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星雲禪話|百年一夢?切莫只知貪程不覺蹉路

星雲禪話|百年一夢?切莫只知貪程不覺蹉路


三十八歲懵然無知


及其有知何異無知


滔滔汴水隱隱隋堤


師其歸矣箭浪東馳


【公案】


金山曇穎禪師是浙江人,俗姓丘,號達觀。十三歲皈投到龍興寺出家,十八歲時游京師,住在李端願太尉的園宅里。


有一天,太尉問道:「人們常說的地獄,畢竟是有或無呢?」


曇穎禪師回答:「諸佛如來說法,向無中說有,向有中說無。有無是分別心,如眼見空華,是有是無?太尉現在向有中覓無,向無中覓有,為何不在心內見天堂,何必在口中說地獄?」


太尉不明白:「心如何能見天堂?」

曇穎禪師回答:「善惡都不要去思量。」


太尉問:「善惡都不思量的話,心歸何處?」


曇穎禪師道:「心歸無所住處,如《金剛經》云:『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太尉又問:「人若死時,歸於何處?」曇穎禪師回答:「未知生,焉知死?」


太尉說:「生則我早已知曉。」曇穎禪師就問:「請道一句生從何來?」


太尉陷入沉思,曇穎禪師用手直搗其胸說:「只在這裡思量個什麼?」


太尉云:「會也,只知

貪程

,不覺

蹉路

。」

曇穎禪師云:「百年一夢!」太尉於言下契悟。


「生從何來」、「死往何處」,這是一般人經常思索的問題。佛陀和歷代的禪師們早就道出了原委,可是又不易為人了解。生命有隔陰之迷,陰就是指我們的身體。意思是換了身體,就不知過去一切,故千古以來的生命之源,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攝|

Dharm Singh


其實,生命的形相雖千差萬別,而生命的理性則一切平等。佛教所謂緣起性空、三法印、業識因果等義理,假如能通達明白,則「生從何來,死往何處」,就不難知道。參禪,就是明白自己的生命,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生命頂天立地,本來就是永恆的。



星雲法語




注釋


1.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又稱無住心、非心。意即不論處於何境,心都不可存有絲毫執著,才能隨時任運自在,而如實體悟真理。

2.貪程:

貪趕路程。

3.蹉路:

猶失路。



習 題



01


你認同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嗎?為什麼?


02


何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03


試著探討「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之話題。


《星雲禪話


定價:366元  共10冊


《星雲禪話》叢書結集了星雲大師於《人間福報》頭版專欄,共計1084則,分為十冊。內容搜羅禪門公案,由大師改寫、新撰,再破題及詮釋,適合禪學入門、深究,或是提升個人修為,讀來禪機巧妙,別有趣味。系列書名皆由大師親筆書寫,蘊含生命的修行與歷練。

  生活於忙碌、緊張的社會,許多人都在尋覓安定浮躁心靈的力量。禪,無疑是祛除焦慮疑懼的良藥;禪,是安住身心的一劑清涼散,所謂「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星雲禪話》叢書定能帶領讀者獲得禪意洒脫,體會禪的隨緣放曠、任性逍遙。


長按二維碼請購


點擊"閱讀原文" 至大覺文化微店請購!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大覺文化 的精彩文章:

星雲說喻|浮山法遠建立求法學道的態度

TAG:上海大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