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一生最寵愛的皇子是誰?臨死前,他對雍正說:一定要好好待他

康熙一生最寵愛的皇子是誰?臨死前,他對雍正說:一定要好好待他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舉國陷入一片恐慌與喜悅交織的情感中,朝廷內外不斷有人進進出出,一時熱鬧紛雜,此時皇后赫舍里正在為生育做最後的努力,年輕的康熙並未想到,此時的他即將要經歷生離死別,比這更重要的是,整個王朝的命運,即將隨著一聲嘹亮而沉鬱的啼哭而改變。

赫舍里因為難產,在生育後兩個小時內因失血過多而死,康熙做出一個令人出乎意料的舉動——冊立襁褓中的嬰兒為皇太子。

諭禮部曰:「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已及二齡。茲者欽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胤礽為皇太子。爾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

胤礽被正式冊封時還不到兩歲,因為太小甚至無法完成冊封所需要的禮儀,而由太子乳母抱著他跪著接受冊、寶,而對尚為懵懂的胤礽而言,他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什麼,而他對於這個王朝帝國的命運又是什麼。

對於康熙而言,這顯然已經超出了一個帝王對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兒子應有的些許疼愛,他的感情似乎太過了,因為皇帝公開冊立尚在襁褓中的兒子為太子,這是清朝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在過往的歷朝歷代中,這種逾矩的事情也是很少發生的。

值得一提的是,跟過往所有的皇帝一樣,遇到冊封大典不免對百姓有一番恩典,康熙的冊封詔書中包含的恩典多至三十三條,不但蠲免賦稅,還有赦免死囚等。

這次冊封之後,康熙與胤礽之間開始了長達四十多年的皇帝皇儲關係,經歷了九子奪嫡的風風雨雨,而這位幸運而又悲慘的皇儲,也在懵懂中展開了他不曾預料的、血雨腥風的政治生涯……

說起胤礽的生母,她的出身相當顯赫,她是當朝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她的叔叔就是著名的索額圖。本來是一場政治婚姻,但赫舍里聰明美麗,溫柔賢惠,頗得玄燁的聖心,而他們也曾度過一段伉儷情深的日子。

康熙不僅是一個重感情的帝王,他還是一個非常看重血統的人,赫舍里出身的高貴,讓他更為看重她所生的孩子,他認為只有血統高貴的女人,才配生養他的孩子。

所以即使皇八子再有能力,可他的母親出自辛者庫,地位不如赫舍里尊貴,所以他並未十分看重他,對他只是利用。

因為胤礽的能力不夠,需要其他皇子對他進行輔佐,而老八廣泛的人際關係是為康熙所器重的,如果老八能收心全力輔佐胤礽,而不是收買人心自成一派,還妄想當太子,那麼他尊貴的地位也會永遠保持,下場也不至於如此悲慘。

康熙有五十多個兒女,胤礽受到的寵愛是最多的,康熙對他的寵愛可以說是溺愛,他對胤礽也有一種憐憫,可憐他是沒有母親的孩子。

胤礽在5歲的時候出了一次痘,康熙放下國家之事,天天守在兒子身邊,陪他度過病危的時期。即使在高明的太醫成群的後宮,痘瘡也近乎不治之症,可能是由於康熙一片愛子之心,胤礽竟奇蹟般地痊癒了。

康熙挨個太廟拜祭,向天下百姓宣布了這個喜訊,並且赦免了囚犯,蠲免賦稅,為太子積累功德和福氣。

胤礽五歲的時候,康熙特意修葺了毓慶宮作為太子的東宮,展示了極大的恩寵。他對胤礽給予的愛和期望的巨大的,超過了一個帝王所能擁有的感情。

少年時代的胤礽生活是平靜而喜悅的,如康熙所願,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在康熙二十六年孝庄病重的時候,年僅13歲的胤礽衣不解帶悉心照顧,讓康熙十分讚賞。

後來康熙出去尋訪民情,考察民生疾苦,都帶著太子隨行,培養他寬仁愛國的心境,期望他能做一個明君。

在康熙三十五年的時候,康熙親自出征準噶爾,二十歲出頭的太子坐鎮京城,相當於天子,親自治理國家。康熙早就下旨讓眾人都服從皇太子,諸大臣議定,皇太子裁決。而皇太子也說,自己依戀膝下,一定竭力報效父皇,不讓父皇失望等。此時是玄燁與胤礽父子感情最深厚的時候。

聯想到日後父子之情日漸淡薄,而康熙對胤礽「不孝」的斥責,以及父子的決裂,真是感慨萬千。當時的胤礽也曾被眾臣所讚揚,克盡厥職,「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

當時人們都稱讚,胤礽是一位賢明的皇太子,而康熙對他也十分用心,當他出行的時候,一定要看到胤礽說自己一切平安的信件才能安心,否則就急得不行,一位太子出了什麼事。

比起國家大事,這位仁慈的父親更想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否平順,無論遇到什麼事,他都不忘問候愛子,而胤礽卻常常忘記給他彙報情況。

在康熙心裡,胤礽已經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當康熙親征準噶爾時,對他「不勝思念」,還囑咐人將太子穿的衣服「棉、紗、棉葛布袍四件」寄來,「為父思念時穿之」。

胤礽是個十分英俊的皇子,當時法國的神父來中國拜訪康熙,回去後向國王路易十四說,胤礽是個十全十美的皇太子,他十分英俊,可以說在同齡的皇族中,相貌是最出眾的,他必然成為中國帝國前所未有的偉大的皇帝。

然而身在皇室中也有身不由己的地方,尤其是皇子們,看似外表光鮮靚麗,背地裡卻都在為了爭奪權力各懷鬼胎,無數血淋淋的歷史為我們證明了,皇族成員的生活,在某些方面上還比不上普通人。

康熙末年,晚年皇子爭鬥愈演愈烈,而胤礽的性情也大變,不再是那個孝順敦厚的孩子,而多了很多康熙所不能理解的東西,對權力的貪慾和野心,將父子的關係越推越遠。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再度出行,此時發生了幾件事讓康熙和皇太子矛盾激化:

此時康熙膝下的兒子們紛紛長大,而康熙的愛也有所轉移,比如他偏疼更小的兒子,當時皇十八子胤祄患了病,康熙很著急,而胤礽卻一臉無所謂,根本不關心自己的弟弟。

康熙想起十多年前,康熙在征討的途中突然急病,皇太子雖然來探望,但沒有憂慮悲戚的樣子,也不著急,這讓康熙非常生氣,覺得他「絕無忠愛君父之情」。

而此時康熙出行,太子竟然在宮內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以至兵丁「鮮不遭其荼毒」,這一切都是胤禔等皇子報告的。

此時九子奪嫡越演越烈,長大的皇子都覬覦皇位,太子的一舉一動都成了他們上奏的理由,而胤礽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

可怕的是晚年的康熙喪失了部分感情,而越發多疑,也許是對死亡的恐懼和權力帶來的孤獨感,康熙越來越害怕,越來越猜忌。而那些對皇太子的指責,有的是不實之詞,康熙也深信不疑。

他認為皇太子的行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在返回京城的途中,康熙發現太子在他的帳篷外鬼鬼祟祟,時而向裡面窺視,他懷疑太子的動機,認為他要「謀逆」,所以要廢掉皇太子胤礽。康熙說,廢太子的心早就有了,包容了他20年了。這句話也涼透了胤礽的心,將父子關係再度推向決裂。

康熙四十七年,這位老皇帝召集諸王大臣,命胤礽跪下,他痛哭流涕,說了胤礽的罪行,年邁的康熙因為過於悲痛撲到在地,很久無法起身……毫無帝王的威嚴。

康熙對繼承人問題一直諱莫如深,胤礽是他唯一公開承認的皇子,從這也能看出康熙對這個兒子的特殊照顧,這裡不得不提胤礽身世,母親是康熙最寵愛的皇后,然而在生下胤礽之後,沒多久就去世了,為了緬懷故人,康熙力排眾議,把1歲零7個月大的胤礽扶上太子位,為此還舉行了盛大的立儲儀式,滿朝文武全部到場,自此以後康熙與胤礽相處長達四十餘年。

至於為什麼著急立太子,除了是對胤礽寵愛以外,還有一些政治因素,首先就是滿清開國兩位君主,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死前都沒有公布確定的候選人,因此引發了後來爭奪大位的慘劇,導致滿清內部大動干戈,瀕臨分裂。

清朝入關以後,一直沒有解決皇權與八旗權力的矛盾,皇權自然指的就是皇帝擁有的權力,八旗權力則是指滿清貴族禮儀,兩者相互統一又存在矛盾,順治皇帝臨死前曾有將皇位傳給兄弟的想法,只不過被孝庄太后和許多大臣聯手否決,到了康熙統治年間,為了避免出現爭議,因此早早立下皇太子,強化皇權而削弱貴族權益。

清朝在很多方面學習漢族制度,全面接受儒家思想,認為無論是哪個朝代,立儲是決定王朝命運的頭等大事,嫡長子繼承製更是其中最重要的準則,此外「三藩」動亂,加上「朱三太子」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讓康熙看到了太子的能量,自己早早立下太子就是為了鞏固皇權,維護統治。

雖說早就立了太子,等到胤礽到了合適的年紀, 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太子出閣讀書,胤礽沒有辜負眾人期望,除了在讀書方面有過人天分,滿清崇尚的騎馬打獵樣樣精通,長大之後常常跟隨父皇外出狩獵,表現讓康熙十分滿意。

後來為了鍛煉胤礽,康熙有意讓太子替自己主持祭祀大典,胤礽處事得體,得到了眾多大臣們一致讚譽,然而隨著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胤礽的性情也發生了變化。

1690年夏天,康熙親征烏蘭布通,中途卻突然病倒,急忙召集太子前來商議行軍事宜,胤礽到來以後對康熙病情毫不關心,讓康熙心中有了芥蒂,認為胤礽不忠君愛父,隔閡一旦埋下以後,就很難抹平了。

幾年以後,康熙沒有徵兆的下旨,以行徑悖亂的罪名抓了胤礽身邊的眾多謀臣,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康熙這是在警示胤礽,不過太子卻絲毫沒有察覺,繼續行事張揚,後來索額圖因為議論朝政,結黨營私被押進大牢,這裡所說的結黨營私說的就是太子黨。

康熙不只有一個兒子,其餘人在長大之後,康熙給他們加官進爵,讓他們參加朝廷政務,如此一來威脅到了胤礽的權力,胤礽不甘心搶先與眾多兄弟斯皮臉,手足之爭就此上演,胤礽變得十分狂妄,不斷打壓眾多兄弟,公然搶奪美女財物。

最要命的是,一次康熙在外紮營,夜半時分胤礽偷偷窺探營帳被康熙發現,嚇出了一身冷汗,認為胤礽有奪權上位的心思,而且對自己的兄弟十分冷漠,逐漸觸及了康熙的底線,康熙返回宮裡以後沒多久就宣布廢黜太子,囚禁在宮裡。

對於兒子變成這樣,康熙十分自責,認為是自己的放縱導致了這種後果,康熙過於溺愛太子,無論他犯了什麼過錯都選擇包容,太子驕奢淫逸、性格暴虐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的原因,回過頭來看看胤礽的成長史,就會發現,雖然年少時期胤礽用功讀書,學習了許多歷史知識,然而後來並沒有得到鍛煉,康熙吩咐下去的任務多數都是大臣們處理而成,胤礽更像是一個遊手好閒的公子哥。

胤礽的成長過程中,康熙為他遮擋了大片風雨,而且康熙也認為兄弟們將來會幫助他管理國家,然而他卻容不下這些親兄弟,自己也成了無用之人,眾多皇子中比他有能力的比比皆是,因此康熙處於多方面考慮才做出了廢太子的決定。

胤礽十分貪念權力,權利的誘惑蒙蔽了他的雙眼,面對各種勸告絲毫不理會,其實被廢掉以後,康熙曾重新給過他機會,但是他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導致康熙大動肝火,再次廢了他,事實上即便沒有來自兄弟們的壓力,胤礽也不會成長為一個好君王。

可憐天下父母心,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是如此,康熙臨終之前叮囑雍正一定要好好照看「太子」,雍正即位後第二年,胤礽病逝,死後被追封為親王,葬在黃花山,為了避免爭鬥,康熙之後的皇帝都採用秘密立儲的方式確立接班人。

參考資料: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李朝實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幾十個人給一荒地開了「出生證明」,建立一個國家,後成世界第一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