講「義利之辨」,「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雖然當時天氣微冷,但朱子卻在下面聽得出了一身冷汗,以致要揮扇散熱,其他人也是聽得心驚膽戰,甚至於淚流滿面。

當然,修身立德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我們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在「四書」經典的指引下做得越來越好,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被自己打敗,懊悔地都不敢打開「四書」,覺得自己不配翻閱這樣的經典。

這時我們須知,「一起一伏,一進一退,自是功夫節次」(《傳習錄》)。我們都是凡人,都有與生俱來的氣質,又受外界物慾的誘惑,還有自己的一些私心,因此,修身過程中的「一起一伏,一進一退」,在所難免。

有所悔悟自然是好事,但若滯留心中,則又是「因葯發病」(《傳習錄》),須知悔悟之後,改過最為可貴。有進,有退,有悔悟,有改過,這才是完整的修身歷程

讀「四書」,當「切問而近思」,這樣才能著於心,佈於四體,真正提高自身的修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變與不變:年味未淡 形式有變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