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陸柬之(585-638),唐吳人。武周時期宰相陸元方的伯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的外甥,「草聖」張旭的外祖父。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議郎。以書專家,少學舅氏,而世南學於永禪師,皆有禮法。柬之與歐、渚齊名,隸行入妙,草入能。隸行於今殆絕遺迹,嘗觀其草書意古筆老,信乎名不虛得也。嘗書頭陀寺碑、急就章、陸機文賦、龍華寺額、武丘東山碑,最聞於時。傳見《唐書·陸元方傳》。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陸柬之最初書學虞世南,又學歐陽詢,晚臨摹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草書筆意尤為古雅,終於成為名重一時的大書法家,與歐、褚齊名。工正行書。善臨摹,雖「工於效仿,劣於獨斷」,但有較高成就。當時亦有人把他與歐、虞、褚並稱初唐四大家(但一般說初唐四大家為歐、虞、褚、薛)。隸、行書為妙品,草書為能品。他的書法作品流傳甚少,隸行殆已絕跡。依據流傳下來的《蘭亭詩》、《文賦》來看,他的書學師承傳遞關係,確實與王書是一脈相承的。故觀草書筆意古雅,其書名重於世,當不虛傳。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李嗣真《書後品》指出「陸學士(柬之)受於虞秘監(世南),虞秘監受於永禪師(智永),皆有體法。」又曰:「陸柬之學虞草體,用筆青出於藍」。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點擊上圖購買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陸機文賦》,墨跡本,無款。晉陸機撰,傳陸柬之書。紙本,行書。據《石渠寶笈》載,縱26.6厘米,橫370厘米,全卷共144行,計1658字,其中行楷1566字,草書92字。真跡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卷後題跋者以趙孟頫為最重要。趙孟頫曾臨學此帖,從中領悟晉人筆法和結體,受益匪淺。《文賦》得《蘭亭序》真髓,神形皆備,所謂「有晉人風格者」。他於跋中提到的陸柬之另兩件作品《蘭亭詩》和《蘭若碑》,今已不存,所以這件作品作為初唐傳至今日的真跡,彌足珍貴,不僅反映了陸柬之的書法水準,即卷後眾多題跋中提到的「神俊 超詣」、「結體遒勁」,重要的是今日能看到的初唐諸家作品,雖皆以王羲之為取法對象。

釋文:右唐陸柬之行書文賦真跡,唐初善書者稱歐虞褚薛,以書法論之,豈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跡,故知之者希耳。大德二年十二月六日,吳興趙孟頫跋。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李倜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這篇跋文實乃佳作,筆畫間架的處理,信手拈出而觸處成妙,在平和寧靜之間盡情揮灑,儒雅動人,舒捲自如,無一筆不痛快,無一筆不沉著,含蓄、瀟洒、清雋、超逸,無雕飾,無燥氣,全是天真自然。正像他《跋陸柬之書文賦》中所說:


「如浮雲變化,千態萬狀,一時之書一時之妙也。」

既得晉人形質,又得晉人之神韻,充滿感人的鮮明的書卷氣息,真是極完美的技巧與極自然的審美意識的自然反映。就此一幅佳作就足以使李倜躋身於書法大師行列。

文章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推薦閱讀(點擊下方標題可打開鏈接)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把《蘭亭序》單字放大10倍,暴露了一個秘密!

中國最高水平的36首詩詞

楷書書法異體字集錦,收好備用

郭沫若:《蘭亭序》從文章到書法都是假的

這份楷書賀詞,落款撼動半壁江山

大唐第一行書——陸柬之《文賦》

覺得我們「好看」的點亮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這四個人人憎惡的大老虎,書法卻流芳至今!
這書法看著都醉了!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