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國投降前仍有六百萬大軍,為何就這麼選擇放棄,有兩個關鍵原因

德國投降前仍有六百萬大軍,為何就這麼選擇放棄,有兩個關鍵原因

剛剛跟大家聊過,關於二戰勝負的轉折點,在於蘇聯這個國家的身上,那麼現在再來跟大家聊聊德國這個國家,我們人類迄今為止,總共也就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偏偏都是德國這個國家發起的,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德國人還真是挺「皮」的,關於德國發動二戰的原因,在上一篇文章中,也跟大家講過了,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兩次戰爭我國均有參與,但在一戰中我們並不是主角,到了二戰時期中日戰場,已經是戰爭中的主戰場之一了,關於這次大戰,也是很多愛好歷史的人們,喜歡關注的一段歷史,都知道是法西斯失敗了,同盟國獲得了勝利,但很多人不知道,當初德國選擇投降的時候,還有六百多萬的大軍呢。

六百萬大軍是個什麼概念,我們現在服役的解放軍,也才只有二百多萬,而且德國發動二戰之後,可以說是一路「高歌猛進」,被譽為是虎狼之師,很多人為法西斯納粹終於失敗,而感到高興的時候,也會有一個疑惑,那就是他們明明還有這麼多人,為何沒有繼續抵抗呢?畢竟戰爭也是他們發起的。

不管是在冷兵器時代還是熱武器時代,打仗最重要的還是人以及人的思想,首先就是那六百萬德軍,還究竟想不想要繼續打了,士兵們要是沒有戰鬥意志,就算有一千萬士兵出來,那又怎麼樣呢?

就比如二戰時期的義大利,大家都知道他們是來打醬油的,義大利確實是法西斯的三大巨頭之一,但是參戰之後,義大利人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發動戰爭的意義何在,他們為何要參與這場戰爭呢?

於是在二戰戰場上,只要是有義大利士兵的地方,打的都非常的順利,他們會找出各種理由投降,就是因為他們不想作戰,不想打這場戰爭了,實際上義大利的工業和軍人素質並不差。

再舉一個不同的例子,那就是二戰時期的中國了,這場戰爭對我們來說,更準確的叫法是抗日戰爭,其實德國和中國一直關係都很不錯,甚至在戰爭開始之前,希特勒也拉攏過中國,這我們下次再說,所以我們需要對付的,就是野心勃勃的日本鬼子。

日本的目標就是佔領中國,為此他們不惜做了很多壞事,使用很多反人道主義精神的手段,雖然我們的武器先進程度,以及單兵素質都不如日本,但我們必須要取得勝利,這是中華民族的危機存亡時刻,要是失敗了我們面臨的就是亡國,我們沒有選擇,必須站起來和日本鬼子作鬥爭。

但是當時的德國,基本上是只有希特勒一個人,還在堅持自己的思想,大部分人都意識到大勢已去,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一些德軍中的高級軍官,早早就為自己準備了後路,開始和盟軍進行接觸。

軍官都是如此,士兵們也漸漸的沒有了鬥志,大批量的逃兵開始出現,甚至有些部隊打的時候主動投降,這一點也是德國投降的主要因素,士兵們都不想打了,希特勒一個人堅持並沒有什麼用。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據說當時歐洲的盟軍,聚集了兩千多萬人,這個數據並不誇大,在柏林戰役中蘇軍就投入了兩百六十萬人,蘇聯的軍隊人數眾多,甚至到了戰爭後期,女人都上了戰場。

蘇聯不像我國,人家的武器裝備等也都是一流的,當時德軍失去了制空權,在英美對德的轟炸中,有上百萬德國人因此死亡,當時德國幾乎都被炸的沒一處好地方了,甚至於他們連開坦克的油都沒有了,德國已經無能為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哥中外史 的精彩文章:

為啥古代新帝一繼位,都要除掉前朝老臣,只是因為要燒三把火嗎?
中國軍人的戰爭文明,讓岡村寧次一輩子忘不了,武士道的優秀體現

TAG:黑哥中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