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懶媽媽」才是好媽媽?這些道理應該早點兒懂

「懶媽媽」才是好媽媽?這些道理應該早點兒懂

前幾天,袋鼠麻麻學到一個新名詞:裝死式育兒。

顧名思義,「裝死式育兒」就是指對娃採取裝聾、裝瞎、裝懵、裝傻、裝病、裝失憶、裝無力等策略,讓媽媽從養娃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聽起來確實挺誘人的。

在中國家庭里,媽媽往往是一種「超人」式的存在,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要養育孩子賢良淑德,要照顧老公讓他無後顧之憂,還得做一個獨立女性有自己的事業。

很多媽媽已經處在瑣事煩擾和精神崩潰的邊緣!

「裝死式育兒」其實就是號召大家做一個「懶媽媽」嘛。

袋鼠麻麻不禁偷著樂。

嘿嘿,在做「懶媽媽」這條路上,袋鼠麻麻已經走出去很遠了,親身體會得出的經驗就是:

「懶媽媽」才是好媽媽!

且聽袋鼠麻麻細細道來~

一、「懶媽媽」讓寶寶自理能力更強

袋鼠麻麻的「懶」,從幾年前就開始了。比如:

場景1:

「媽媽,寶寶渴了,要喝水。」

「杯子在桌上,你穿著拖鞋,自己起來拿吧。媽媽也渴了,也幫媽媽把水杯拿來好不好?」

一開始,娃對於自己動手這件事情十分抗拒,可是架不住袋鼠麻麻實在太「懶」了,他磨蹭半天還是得自己去拿,慢慢就養成了習慣,還會主動幫媽媽端水。

場景2:

「媽媽,我拉完臭臭了,快來幫我擦屁屁。」

「媽媽在做飯,你已經是大寶寶啦,自己擦屁屁吧!」

「我不會呀!」

「媽媽教你。」

袋鼠麻麻心大,不怕他擦不幹凈,教了兩次之後,現在娃已經能熟練地擦屁屁了,還懂得沖乾淨馬桶,袋鼠麻麻也從這項工作中解放了出來。

不僅如此,袋鼠麻麻在生活中可是隨時隨地都在「犯懶」。

「寶寶,把玩具都收拾好!」

「寶寶,快吃飯了,幫媽媽把碗和筷子拿出去,餐桌收拾一下。」

「寶寶,自己把小內褲洗洗吧。」

因為媽媽「懶」,所以娃變得特別勤快,早早就培養出了自理能力,可以自力更生了!而且,參與勞動能讓寶寶感覺自己在家裡是非常有用處的,自我認同感會越來越強烈。

現在,娃越來越享受做家務的過程了。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寶寶還摸索出了很多勞動的規律,慢慢學著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可以說是動手又動腦!

當然啦,袋鼠麻麻表面上看著「懶」,其實背後也做了功課,家裡的東西都是經過細心考慮才選擇的,保證安全,同時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這樣才能勇敢放手。

二、「懶媽媽」培養出高情商寶寶

有時候,媽媽「懶」一點才能培養出寶寶肯吃苦、會溝通這些優秀品質,為寶寶將來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一點,袋鼠麻麻從蔡少芬身上學到了很多。

比如下面這兩個場景:

場景1:

有一次,節目組安排大家去山裡找人。

從山腳到山頂的路程,大人看了都會崩潰,快到山頂時,包子妹妹弱弱地問:「媽媽,你抱我走吧。」蔡少芬沒有答應:「我抱不了你」。然後,她用積極的情緒去引導女兒:「加油努力,我們一起把爺爺找出來」。

包子妹妹沒有因為媽媽的拒絕而哭鬧,而是擦汗繼續往上走。

蔡少芬培養的湯包姐妹,不驕縱,能吃苦,沙溢對她們讚不絕口。

場景2:

有一次,湯包姐妹都想坐水上自行車。可是出於安全考慮,節目組規定只能一個小朋友坐。

這時候,蔡少芬沒有充當決策者,而是讓女兒們自己去商量。

她說的很有道理:「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矛盾。如果分配好了,她們就沒有商量的餘地,這個滿意了,但另一個不高興了,反而會讓當媽的崩潰。我會引導她們,但你們自己決定啊!」

後來,姐妹倆都表示要讓對方先玩,最後商量的結果是:妹妹先坐。

蔡少芬的這種「懶」,最終引導孩子們自己解決了問題,還讓她們學會積極思考,有自己的判斷和主見。

生活中,很多「勤勞」媽媽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喜歡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把答案全部說出來。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想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其實,「懶媽媽」的做法會更勝一籌。

媽媽「懶」,學會「示弱」,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承擔起被媽媽代替的責任,學會獨立思考,學會照顧自己甚至別人。而且,因為得到信任,孩子更能把握做事的度,通過探索得到進步,並演化為自信以及面對挫折的勇氣。

美國教育權威詹姆斯博士說:家長和孩子好比一個100分的組合,如果家長做滿了90分,孩子就只有10分。

一個滿分的家長,絕對不是一個成功的家長。

三、「懶媽媽」更能讓父親代入角色

一個家裡,如果媽媽太勤快,其他人就會變懶。

時間長了,媽媽的付出還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萬一哪裡沒做好,反而會被指責為失職。

「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父愛如山一動不動」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還記得《幸福三重奏》里蔣勤勤和陳建斌的日常嗎?

吃完飯後,蔣勤勤提出讓陳建斌收拾碗筷,可他竟然敷衍地說:「你願意做你就做,反正我現在不做」。

無奈蔣勤勤只能挺著大肚子收拾碗筷。

大概是覺得愧疚,陳建斌後來也加入進來,但他連洗碗的工具都不認識,草草洗了碗卻沒有刷鍋,蔣勤勤只能繼續做善後工作。

吸塵器他也不會用,隨便劃拉兩下,就驕傲地說:「我都做完了!」。

可以想像,陳建斌在家肯定是「一動不動」的!

這當然都是爸爸的錯,但如果他不主動改正錯誤,那就由媽媽來推動這件事吧。

第一步就是:變「懶」!

別說爸爸做飯不好吃,好廚師都是練出來的;別說男人心粗帶不好孩子,教教他怎麼換紙尿褲怎麼做輔食,肯定能學會;別嫌棄他做家務不利索,多指導,多練習,多表揚,肯定能越做越好……

沒有什麼天生行不行,關鍵就看肯不肯做!

媽媽主動變「懶」一點,多給爸爸創造需要他勤快的機會,決不允許他做甩手掌柜。

只要爸爸真正代入角色,也會更加體會媽媽的不容易,不會坐在那裡指手畫腳,不會惹得媽媽發脾氣,家庭生活也會更幸福!

這樣的女人看起來「懶」,其實是有大智慧。

袋鼠麻麻有話說:

大家可能會有一個疑問:

所以,媽媽只要「懶」,什麼都不做,就可以了?

當然不是!

其實,「懶媽媽」的精髓是「手懶」,但眼睛不懶、腦子不懶。

她們會多觀察、多動腦,在保護好孩子的前提下,該放手時就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各種能力。

跟手腳勤快的媽媽相比,要做好一個「懶媽媽」,心思可能要更勤快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知袋鼠 的精彩文章:

寶寶吃湯圓窒息?真沒開玩笑!元宵節,千萬別給寶寶吃這種湯圓!

TAG:醫知袋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