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BBC起底英國瘋狂退貨黨,買五件留一件,一年退70億鎊!商家欲懲罰反擊

BBC起底英國瘋狂退貨黨,買五件留一件,一年退70億鎊!商家欲懲罰反擊



你能想到中英兩國購物者的最大區別是什麼嗎?


前者,買買買。有時卡里的錢剛好夠買一個5位數的包,正好,給我包上;



後者,退退退。買到手的衣物里只保留一半;一條裙子,買七件到家試穿再退六件;



買各種款式牛仔褲五條,最後只留下一條。這樣的操作很「保險」。



BBC新聞稱這種人為Serial returners。激動下單,又大量退貨,特別是在流行衣品類別上。



他們貢獻了英國每年70億鎊(超過600億人民幣)的退貨,給零售商製造了「幻覺經濟」,銷量如何自己傻傻算不清。

退貨黨這麼做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其一,網購退貨最常見的原因:

看得見,摸不著。



「距離產生美」。網購,選擇更多,性價比更高,不排隊更省時。



但因為無法試穿,收貨後發現衣服上身效果不好,與圖片感覺差別明顯。這應該是每個網購者都有的想法和經歷。




其二,網頁信息的

詳略度和服裝尺碼的設定。




英國服飾尺碼標準太多樣了。比如身材嬌小的人,很可能會一次性買一款衣品的3個尺碼,這樣會「萬無一失」。




去年6月,巴克萊銀行(Barclay,有見證全英近一半的信用卡和儲值卡交易的能力的英國銀行)調查了2002名成年人後得出,40%的調查者表示在線購物中,尺碼問題(不確定尺碼或無適合的尺碼等)是他們主要的退貨原因。



其三,電商

特別友好的退貨政策

,直接慣壞消費者。



劃重點!線下門店的退貨政策有條條框框,而線上門店就爽快很多。



超過一半的電商提供免退換費用的服務,更厲害的是,有些商家好心鼓勵人們消費,推出「try before you buy」的策略。



先(在家)試穿,再付款(心儀之物)。大量退的情況也隨之增多。



甚至超過一半的消費者正是根據店家的退貨政策來做出下單決定的。



其四,購物心理在作怪:

買來的衣服並不一定是為了穿。



首先,心理學教授Geoff Beattie(任教於英國的Edge Hill University)的研究表明,購物時,人的心跳速率會加快。也就是說,很有可能衝動購物。




等到穿上炫耀一番之後,就開始後悔花去的錢,或者考慮到自己不會經常穿,就退了。部分消費者也坦言,退貨前,很有可能先穿出去一次。




BBC也指出,10%的購物者坦言,衣服到手後,先拍照上傳到Ins再退貨。



非常頻繁的退貨,使得商家多方面的成本提高,無論是在銷量還是在售後處理的流程和時間上,以至於超過30%的商家為此提高售價。




好消息是,商家為減少退貨在多方面有所改進。如下圖。




其中改變最多的兩項是,提供更詳細的信息和退貨政策更透明更顯眼。



同時,據Brightpearl(一個零售管理系統)統計,超過一半的英國時裝商家

正考慮悄悄懲罰那些瘋狂退貨的人。


亞馬遜已經開始禁止退貨過於頻繁的人繼續購物。



不僅英國,美國也有同樣的現象,損失更慘重,零售商年損失達170億美元(高於1千億人民幣)。



不少知名品牌Best Buy、維多利亞的秘密、耐克和絲芙蘭等利用第三方公司The Retail Equation來協助統計過度退貨的顧客。





而有些客戶表示很委屈。一位41歲的美國人在Best Buy退貨了三個手機後,被屏蔽。



他說,談到「習慣性退貨」這個概念時,我想到的是27台遊戲機和14台電視。




對此,Vicky Brock(ReBound Returns的數據開發部部長)認為,這不是明智之舉,既表現得沒有遠見,也顯示出偏見。



退貨族並不代表是惡意的顧客。她建議,

更準確地去分析客戶退貨原因。



比如,有的客戶總是退鞋子,但保留了下單的褲子,就多在他們瀏覽時推出褲子的相關廣告。






其實,

shopping里也藏著每個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

也是一個自我思考的入口吧。



歡迎關注最更英國的微信號


「英國大家談」(ukdajiatan)


— The End —


文/尖耳兔, 編輯/J,


文章參

 BBC News, 


Business Insider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添加星標,不錯過任何好文


點我看詳細教程

1

2


推薦一個放心的海淘商城: 


英倫大叔好物




??點擊「

閱讀原文

」,任意輸入關鍵詞


搜索你想要看的各種英國好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大家談 的精彩文章:

全球最牛唐人街為何在倫敦?
倫敦有自己的旗幟嗎?成倫敦被google最熱問題

TAG:英國大家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