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辣眼睛的「晚會審美」,故宮不是第一個受害者

辣眼睛的「晚會審美」,故宮不是第一個受害者

故宮博物院94年來第一次開放夜遊,成也燈光,敗也燈光。

在前一天晚上綵排試光的時候,震驚的網友還在安慰自己:他們可能為了調試,把所有燈都一起打開了吧……

元宵節當天正式活動的現場照片,卻給了大家一巴掌:

我不僅沒有開錯燈,我還有更多五彩斑斕的花樣讓你懷疑人生!(以下圖片來自網路)

這番場景,似乎多年前已經被趙麗蓉老師的作品預言:白里透著紅啊,紅里透著黑,黑不溜啾,綠了叭嘰,藍哇哇的,紫不溜啾,粉嘟嚕的透著那麼美……

動態看一看呢?氣勢恢宏,震撼人心,彷彿哥斯拉入侵現場。

對「紫禁城上元夜」抱著美好幻想的網友,通過網路直播和圖片看到實景後,感到十分失望:

大家期待看到的是古色古香的文化意蘊,和讓人充滿幻想的神秘幽深故宮夜,可您這是……乾隆開晚會嗎?

這也不怪網友刻薄,畢竟這種目眩神迷的燈光設計,實在是讓人很能感受到生活的氣息。

有人說這燈光是迪廳專屬,看見就想甩頭。

你看,這顏色飽和度確實不相上下。

還有人揶揄這場秀的導演之前可能是做婚慶業的,不然怎麼會深諳中國婚禮的精髓?

反正艷粉色的燈光一降臨,氛圍都是一樣的甜蜜夢幻,直教人分不清身處太和殿還是婚禮酒店。

活動結束後,親歷者與媒體的現場報道也有為故宮「喊冤」的。

因為上元夜的槽點主要集中在宮牆的「外星人蹦迪」型燈光秀,真正進入紫禁城後的一些環節其實可圈可點。

比如在屋頂投影《清明上河圖》的創意,還是很有意境的。

所以這更讓人覺得可惜,畢竟大家本意都是樂於見到故宮多元化的美,吐槽也是希望它在夜場常態化的過程中能傾聽大眾的意見,用更合適的方式展現出來。

說白了,唱衰的網友並非對故宮有意見,而是本能地怕了這種司空見慣的審美取向。

想一想類似的場面最常在哪兒見到,我們便姑且可以稱之為:

晚會式審美。

就像故宮這兩晚五顏六色、直衝雲霄的射燈一樣,晚會式審美最經典的三個要素便是:

色彩艷麗,構圖飽滿,單一元素的數量眾多。

當它們不容分說地衝進你眼球的每一個角落,基本觀感便是:

這真的不是一張動圖

晚會想要的視覺效果,也不是不能被理解。

畢竟它一般是為喜慶和熱鬧而辦,所以大家也默許了明星們登台時都一身紅紅火火,被伴舞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閃得恍恍惚惚。

但是,一旦一台晚會、慶典或大秀的每個環節都遵守這個色彩搭配法,並遵守「單一元素大量重複」的原則,就構成了一種代表傳統、老套甚至落後的審美範式。

比如下面這場北京台的晚會,中間站著7個紅孩兒,身後的小黃人伴舞大概有上百個,偌大的舞台被安排得水泄不通,並閃爍著大紅大紫的光芒。

他們共同構成一幅典型的晚會審美圖景,處處透著「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的精神內核。

隨手一搜「晚會」你就發現,每一張現場圖片都是熟悉的大花被面兒發光既視感,而且讓人根本分不清是微商晚宴、公司年會還是學校聯歡會。

觀眾,特別是年輕化的觀眾,對於日復一日的正統晚會大場面越來越不買單。

特別是每當各大衛視年底爭奇鬥豔的時候,幾乎沒有一家的審美能躲過網友的吐槽。

而且有的場合併非一定是什麼喜慶節日的慶典,但依然難以跳脫出晚會審美的宏大氣勢與色彩艷麗。

第31屆電影金雞獎的獲獎者媒體見面會,因為背景板的上古死板畫風而被吐槽,多帥的大叔站在它面前都像身處鄉鎮養雞能手錶彰大會。

這也就是2017年的事。

常常算是走在洋氣前列的湖南衛視,舉辦金鷹節這樣的頒獎典禮,還是會被嫌棄舞美老氣、布景堆砌又艷俗。

這也就是2018年的事。

有人把這樣的審美差異歸結於年齡代溝——能拍板的人都是上了歲數的領導,你不得按照他們認為好看的樣子來?

就像看大型晚會的時候,也許20幾歲的人會被舞台上的人山人海、花團錦簇弄得眼暈,家中長輩卻由衷讚歎:氣派!華麗!

這次的故宮燈會也一樣,辦公室的90後同事正想吐槽,卻發現自己的老父親心悅誠服地發了個朋友圈讚美。

多彩炫目又宏大的晚會舞美更容易被70年代前生人青睞,曾得到過合理的解釋:

比如,在父輩成長的年代,他們是沒有時間、條件與必要考慮審美教育這件事的;目之所及的藝術,多是以政治宣傳為目的而呈現的視覺效果。

所以,能體現繁榮富強的高飽和度暖色,強調充實不留白的構圖取向,以及「人多力量大」的展示方式,讓年輕人覺得「土味」,卻讓父輩覺得親切而合理。

這麼一想,中老年表情包在特定群體中受歡迎也是很有道理的:顏色不可謂不豐富多彩,構圖不可謂不充實飽滿,給人帶來的心理感受不可謂不積極正能量。

這種誕生於集體主義的審美,往往被看作歷史的產物與缺憾。

但是,晚會審美對後輩的影響力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深遠,它生活中的影響依然隨著一代人長大繼續。

儘管不喜歡的聲音很多,但它依然在向下滲透,出現在本應取悅年輕一代的場合。

比如去年的《創造101》,總跟50、60後沒太大關係了吧?但主題曲的舞台效果卻依然被它的年輕觀眾無情吐槽:

「花那麼多錢就只能做出我十八線小鎮迪廳燈光的效果嗎?」

等同時期韓國的《produce48》主題曲舞台放出的時候,被認為有更為高級和舒適的觀感,堪稱對鵝廠審美的公開處刑。

漫威十周年在中國舉辦活動時,毫無設計感的舞台和《同一首歌》下鄉式的背景板其實也處處體現著傳統晚會三要素:要艷,要擠,人頭排排站。

這讓中國粉絲感到很拿不出手,和其他國家活動現場的觀感相比,我們的好像寫著幾個大字:

鄉村大舞台,有種你就來!

而且很多時候,不一定是在舉辦什麼活動或慶典的場合,很多視覺效果的呈現其實也秉承著辦晚會的心態。

「要大、要艷、要滿」的訴求代代相傳。

像2018年的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當時官微發布的形象大使海報讓人眼前一黑,被網友瘋狂群嘲。

它的另一張海報也是異曲同工,讓人不禁感受到了像是剛學會PS、恨不得把所有素材都貼進來的雄心壯志。

而當你把這張海報往搜索引擎里一丟,會發現畫風相似的圖片千千萬,就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很多角落。

比如很多你平時不點則已、一點驚人的官網,配色、布局還停留在中學微機課用最基本的搭網頁軟體弄出來的樣子,多半還要有個小窗口在你眼前飄來飄去。

北京天文館官網

中國科技館官網

走出平面、感受3D的生活,你會發現隨便哪個地方街道上的夜景,都有可能是故宮鐳射光的廉價親民版,真實詮釋五彩斑斕的黑。

順便還可能得到附贈的驚喜:

這是晚會式審美的一個隱藏屬性:特別崇尚寫實主義,喜愛以各種方式描摹實物的造型,最青睞的是動物和花草。

但是由於美好願景和實際操作水平之間隔著薛定諤的鴻溝,導致這現實主義的畫筆描好了是栩栩如生,描壞了就是建國之後成精的妖魔鬼怪。

諸如此類的審美割裂在生活中不勝枚舉,也一次又一次地因為「201X年了怎麼還這麼丑」而引發巨大爭議。

雖然罵得凶、吵得凶,但輿論的本意卻是好的:當那些本被寄託了很高審美趣味和期待的東西開始不得人心,我們是否該好好談談關於美的認知和進步了?

希望一次次的爭議之後,缺失的審美教育和勇於跳出某種審美定式的自覺,都能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近。

· END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點擊底部右下角的「好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圈內人揭秘:明星為什麼必須立人設?
娛樂圈倒下的「清流」,不只翟天臨一個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