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智能手機界的「各種第一」 那些第一個吃螃蟹的廠商

智能手機界的「各種第一」 那些第一個吃螃蟹的廠商

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布

在過去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各種智能手機廠商明顯開始調整自己的策略,智能手機的設計不僅僅是為了更好看,而且也是為了不斷的適應各種新功能和新技術。我們陸續迎來了第一款帶有屏幕指紋識別的智能手機、第一款採用挖孔屏的智能手機以及配備了五枚攝像頭的智能手機。

很多廠商都非常看重「第一次」這個頭銜,因此如果能夠統計一加在手機發展史上眾多的第一次,其實也是很有趣的事情。於是今天我們對智能手機領域進行了分類和統計,移動設備包括像PDA這樣的非手機產品,也就是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許多PDA就已經能做諸如瀏覽網頁之類的任務了。今天我們的統計只專註於手機而並不包括PDA類的產品。

今天給大家統計的是硬體領域的各種「第一次」,未來有機會我們再給大家統計一下軟體方面。

什麼是「第一」?

其實進行這個統計最難的地方就是要確定究竟什麼才算是真正的「第一」。一些人認為只要發布一項聲明或發布會就可以了,但也有人認為必須要等到產品上市才能算數。而我們今天遵循的準則就是必須以上市時間為準,但前提是最終也要進入到消費級市場。各種原型機、概念機和不向公眾開放的手機均不包括在內。

更困難的是,對於一些較老的設備,並沒有特定的發布日期和發布會。例如,三星D720(不要與SPH-D720或Nexus S 4G搞混)是在2005年的某個時候發布,有一些說法認為它是在2005年第一季度上市,也有人說是7月才亮相。我們智能盡量做到準確,但由於在2000年代初期,由於網路並沒有那麼發達,很多事情缺乏各種統計,因此針對老舊設備的統計難度變得更大。因此如果你文中發現不準確的數據,希望留下你的觀點,我們會進行修正。

「遠古時代」第一次

「遠古時代」的第一頭銜包括第一款智能手機、第一款能上網的手機或第一款現代智能手機這樣的重大產品,這些里程碑式的產品可以說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市場。

智能手機概念出現(1926-1968):據說尼古拉·特斯拉早在1926年就定義了現代智能手機的基本概念。1968年,Theodore Paraskevakos開始找到了通過電話線傳輸數據的方法。1971年,他在波音公司工作時演示了這種設備。

第一部智能手機(1994):第一部智能手機原型出現在是弗蘭克·卡諾娃的《垂釣者》電影中。它其實是IBM的Simon Personal Communicator,在1994年正式亮相。這款設備不僅能打電話,還能收發傳真、電子郵件和瀏覽網頁。它的售價為899美元(將通貨膨脹算進去相當於今天的1435美元)。它擁有觸摸屏和觸控筆,這使它成為第一款具備這些功能的智能手機。

愛立信R380則是另一款符合首款智能手機概念的產品(2001):它是首款以智能手機的形式銷售的產品,它運行了Symbian操作系統。

第一部現代智能手機(2007):這是一個很難界定的問題,因為不同的人對現代智能手機的大門開啟有不同的衡量標準。不過大多數人將智能手機進入現代階段歸功於2007年發布的第一代iPhone,當然也有人將票投給了黑莓和HTC Touch。

Wi-Fi、移動數據和網路

在智能手機的早期階段,連接性是最重要的方面。這些創新大多發生在第一代iPhone問世之前。遺憾的是,由於不太完善的記錄保存方式和當時對智能手機領域缺乏關注,很多記錄我們並不知道確切的日期,因此關於這方面的信息想要確定很難。

移動數據連接

3G(2003):第一款3G智能手機很可能是摩托羅拉A920,而第一款3G手機不是諾基亞6650就是摩托羅拉A820。

4G(2008-2010):第一台4G智能手機是HTC Max 4G,它在2008年通過Yota網路在俄羅斯獨家銷售。兩年後,HTC EVO 4G作為美國首款4G智能手機在通過Sprint發售,兩款手機都使用了WiMAX 4G技術。而第一台4G LTE手機則是支持MetroPCS網路的三星Galaxy Indulge。

5G(2018-2019): 5G目前仍在積極開發中,目前還沒有原生支持5G網路的智能手機。不過Moto Z3的5G Moto Mod模塊化配件拔得了頭籌,而當第一款5G手機問世之後,我們也會對本文進行更新。

藍牙

藍牙(2000-2002):世界上第一台藍牙手機是索尼愛立信的T36。而首款支持藍牙的智能手機,我們認為要麼是Audioovox Thera(東芝2032),要麼是諾基亞7650,它們都是最早一批支持藍牙的智能手機。這兩款手機都是在2002年推出,但諾基亞7650是在第一季度亮相,所以我們更傾向於諾基亞。

藍牙2.0(2005):藍牙2.0技術在2004年正式發布。2005年第一季度,三星推出了D720和i750兩款支持藍牙2.0的智能手機。這是我們能在智能手機中找到最早支持藍牙2.0的機型。2005年,索尼愛立信的P990是唯一一款支持藍牙2.0的智能手機,因此它也是支持藍牙2.0的兩款手機之一。

藍牙3.0(2010):第一款支持藍牙3.0智能手機很可能是2010年亮相搭載Bada系統智能手機三星Wave。

藍牙4.0(2011):首款支持藍牙4.0的智能手機是2011年發布的蘋果iPhone 4S。

藍牙5.0(2017):三星在2017年推出了首款支持藍牙5.0標準的Galaxy S8旗艦,成為了第一。當然由於一些存在的問題阻止藍牙5.0技術的實際應用。

Wi-Fi

Wi-Fi 802.11b(2004):這個也有點難確定。我們相信第一部通過Wi-Fi (802.11b)認證的手機是惠普iPAQ h6315。然而,諾基亞9500 Communicator、明基P50和摩托羅拉MPx都在2004年第一季度的發布,而且都支持Wi-Fi連接。

Wi-Fi 802.11g(2005):我們相對確定第一部支持802.11g手機是UT斯達康的F1000。同年,內置Windows Pocket PC系統的HTC Wizard也支持802.11g Wi-Fi,這是我們在2005年發現的僅有的兩款具備這一功能的智能手機。我們在2005年初也找到了一款飛利浦的手機也支持802.11g。

802.11n(2010):這個統計有點難。我們能找到最早的產品是三星Wave,這款Bada系統智能手機首次對外宣布支持藍牙3.0標準。不到一個月後,三星Galaxy S開始支持802.11n,後續還有其它十幾款設備。

802.11ac(2013):據我們所知,三星Mega和三星Galaxy S4 Active是最早支持802.11ac的智能手機。

802.11ad(2017):華碩的ZenFone 4是首款支持802.11ad智能手機,它同時也是第一款支持WiGig技術的產品。

連接性

支持網頁瀏覽器(1994-1996):這個問題也有點難。諾基亞9000是1996年亮相第一款內置網路瀏覽器的智能手機,但它只支持文本瀏覽。如果我們算上PDA的話,蘋果Newton在1994年就可以上網了。

NFC(2006-2010):2006年諾基亞6131是第一款支持NFC的手機,但2010年諾基亞C7-00則是第一款支持NFC的智能手機。兩個月後,Nexus S迅速跟進,三星Galaxy S II則在2011年初上市。

GPS(1999-2003):1999年,首個擁有GPS功能的手機是Esc。按照慣例,推出第一款具備這一功能的智能手機並不容易。然而,摩托羅拉A925和A920都是在2003年亮相支持GPS的手機,這是我們能找到最早的記錄。

雙頻GPS(2018):這項相對較新的技術最初是由Broadcom公司開發的,而小米8則是第一部支持該功能的手機。

MicroSIM(2010):iPhone 4是第一款使用MicroSIM卡的智能手機。如果都算上有史以來第一個支持MicroSIM卡的消費科技產品是iPad。看來蘋果對MicroSIM卡技術非常熟悉。

Nano SIM(2012):2012年亮相的iPhone 5延續了這一趨勢,這是智能手機領域第一次使用Nano SIM卡技術。

eSIM(2017):谷歌Pixel 2和Pixel 2 XL是最早採用eSIM技術的產品,而這是目前SIM領域的最新版本。

雙卡雙待(2010-2011):雙卡雙待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影響力並不是太大,所以關於它的信息並不多。然而,我們能找到的最早支持這一功能的智能手機是GB GSmart G1317 Rola,這是一款安卓系統智能手機。

三SIM卡(2013):是的,市場上居然還存在支持三SIM卡的智能手機。LG Optimus L4 II Tri E470是第一款三SIM卡手機,它在2013年末亮相。

四SIM(2013):既然有三SIM卡的手機,為啥沒有四SIM卡呢?然而支持這一功能並不都是智能手機。目前來看,LG C299似乎是第一款支持四SIM卡功能的手機,但我們只能找到這一款機型。

USB-C(2015):目前來看首款支持USB-C介面的智能手機是樂視手機,然而,這項技術在智能手機上出現之前就已經被使用在在Chromebook、平板電腦和MacBook等電腦上。

3.5mm耳機介面(2005年):耳機插孔最初並不是智能手機上的標準介面。我們相對確定的第一款產品是2005年發布的諾基亞3250。還有網友表示諾基亞N91是第一個,它比諾基亞3250提前了5個月亮相。

取消3.5mm介面(2012):第一個將耳機插孔從智能手機上移除的廠商是2012年7月發布的Oppo Finder。而在2016年蘋果在iPhone 7上取消3.5毫米介面之後,整個智能手機領域開始大批量的效仿。

配置

智能手機的配置上的創新正在逐漸放緩,現在的處理器只有微小的改進,而不是大的變化,與幾年前相比,智能手機的發展速度相當平穩。幸運的是,這種類的信息比上一個類別更容易統計,因為許多配置的競爭都發生在2010年之後,那時已經出現了不少手機類的播客,因此可以有規律的記錄各種產品的配置。

處理器

單核處理器(1994):在雙核處理器問世之前,幾乎所有的智能手機都運行單核處理器。這個很容易統計,誰是第一部智能手機,誰就使用了第一款單核處理器。

雙核處理器(2004-2011):這個統計真的很有趣。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來看,LG Optimus 2X是首款擁有真正雙核處理器的智能手機。然而摩托羅拉A925在2003年推出,搭載了TI OMAP 1510,生產這枚處理器的德州儀器也認為是雙核處理器。而這取決於你對雙核處理器的定義,以及是否願意參考廠商的營銷話術。

四核處理器(2011-2012):四核處理器同樣是個有趣的例子。LG Optimus 4X是首款採用四核處理器的手機。然而,HTC One X的上市時間比它早了兩個月。

六核處理器(2014):2014年推出的智能手機正好有八款搭載了六核處理器。其中第一款是2014年2月推出的三星Galaxy Note 3 Neo。有趣的是,六核處理器的上市時間排在了八核產品之後。

8核處理器(2013):2013年亮相的八核處理器產品大約有6台。三星Galaxy S4在2013年4月上市,是我們能找到的第一款配備八核處理器的消費類手機。然而,這裡有一些爭論。Galaxy S4使用了國際標準的四個性能核心和四個省電核心的小架構,使其成為第一個異構八核CPU。當時還有報道稱,一款名叫UMI X2S的中國廠商智能手機使用了聯發科的八核處理器,這兩款手機都是2013年推出。

64位處理器(2013):這是最沒有爭議的頭銜。蘋果iPhone 5S是第一款使用64位處理器的智能手機。隨後HTC Desire 510擁有了第一款64位四核處理器智能手機, HTC Desire 820則使用了擁有了世界首款64位八核晶元組。

運行內存

DDR3 RAM(2013):關於DDR3 RAM我們並沒有找到很多消息。然而,三星是第一批生產這款手機的製造商之一,三星Galaxy S4是我們能找到的最早的確認了DDR3內存的手機。

DDR4 RAM(2015): 2015年,第一款擁有DDR4 RAM的手機是LG G Flex 2。

1GB內存(2011):據報道來看,摩托羅拉Atrix 4G是首款1GB內存的智能手機。

2GB內存(2012):LG Optimus LTE2是首款擁有2GB內存的手機。

3GB RAM (2013): LG G2是最有力的競爭者,但三星Galaxy Note 3也配備了3GB運行內存。

4GB內存(2015):華碩2015年在CES上發布了Zenfone 2,幾個月後發布。它是第一個擁有4GB內存的系統。

6GB內存(2016):首款搭載6GB內存的智能手機是2016年推出的Vivo Xplay 5。

8GB內存(2017):華碩Zenfone AR是首款在2017年初搭載8GB內存的手機。

10GB內存(2018):10GB是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上可獲得的最大容量。黑鯊Helo是首款擁有10GB內存的手機。

12GB RAM(預計2019年):12GB RAM似乎是2019年RAM的上限。聯想Z5 Pro GT於2018年底發布,內存為12GB,但預計要到2019年才能上市。此外,三星的Galaxy S10也配備了12GB運行內存。

存儲空間

16GB (2007):16GB的內存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行業標準。2007年,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它的第一部手機就是第一部iPhone。

32GB (2009):32GB最終將在一段時間內取代16GB成為行業標準。這款手機很難找到,但我們認為它的第一款手機是諾基亞N97。

64GB(2011):在2011年iPhone 4S問世之前,我們找不到存儲容量這麼大的智能手機。

128GB(2013):魅族MX3早在2013年就具備了這一功能。我們相對確定它有優先權。

256GB(2015):這並不是128GB或512GB存儲容量的成就,但第一款256GB智能手機是華碩Zenfone 2的特別版。從技術上講,為了達到這個數字,它使用了一些營銷上的愚蠢做法,但我們的清單上有藍牙狗和5G附件,所以我們也會在這裡計算。

512GB(2018):這個很容易找到。華為的Mate RS保時捷設計設備擁有512GB的存儲空間,這是它的第一次嘗試。在撰寫本文時,只有11台設備具有這麼大的存儲空間(或更多)。

1TB(2018):三星宣布Galaxy S10將擁有1TB的存儲空間,這引起了很多關注。然而,搭載該系統的第一款手機是2018年底在中國推出的鎚子R1。據我們所知,這是目前智能手機上最高的可用存儲空間。

屏幕

顯示技術的很多創新都是最近才出現的,而且速度也快得多。直到2011年底,我們都生活在一個高清之前的時代,幾乎所有顯示技術上的大事件都發生在那之後。我們從720p高清到2160p 4k只用了4年時間。在顯示技術中,事情發生得很快。

屏幕類型及材質

AMOLED(2008):信不信由你,三星並不是第一個使用AMOLED顯示屏的製造商。2008年,諾基亞N85比三星的首款AMOLED手機領先了幾個月的時間。

摺疊顯示(2018):這款相對較新的技術與你的老式翻蓋手機不一樣。三星於2018年末首次在舞台上展示了一款無名手機,並首次發布了可摺疊顯示屏。然而這只是一款限量並針對內部銷售的產品。

曲面顯示(2013):如今曲面顯示非常普遍,但第一部使用曲面顯示的智能手機是2013年的三星Galaxy Round。

康寧第一代大猩猩玻璃(2007):康寧在2007年發布了其標誌性的大猩猩玻璃,當時還沒有任何OEM廠商可以使用它。

康寧第二代大猩猩玻璃(2012):這款很難確定。第二代大猩猩玻璃在2012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發布,預計將於2012年中後期發布。然而,三星Galaxy S3是在2012年5月推出的,我們相信這是首款。

康寧第三代大猩猩玻璃(2013):延續傳統,三星Galaxy S4是首款搭載第三代大猩猩玻璃的手機。

康寧第四代大猩猩玻璃(2014):三星也在2014年推出了首款搭載第四代大猩猩玻璃的手機三星Galaxy Alpha。

康寧第五代大猩猩玻璃(2016):首款使用第五代大猩猩玻璃的智能手機是命運多災多難的三星Galaxy Note 7。

康寧第六代大猩猩玻璃(2018): 第六代大猩猩玻璃是本文撰寫時最新的產品。Oppo R17和Oppo F9都是這款手機的主打產品。

屏幕解析度和刷新率

720p(HD)(2011):高清顯示屏像炸彈一樣衝擊著整個行業,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期間,有10款設備獲得了這一功能。2011年11月14日,HTC Rezound率先上市,比2011年11月17日的三星Galaxy Nexus早了三天。然而,三星比HTC早一個月發布了這款手機。

1080p(FHD)(2012):第一台顯示1080p的手機是HTC J Butterfly。你可能知道這是HTC Butterfly或HTC Droid DNA。

1440p(QHD 2K)(2013): Vivo Xplay 3S是2013年首款擁有QHD顯示屏的手機。

2160p(4k)(2015): 4k解析度在智能手機上普及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然而,早在2015年,索尼的Xperia Z5 Premium就已經是首款配備這一功能的手機。

HDR(2016):第一個使用HDR顯示器的設備很可能是2016年的索尼Xperia X。

杜比視界HDR(2017):這個很簡單,LG G6在2017年是第一個支持杜比視覺HDR的。

120hz刷新率(2015):這個其實很有意思。雷蛇手機基本上普及了這一功能。然而,有報道稱,許多索尼Xperia手機的120hz刷新率至少可以追溯到2016年。它需要大量的修改才能正常工作,而且這個功能還不容易向公眾提供。也就是說,夏普Aquos Zeta SH-01H在2015年推出了120hz顯示屏。我們還將把ROG手機的90hz AMOLED顯示屏歸功於華碩。

屏幕形狀和大小

18:9縱橫比(2017):隨著LG G6的發布,這款相對較新的屏幕形狀在2017年超越了16:9的標準顯示。19:9, 19.5, 9和其他的都從這裡來。

5英寸顯示屏(2007):三星Galaxy Note系列以推廣我們稱之為平板手機的大屏幕顯示而聞名。然而,第一款5英寸的智能手機實際上是HTC的優勢,一款2007年推出的Windows Pocket PC智能手機。

6英寸顯示屏(2012-2013):華為追隨2010年初平板手機熱潮推出Ascend Mate, 2012年末發布,2013年初發布。

7英寸顯示屏(2014年):7英寸的手機有點罕見,因為那時候的手機開始看起來像平板電腦。然而,三星Galaxy W在2014年展示了這麼大的屏幕,我們相對確定這是第一款。

攝像頭

智能手機相機基本上已經扼殺了傻瓜相機行業,可以說它在計算攝影方面的發展速度比任何其他類型的相機都要快。從簡單的一枚攝像頭到現在動輒四五枚攝像頭的配置,我們可以一起來看看。

硬體

第一部拍照手機(2002):第一部帶有照相機的功能手機很可能是2000年的J-Phone。首款具備這一功能的智能手機很可能是2002年的諾基亞7650。它還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款被廣泛使用的照相手機。

自拍手機(2003):2003年推出的幾款帶有自拍相機的設備。摩托羅拉A920是這一潮流的一部分,因此它可能是首款具備這一功能的智能手機。

雙攝像頭感測器(和第一個3D攝像頭)(2011年):這是一個相當干切。LG Optimus 3D是首款配備雙攝像頭感測器的智能手機。這也是第一次在智能手機上安裝3D攝像頭。三星su-b710早在2007年就有3D攝像頭,但從未上市,我們也不確定它是否真的是一款智能手機。

三攝像頭感測器(2018):第一套三攝像頭設置屬於華為P20 Pro。

四相機感測器(2018年):三星Galaxy A9將在2018年獲得這款相機的使用權。

五攝像頭感測器(2018-2019):目前還沒有一組使用5個攝像頭的量產設備。諾基亞9 PureView似乎將是第一款帶有該功能的智能手機,但目前仍處於傳言階段。LG V40是首款整體配備5個感測器的智能手機,比三星A9(4個後置攝像頭和1個前置攝像頭)領先約3周。

第一款360度攝像頭(2016):智能手機上的第一款360度攝像頭(不帶附件)是一款鮮為人知的中國品牌,名為proreal Darling。

專註於攝影的協同處理器(2017):智能手機的一個新趨勢是SoC上的協同處理器,專門用於拍攝更好的照片。Pixel 2和Pixel 2 XL可能是第一個採用這種協同處理器的產品,即2017年的Pixel Visual Core。華為麒麟970在2017年第四季度擁有類似的人工智慧核心(稱為神經處理單元)。不過,自本世紀初至中期以來,手機和單反一直使用常規處理器來進行場景識別等工作,因此軟體方面的東西並不新鮮。

攝像頭配件

深度感測器(2014):HTC One M8很可能是第一款帶有深度感測器攝像頭的手機。它的一個顯著特徵是添加了bokeh效果。它在2014年被認為是一種噱頭,但現在卻被高度吹捧為豎屏模式功能的一部分,就像大多數現代手機一樣。

可變光圈(2009):三星9系列手機因其可變光圈相機而受到大肆宣傳。然而,諾基亞n868mp早在2009年就做到了這一點。

熱感相機(2016):Cat S60是首款配備熱相機的智能手機。它於2016年推出。

閃光燈(2003):第一款帶有Flash的智能手機最有可能是2003年的Sendo X。它使用了LED閃光燈。

光學變焦(2010):這個有點難以驗證。然而,我們相信Altek Leo是在2010年首先推出光學變焦的。三星Galaxy S4是首款光學變焦10倍的相機。

OIS光學防抖(2012-2016):這款手機實際上有兩款。2012年,諾基亞Lumia 920是首款在機身上安裝攝像頭的手機。然而,HTC 10是第一個在前置和後置攝像頭上都安裝了這一功能的手機。

像素

500萬像素像頭(2007):這不是第一款擁有5MP攝像頭的手機,但諾基亞N95絕對是第一款智能手機。

1000萬像素攝像頭(2009):短短几年後,索尼愛立信的Satio成為首款攝像頭容量至少為10MP的智能手機,其配置為1200萬像素

1500-4100萬像素(2012):諾基亞在2012年用諾基亞808 PureView設備打破了鐘形曲線。憑藉其4100萬像素(38MP有效)的攝像頭,它成為了第一個擁有超過1500萬像素的攝像頭,並保持了多年的記錄。不過,Vivo V5的特色在於它擁有第一台2000萬像素的攝像頭。

4500萬像素以上(2019):從技術上講,它還不是無處不在,但榮耀V20是第一款擁有4500萬像素和4800萬像素感測器的智能手機,也是目前最高的價格。

拍攝視頻

720p視頻拍攝(2009):根據這篇新聞稿,三星OMNIA (HD)是第一款擁有720p錄像功能的智能手機。

1080p視頻拍攝(2010):在720p錄像成為一件事的一年後,LG Optimus 2X不僅成為第一款擁有真正雙核處理器的智能手機,而且還擁有1080p錄像功能。

4k視頻拍攝(2013):宏碁Squid S2是首款配備4k視頻攝像頭的設備。到今年年底,它已經成功地在其他十多款將具備這一功能的設備面前亮相。

軟體

HDR(2010):這是一個令人痛苦的發現。我們認為,iPhone 4可能是2010年推出軟體更新後推出的首款具備這一功能的智能手機。在那之前,我們甚至找不到關於智能手機HDR的信息。

肖像模式(2016):肖像模式在當今是一個大事件,你可以為此感謝iPhone 7 Plus。類似的功能已經存在多年(見上面的HTC One M8),但蘋果是第一個將其全部置於智能手機中並稱之為豎屏模式的公司。

第一款慢鏡頭相機(2012):我們認為2012款三星Galaxy相機是第一款解析度為768 x 512,解析度為120fps的智能手機相機。索尼將在2017年推出960fps的索尼Xperia XZ智能手機,打破這一局面。

全景模式(??-2009):我們可能有點超出我們可以咀嚼這個。我們可以在2009年發布的Android 2.1中找到全景模式的Android應用程序。由於這是一個軟體特性,而且軟體很少在規格表中列出,所以我們無法找到首先提供這一特性的手機。

其它

這些硬體特性不屬於上述任何類別。在這裡你會發現安全領域的功能,像指紋感測器,紅外感測器控制你的電視,和其他類似的功能。這些特性有些已經消失,但也值得看看。

指紋感測器(2007):這是經常給摩托羅拉Atrix。然而,東芝的Protege G900和G500 (Windows Mobile)在2007年提供了這一功能。Pantech GI100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支持指紋識別的功能手機。

屏幕指紋識別(2018):雖然耗時11年,但指紋感測器在2018年與Vivo Nex首次亮相。

紅外線(2000-2002):這個有點難度。舊的智能手機有紅外線連接到你的家庭互聯網。我們相信諾基亞9210通信器是第一個這樣做的,第一個更典型的紅外遙控器很可能是2002年的Treo 180。

FM收音機(2003):FM收音機在智能手機上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但是我們相當確定西門子SX1是第一個在2003年使用它的。

無線(感應)充電(2010-2012):這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2012年,首款採用Qi標準感應充電的手機是Lumia 920。不過,Palm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Touchstone,可以在Palm Pre Plus上使用。

防水(IPx8)(2013):我們能找到的第一款真正擁有IPx8評級的智能手機是索尼Xperia Z1,在2013年擁有IP58的評級。

防塵(IP6x)(2011):第一款真正防塵的手機是卡西歐G "zOne, 2011年的IP67等級。

第一部帶有觸控筆的手機(1994):我們再次回到1994年的IBM Simon時代。它配備了一個手寫筆,如果你想在它的屏幕上做任何事情,你必須使用它。

QWERTY物理鍵盤(1996):最早的Nokia Communicator 9000在1996年就有了QWERTY鍵盤。

怎麼樣,如果有哪個統計是錯誤的、或者錯過了哪項統計,歡迎在留言中告訴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趣的數碼 的精彩文章:

電動汽車低溫環境下電池續航平均縮水41% 北方車主是這樣嗎?
5G不僅速度更快 還會解決4G LTE存在的多種問題

TAG:有趣的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