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老規矩,先放答案:(1)《詩經·衛風·淇澳》里有:「瞻彼淇澳,菉竹猗猗」里的「菉竹」,並不是指綠綠的竹子,而是指如竹子一樣的藎草。(2)成語「薰蕕有別」,其中,薰指香草,比喻善類;蕕指臭草,比喻惡物。詳情見內文。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06課,仍然是講「艸」部漢字中的六個漢字,具體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天所要講的六個漢字)

1、菉。讀lù。《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王芻也。……《詩》曰:『菉竹猗猗』」所謂的王芻,按說文規律,應當是指個頭較大的芻,《爾雅.釋草》:「菉,王芻。」郭璞的《爾雅注》:「菉蓐也,今呼鴟腳莎。」《唐本草》說:「此草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生平澤溪澗之側。荊、襄人煮以染黃,色極鮮好,洗瘡有效。俗名菉蓐草。其實菉的本義就是現在的藎草,禾本科,樣子就如《唐本草》所寫,可作中藥。

《詩經·衛風·淇澳》里有:「瞻彼淇澳,菉竹(今本有直接寫作綠竹的)猗猗」里的「菉竹」,並不是指綠綠的竹子(很多讀本解作綠,並不準確,菉是指如竹子一樣的藎草,因為它長得像竹子。這句詩的大意是:看那淇水彎彎的岸邊,如竹子一樣的藎草鬱鬱蔥蔥。藎草還有不少名字,如菉竹、王芻、?草、黃草、蓐、鴟腳莎、晉灼、菉蓐草、細葉秀竹、馬耳草、馬耳朵草等。藎草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藎草)

《楚辭.招魂》里有:「菉蘋齊葉兮,白芷生些。」謝脁的詩《治宅》寫道:「風碎池中荷,霜翦江南菉」,其中的菉,指的都是藎草。

本義之外,菉還通「録」就是「錄」,指收錄。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需部》有:「菉,假借為録。」菉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菉的小篆寫法)

2、蓸。讀cáo。《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艸也。」究竟是什麼草,實在無據可查,只能暫時存疑。

蓸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蓸的小篆寫法)

3、。讀yóu。這個字GBK字型檔沒有,很多設備無法正常顯示,只能上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yóu)

就是蕕。前面課程已講過這個字,具體見57課。再複習一下:《說文解字》給「蕕」的解釋是「水邊草也。」《左傳.僖公四年》記載:「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杜預作註:「薰,香草,蕕,臭草。」據此,蕕的本義就是味道惡臭的一種水草。與之對比的是薰,就是零陵香,香而雅。

後來,因為薰和蕕不同的氣味特性,發展出來一個成語叫「薰蕕有別」,其中,薰指香草,比喻善類;蕕指臭草,比喻惡物。香草和臭草要區別對待。比喻好和壞不能共處。《說文》只說蕕是水邊草,水邊的草也太多了,誰知道是哪一種。好在,《本草拾遺》有點補充:「蕕草,生水田中,似結縷,葉長,馬食之。」徐鍇的《說文系傳》也有補充:「似細蘆蔓生水上隨水高下泛泛然也。故曰蕕,游也。」匯總以上的說法,蕕草至少有兩個意思:

第一個意思是指馬唐。馬唐是單子葉植物綱禾本科,馬唐屬一年生草本。《本草拾遺》又說:「馬唐,生南土廢稻田中。節節有根,著土如結縷草,堪飼馬,馬食如糖,故名馬唐。」意思就是馬吃起來像糖一樣,所以叫馬唐。馬唐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馬唐)

《漢語大字典》給的第二個意思是:「植物名。又名荊芥葉蕕。小灌木。馬鞭草科。莖四方形。葉寬卵形至圓形。花單生於葉腋,花冠淡藍色或白色,帶紫色斑紋。生山坡路旁和林邊。莖葉可作止血藥。」它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蕕)

yóu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yóu的小篆寫法)

4、菬。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qiáo。給的解釋是「艸也」,什麼草呢,沒說,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認為:「此字疑為苕之或體,或曰水草也。」是什麼草,許慎沒說,但如果真如朱駿聲所說是「苕」的話,前面講過,就是開黃花的凌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黃花凌霄)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zhǎo。古籍里記有兩個意思,但具體都不知道所指何物,均只能暫時存疑。(1)菬子,藥草名。《玉篇.艸部》有:「菬,菬子,藥名也。」《廣雅.小韻》又說:「菬,菬子草。」顯然是藥名,但不知具體為何物;(2)草名。《集韻.小韻》里又有:「菬,艸名,仙苕也。」也不知具體為何物。

菬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菬的小篆寫法)

5、?。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一個讀音wú。給的解釋是:「艸也……《楚辭》有?蕭艸」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說:「按今《楚詞》無?蕭工,惟宋玉《九辯》云:『白露既下百艸兮,奄離披此梧楸。』梧楸,蓋許所見作?蕭,正百艸之二者。」朱熹《楚辭集注》里認為梧楸:「梧桐,楸梓,皆早凋。」綜上所述:許慎所說的「?蕭」,段玉裁認為就是「梧楸」,而梧楸實際上就是「梧桐和楸梓」。那麼,對照下來,?該當指的就是梧桐。但又有問題,因為《玉篇.艸部》又說:「?,草似艾。」不管是中國梧桐,還是泡桐,亦或現在常見的法國梧桐,它們的葉子顯然都不像艾。更何況,一草本,一木本,顯然不是一物。所以我們給?的本義就是一種草的名字。梧桐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中國梧桐)

中國梧桐、泡桐、法國梧桐並不是同一種樹,一定要區別開。以後講到梧字時,詳細說。艾的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艾)

我們只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有一種草,葉子像艾,到了秋天就會像梧桐葉子一樣衰黃,叫?草,具體樣子不可考,暫時存疑。

(二)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yú。讀音出自《集韻》,字義同「?」。什麼是?呢?《方言》卷三稱「蘇亦荏也」郭璞作注說:「今江東人呼荏為?。音魚」《集韻.魚韻》也有:「?,艸名,東人呼荏為?。或作?。」顯然,荏就是?,就是?。荏字我們之前講過,就是白蘇,詳見40課,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白蘇)

?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的小篆寫法)

6、范。 讀fàn。《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范,艸也。」仍然是線索極少。所以我們只能認為范的本義就是一種草。具體為何草,無可考。

本義之外,范還有如下幾個意思:(1)蜂。也寫作<上范下蟲>,《禮記.檀弓下》:「范則冠而蟬有緌。」鄭玄作注說:「范,蜂也。」(2)通「範」,含意有二,其一:鑄造器物地模型,也指用模型澆鑄。也稱模子。比如,青銅範,錢範、月餅范。樣子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南朝梁五銖錢範)

做糕點、月餅的模具。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月餅范)

其二:指法則。規範《爾雅.釋詁上》有:「範,常也。」陸德明釋說:「範,字或作范,同」。(3)現代漢語最常用的,是范姓,古人也有名人,如范蠡,范仲淹。

範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解字》第106課:《詩經》里「菉竹猗猗」,「菉」為何意?

(範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106,部分圖片引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102課:《詩經》里「卉木萋萋」,「卉」是何意
《說文解字》第105課:如何準確理解「蒹葭蒼蒼」?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