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宋王朝真的不善軍事?三個層面,分析宋朝軍事疲弱的真實原因

大宋王朝真的不善軍事?三個層面,分析宋朝軍事疲弱的真實原因

談起宋王朝,不管是學界還是飯後雜談總會出現兩種完全相反的論調。一種論調強調「宋王朝是中國古代經濟與生產力發展最快速的時代,科技進步速度在古代堪稱頂峰,所以說宋朝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頂峰。」

但另一種論調就更加引人注目了,這種論調宣稱宋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統治王朝軍事力量最弱的時代,不斷受到外族入侵,是中國古代的恥辱階段。

那麼,對照真實歷史,看看這兩種看似完全不同的觀點與真實的宋朝歷史的聯繫性,不難看出這兩個方面都有一定的根據,經濟實力強盛的宋確實在歷史上表現的非常軍事弱勢。

那麼這種弱勢是重文輕武意識形態的惡性反映還是社會環境所造成的特殊現象?這個疑問一直是個值得研究的歷史議題。

那麼下面就來具體分析,宋王朝軍事弱勢表象下背後的真實歷史原因。

一,被刻意強調的軍事疲弱現象。首先宋王朝軍事實力確實有客觀的問題,但在目前的歷史研究當中,為了佐證宋王朝時期中央壓制地方權力的觀點,對兵權的限制往往被刻意強調了,從而將「重文輕武」的帽子扣在了宋朝的頭上。 但對武力的不重視其實在近些年的歷史研究當中,有許多學者就已經指出這個觀點有些過於籠統。

在這個時期軍隊的基本制式相對前朝有了巨大改變,比如宋代鍪甲就是當時非常領先的強大重甲,而軍費財政投入也是非常大的,《水滸傳》當中的東京八十萬禁軍雖然是一種誇張說法,但也是建立在宋朝確實有著龐大軍事系統這個前提之上的假設。

另一個方面雖然宋王朝時期的古代經濟達到高峰,但本質上還是沒有實現突破農業經濟的本質,其實加上通貨膨脹等因素,宋的經濟強大雖然相對於當時世界其他文明來說是領先的但也無法實現完全自由支配軍費開支。

比如南宋辛棄疾自籌經費建設用來剿匪的飛虎軍,雖然依靠其優秀的統籌能力,所用軍費其實不多,但兩千兵馬的飛虎軍實際經費還是達到了多個州縣年財政收入之和。也許宋的經濟能力雖然有其特長但也是有後人故意誇大的因素。

二,宋朝的軍事疲弱來自於社會結構的失衡。政治軍事系統是依靠社會系統來運轉的,社會經濟環境決定了軍事政治的構建形態,宋王朝與之前的唐王朝在社會構建方面,最大的一個不同在於宋王朝幾乎沒有抑制土地兼并現象的長期國政,這與還試圖實行均田制的唐朝有巨大區別。

一方面這種方式促進了社會發展,但是另一方面宋王朝的做法導致農村土地兼并速度過快,結果出現了很嚴重的流民問題,所謂宋朝的弊病「三冗」就是這種問題的反映,在范仲淹與王安石的改革中也多次試圖改變這個現象。於是乎借用擴軍達到順便解決勞動力無法安置問題成為了一種常態。

在這個局面下,對宋王朝軍事力量造成了不小的衝擊,而北宋末期軍事力量的全面下降就是宋徽宗時期政治腐敗與長期盲目擴軍相結核產生的問題,然而這個時期恰好遇到了女真的崛起,造成了北宋最終亡於金朝的興起。

三,強敵環伺的格局下宋王朝其實具有天然劣勢。

在北宋立國之時,就已經面對著多民族政權並立的局面了。

而且之前五代十國時期丟失的幽雲十六州又使得宋王朝在軍事上先天缺乏,標誌著宋王朝沒有天然的牧馬基地,沒有大量訓練騎兵的渠道。

而騎兵作為冷兵器時代的一流王牌,北國的契丹的遼、女真的金,以及党項人的西夏,還有之後的蒙古軍隊 ,都擁有著當時世界上最一流的騎兵部隊。

雖然宋王朝的火器與弓弩等步戰武器達到非常先進的水平,但也是具有機動能力的局限性的。

而縱觀宋時期的整個世界範圍內,更多的新興民族政權的出現已經是一種常態了。在中亞隨著阿拉伯帝國的解體,先後有突厥系的塞爾柱王國與花剌子模政權崛起,而西域地區這個時候也是政權林立,而佔據東亞地區的宋王朝要面對的北國強敵也比先朝時期更為強盛。

雖然宋軍也具有獨特的優勢,但在更強大的軍事實力前最終難免顯得餘地不足了,加上本身就存在的一些局限性,自然就出現了軍事疲弱現象。

其實細看歷史宋王朝軍事表現也並非完全那麼不堪,在許多關鍵時刻還是有著可圈可點的表現的。

如北宋前期兩線作戰分別壓制住了西夏與遼的侵略勢頭並且迫使得二者轉邊為與中原合作;還有金對南宋戰爭中,剛剛建立的南宋政權就在戰爭中迅速出現了名將層出不窮的局面,如鎮守四川的吳玠、中興名將岳飛、順昌取勝的劉錡等等;十三世紀蒙古興起之後,南宋政權在面對征討世界的蒙古鐵騎也抵擋了半個多世紀時間,在這期間還曾取得改變世界歷史走向的釣魚城大捷。

基於辯證的看待,其實我們應當尊重一個強大的中原王朝在四面邊聲下的努力生存,而不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一段歷史進程,今天我們再來看兩宋風雲的跌宕起伏,更應該以史為鑒,而不是只作為一種與己無關的笑談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手冊 的精彩文章:

外國稱他為「中國最強者」,錚錚鐵骨,為何成為革命北伐目標?
盜墓為何不許父子合作?而是讓舅舅外甥一起,父子不是更親近嗎

TAG:歷史的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