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試試這二種方法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試試這二種方法

婆媳關係難處恐怕是一道具有中國特色的千古「難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在許多家庭里都被這一問題所影響和困擾,能否處理好婆媳關係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的和諧,長期以來,人們也一直在這個問題上探討和尋求破解之法,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不相同,在這裡我們也說說正確處理婆媳關係的二種方法,雖說婆媳關係難處,我們不妨試試這二種方法。

第一、不苛求

在婆媳難處的現象里,都或多或少存在有婆媳間彼此的要求和期望值太高的問題,甚至於可以說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苛求對方的問題,為何如斯說?因為兒媳在結婚後把婆婆稱呼為「媽」,但並不是存在「血緣」上的那種「母女」關係,很大程度上講只是一種稱謂關係的改變,雙方並沒真正發自肺腑從內心裡接受和認同這種關係,也就是說雖然婆媳間看似「母女」關係,但絕非真正意義上的「母女」倆,可以說此「媽」非彼「媽」,此「女」亦非彼「女」。儘管如此但卻正是由於這種關係,使得雙方的對彼此的要求互相提高,婆婆對兒媳的期望值加大,兒媳的對婆婆的心理預期提高。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試試這二種方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這種情況下,在一定程度上婆婆對兒媳的要求上升到女兒層面,兒媳對婆婆的希望能如同親媽那樣,這樣也極易與自己所期望的角色行為相互參照和比對,一旦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現心理落差,就會心生怨氣,出現不悅和抱怨。在生活中我們常會聽到婆婆說要是我的兒女就不會這樣,兒媳也會常會說要是我媽絕對不會這樣待我,這種情景想必大家非常熟悉並不陌生。

既然我們知道兩者的真實關係,也明白婆媳並非母女的道理,那麼作為婆媳二人正確的做法,就要在家庭生活中必須降低彼此的標準和心理預期,從而減少對彼此的要求,婆婆心中抱有人家畢竟是媳婦不是女兒這種意識,兒媳要有對方是婆婆不是媽這種心態,這樣就不會一味地苛求按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對方,也就減少了落差和不適應,進而也就少了抱怨和不滿,以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對方,這樣婆媳關係融洽的概率就會相應提高。

第二、換角色

上面我們說了婆媳關係之間的關係,雖然似「母女」,卻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母女」,相應的在二者關係上的處理上也就不會像母女那樣相待。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試試這二種方法

這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一個母親,對於自己的親生兒女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都會表現出極大限度地認同、容納和接受,自己兒女做了件可心的事情後,不論大小都會認為是兒女好的表現,認為兒女就是兒女,就同別人不一樣。就算自己的兒女做了讓自己不滿和不開心的事情,縱然是讓自己非常生氣和傷心的事,也會表現出極大的包容和諒解,極少與之計較,事後也從不放在心上,從不介意,很快就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總之是一句話孩子是自己的好。同理作為兒女也是如此,只要是自己母親對自己的一點好,不管大小都會覺得是種愛,母親對自己的不好也不會去斤斤計較、耿耿於懷,歸根結底一句話世上只用媽媽好。

但是如果這一切發生在婆媳之間認知就完全不同了,由於彼此之間並沒有真正意義上把對方當做親人對待,同樣一件好事情婆婆會認為沒有兒女做得好,一旦做出讓婆婆不滿意的事,婆婆就極易產生看法,並且非常在意,還常會感到你是故意的,並會把這些不快的事情進行積累、放大,於是就會心存想法,覺得兒媳這也不對、那也不好。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試試這二種方法

作為兒媳來說,心態在很多時候和婆婆的認知非常相似,婆婆做的一些稱心的事情總喜歡和自己的親生母親去比對,然後就會感到有不足和欠缺,當婆婆做了讓自己不開心的事,也並不會像看待自己母親那樣去對待,正確去面對,甚至會認為是婆婆有意而為之,日積月累就會對婆婆心存芥蒂,另眼相待,對婆婆心生不滿總而言之就像禪語說的那樣「相由心生」,婆媳之間的難處很多時候是兩人內心的錯誤認知導致的。

如果婆媳二人懂得這些道理之後,那麼就應該在看相互之間出現的一些問題時,要從更換角色的立場去看待處理,用一種反向思維去考慮。比方說當婆婆對你做了一件滿意的事,你就不應該想要是我母親就會做得如何好,而應該想到對方是婆婆,能把事做成這樣就非常不錯了,我應當感動,而不應當吹毛求疵。當婆婆做了讓你不快的事,你就應當想這事要是我母親做的,我會怎樣看待和對待。同此一理,作為婆婆也是依然,要是兒媳做了好事,就應當想人家作為一個兒媳能做到這些,就是非常難得的,就應當承情,而不應當過高要求,兒媳做了讓自己不高興的事,就應當想這些事如果發生在自己兒女身上,我會如何對待,而不應當雞蛋裡面挑骨頭,這樣通過角色的互換,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心態也就不一樣了,相應的婆媳之間的就不容易形成隔閡與分歧了。

這兩種現象是婆媳關係難處的兩個重要環節,要想處理好婆媳關係,不妨試試這兩種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吾想 的精彩文章:

人們如此無情究竟為了什麼?

TAG:發吾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