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4個常見的炒菜小習慣,嚴重可致癌!建議儘早改掉

這4個常見的炒菜小習慣,嚴重可致癌!建議儘早改掉

一談起外賣,我們常常會覺得不夠衛生,吃多了有損健康!相反,我們會認為自家裡做的飯菜是最衛生的,可以安心地享用。殊不知,廚房裡某些不起眼的炒菜習慣,對健康的危害也是很大的。


常見的不良炒菜習慣

一、炒菜後不刷鍋就接著炒

很多人會為了方便,常常在炒完一道菜之後就接著炒另外一道菜,以為鍋看著還乾淨,就無需多此一舉。但其實,這個「小偷懶」危害性特別大:

影響下一道菜的味道,存在安全隱患;

鍋中殘留物會因為溫度過高,而轉化為強致癌物苯並芘;

肉類被燒焦後,會產生致癌物,其致癌強度超過黃曲霉素。


二、油冒煙後,再下菜

以前的油,大多是未精鍊過的,當鍋內溫度達120攝氏度時,就會開始冒煙。但而今市面上的調和油,大多去除了雜質,溫度高達250攝氏度時,才大量冒煙。然而,當鍋內油達200多攝氏度的高溫時,油質發生劣變,菜肴中的各種營養物質也會被破壞。

除此之外,食用油在超高溫時,會產生丙烯醛氣體,對人的鼻子、眼睛有一定的危害。

三、炒菜放很多調料

有些人為了追求美味,喜歡在炒菜時加入各種調料,如醬油、雞精、味精、香料等。而醬油、雞精等這些調料本身也是含有較多的鹽,如果每餐都加入這些調料的話,那無形中人體將會食入很多鹽。味精裡面的鈉,如果食用過多,也可能給人體帶來危害,尤其是患高血壓的老人。

建議正確的做法是,鹽和醬油適量即可,味精盡量少放。可多用姜蔥蒜等純天然調味品來替換味精、香料粉等。


四、以白酒、啤酒來替代料酒

料酒是一種烹飪專用酒,其濃度在10%~15%之間,富含氨基酸。不僅能夠去腥解膩、減少葉綠素的破壞,還能夠增加菜的香味。但一些人會用白酒或啤酒來替代料酒,這種做法不值得提倡。

因為白酒的營養遠達不到料酒的營養,且白酒酒精含量高,會破壞菜肴原本的味道。而啤酒的話,因其酒精濃度不夠,無法達到去腥解膩的效果。

如果平時炒菜有以上小習慣的話,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建議儘快改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分鐘健康養生 的精彩文章:

體檢發現前列腺鈣化要緊嗎?會不會影響生育?一文說清你的疑惑
紅糖、白糖、冰糖,到底哪個好?吃對了才真正好

TAG:一分鐘健康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