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誰是橫跨醫藥文學兩界的大咖?

誰是橫跨醫藥文學兩界的大咖?

「識得百草即醫家,百草生情亦文人。」自古以來,有很多橫跨醫藥文學兩界的大咖,蒲松齡就是跨界的文人之一。今天就說一說蒲松齡的故事。

說起蒲松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清代著名的小說家,他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以後屢試不第,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在這期間,他把自己的全部心思寄托在撰寫《聊齋志異》這本書上。為了激勵自己不斷發憤讀書和創作,他在壓紙用的銅尺上刻上了自勉的對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意思是說:有志向的人,做事都會成功,就像項羽破釜沉舟,最終的百二秦關都歸於楚;苦心人,天也不會辜負他,就像勾踐卧薪嘗膽,僅以三千越甲,吞併了吳國。他就是用這副對聯激勵自己,做事一定要有恆心,有毅力。功夫不負有心人,直到暮年,他終於大功告成,創作出膾炙人口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其內容豐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文學中志怪傳奇文學的優秀傳統和表現手法,情節幻異曲折,跌宕多變,文筆簡練,敘述井然,是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齡不僅是大文學家,還通曉中藥,熟知醫理,並能行醫,留下了大量的醫藥科普作品。據傳,蒲松齡寫《聊齋志異》的素材是用茶水換來的。原來每到天暖和的時候,就在他老家蒲家莊村頭的柳泉邊,擺上茶攤,沏上一大壺茶,供路人飲用品茗。他讓人喝茶不是白喝,甭管路人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要喝茶就必須講一段自己的所見所聞,或者是自己老家的奇聞異事。烈日炎炎,長途跋涉的路人早已口乾舌燥,見了這用柳泉衝出來的茶水,那還不是連喘氣都顧不上,端起碗來就喝。可是,不講故事蒲松齡就不讓喝,又實在沒故事講,路人便胡編亂造,什麼鬼神女妖,天上地下地胡謅八扯一頓,喝夠了茶水,溜之大吉。蒲松齡就搜集茶客路人所能講的一些素材,經他整理加工,妙筆生花編撰成《聊齋志異》。他所沏的茶就是用菊花、桑葉、枇把葉加蜂蜜製成的「蜜制菊桑茶」。為了省下賣茶的錢,他在住宅旁開闢了葯圃,種菊栽桑,還養蜂。此茶中的菊花有補肝滋腎、清熱明目和抗衰老之功效;桑葉有疏散風熱、潤肝肺腎、明目益壽之功效;枇杷葉清肺下氣,和胃降逆;蜂蜜滋補養中、潤腸通便並調和百葯。五葯合用,不愧是一劑解暑、清熱、消積、通血脈、健心脾、補腎、抗衰老的良方,為健身壯體的上品茶。他的這一款藥茶記載於他寫的《葯崇書》中。

《葯祟書》的「葯」字,在此為動詞,這裡是「用藥治療」的意思。「祟」,按《說文解字》為「神禍也」,就是神給帶來的災禍。民間常把「祟」與妖、魔、鬼等連在一起,只要危害人們就稱之為「妖魔鬼祟」,這裡蒲松齡取「用藥治病」之意,以「葯祟」命名該書。

蒲松齡紀念館工作人員,於一九八四年二月,在距蒲氏故里蒲家莊三華里外的徐家莊,發現了蒲松齡的佚著《葯祟書》傳抄本。該書的收藏者孫迎瑞同志,素愛文物,家藏有不少古籍版本與抄本。國家文物法公布以後,他受到很大鼓舞,特將該書捐獻給蒲松齡紀念館。傳抄本《葯崇書》分上下兩卷,系用毛邊紙楷書抄寫,字體工整。書寫有自序:「疾病,人之所時有也,山村之中,不惟無處可以問醫,並無錢可以市葯。思集偏方,以備鄉鄰隱之,志之不已,又取《本草綱目》繕寫之,不錄貴葯………偶有所苦,則開卷覓之……」這本書分上下兩冊,全書共分急救、內科、外科、婦科、幼科五大科目,共收集藥方257個,多是搜集農村常見病的偏方、驗方等,簡便有效。如書中記載治療失眠的偏方,就是用酸棗仁一兩炒熟為末,每服二錢,用竹葉湯調下;又如書中的藥方養生又靈驗,有一些仍在當地百姓中沿用:「治傷寒初起:生薑帶皮者二、三兩,搗爛,將熱酒泡飲,出汗而愈。」「治一切咳嗽:甜梨一個,刺五十孔,每孔納胡椒一粒,面裹煨熟,待冷去椒食梨。」 還有急救方中的「避瘟吉祥如意丸」,就是用蒼朮、甘松、白檀香等藥物研為細末製成藥丸,晒乾後焚之能辟瘟疫,在現代看來,這種對室內進行焚香消毒的方法還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蒲松齡不僅寫有《葯祟書》,還陸續撰寫了《傷寒藥性賦》、《草木傳》等醫學科普作品,這些書中詳細地敘述了百餘種常用中草藥的性能和治療病症,以幫助貧苦百姓防病治病。

《藥性賦》是舊時初學中醫者的啟蒙必讀之書。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在藥店學徒時,學的第一部書就是《藥性賦》,藥店關門後,師傅就讓你背誦:「諸葯賦性,此類最寒。犀角解乎心熱,羚羊清乎肺肝,澤瀉利水通淋而補陰不足,海藻散癭破氣而治疝何難,……」為便於初學者的誦讀記憶,古人在這部《藥性賦》中對248種常用藥物以寒、熱、溫、平四類藥性編成了韻律歌賦。而蒲松齡則又在原《藥性賦》的基礎上對傷寒病的用藥編寫成了《傷寒藥性賦》,如原《藥性賦》中的麻黃,歌訣只有簡單的一句:「麻黃表汗以療咳逆」,而蒲松齡在所編《傷寒藥性賦》中對麻黃這一藥物進行了引葯入經的論述說:「麻黃髮汗,最為雄驍;入足太陽之經絡,啟手太陰之皮毛。」使誦讀者心領神會即刻想起《傷寒論》中「太陽病」所出現的頭疼發熱,身疼,腰背疼痛,惡風無汗而喘等癥狀,而用麻黃湯治療的原則。而手太陰是肺經,因肺主皮毛,肺如鍾一樣,撞則鳴音,如果肺部受到風寒襲擊即引起咳嗽,所以麻黃又治療風寒感冒,肺氣不宣的咳嗽和氣喘。這種引葯入經的經絡學說理論,比原《藥物賦》中的藥物作了更加詳細的解釋。

蒲松齡在這些醫藥科普作品中,把普及性、通俗性、科學性、娛樂性及實用性融為一體,並富有民族風味。他所寫的《草木傳》一書中,把中藥的性味、功能特點,巧妙地運用戲劇中的生、丑、旦、凈行當加以演義,使藥物人格化,情節故事化,十分成功地把500多種中藥搬上戲劇舞台,流傳千古。角色的形象也根據藥物的性能、特徵來刻劃,如甘草的老成持重、番木鱉的強悍成虐,大黃的勇猛剛毅,菊花的清高素寒等。全劇共分十回,故事大意是:逐水寨頭領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兵臨甘府,欲搶甘草之女兒菊花強迫成親,菊花驚嚇生病,甘草員外派家人梔子去請黃芪先生。梔子一路艱難,先是與開黑店的密陀僧、山慈姑鬥爭,脫險後不料遇到甘家未婚女婿石斛。石斛請來威靈仙、劉寄奴、紫石英戰敗了逐水寨的兵馬,火速進京應試。後來,異邦主帥番木鱉又進犯中原,四川大將軍大黃挂帥,新科武狀元石斛出戰 ,仍力不勝敵。關鍵時刻,甘草員外前來助戰,終於收服了番木鱉。後皇帝封甘員外為當朝國老。角色之間的矛盾衝突,亦借用藥物間的性能的生克制化關係,如甘草與「逐山寒」大王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間的衝突,即中藥的「十八反」的內容相呼應。至於角色對白、唱詞及道具,無一不是由藥物及相關含義組成,內容包括藥物的性能、功用、產地、形態、炮製方法等。又如對「清肺湯」的藥物組成,治療病症用戲劇語言形式表現出來,他是這樣描寫的:「那一日在天門冬前,麥門冬搖了搖兜鈴,閃出兩婦人,一人叫知母,頭戴旋覆花,搽著一臉天花粉;一個叫貝母,頭戴一枝款冬花,搽著一臉元明粉。金蓮來求咳嗽藥方,黃芩抬頭一看,即知頭面各般所有枳實俱是止嗽奇葯,放下兜鈴,匯成一方,便把熱痰喘嗽一併除去。」

《草木傳》幽默風趣,以擬人化的手法,寓中醫藥知識於娛樂之中,堪稱本草知識與文化娛樂相結合的典型。

不僅如此,他在《聊齋志異》中也有不少篇幅涉獵醫藥保健的內容,包括中醫的望、聞、問、切、按摩、理療、手術等內容,還在脈理、藥性、藥理、解剖、消毒、麻醉等方面均有涉及,並將這些內容嵌入《聊齋志異》中。有人初步統計,在458篇文章和1000多首詩詞中,有167個故事與90多首詩詞屬於回味無窮的醫藥養生佳作。

有人說:「有大成就者,必有堅定信念;但有堅定信念者,未必獲得高壽。」似乎兩難相悖:成就與高壽不可兼得。然而,偉大的短篇小說家蒲松齡卻活了76歲。這個歲數在300年前平均壽命不過35歲的清康熙年代,卻是懸車之壽,不愧為橫跨醫藥文學兩界的大家。

你點的每個贊,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節 的精彩文章:

百病皆由痰作祟!痰在哪裡,病就在哪裡!

TAG:一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