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什麼才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大幫助?

什麼才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大幫助?

學業壓力下,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我們如何才能真正地幫到孩子?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個體,不可能一模一樣。

我們和孩子看問題的角度有根本的不同。如果我們想要改變孩子,就要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角度。

如果回到童年,父母也會有我們同樣的困惑。因為父母和孩子是兩個生命體,他的生命是他的。這就是親子矛盾的根本原因。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大概要分兩步走:

第一步,靜下來,

第二步,在未來等待。

生命需要等待,人生需要實踐

靜下心來,在傳統文化中叫作「慈」。慈是一種心量,我們叫「慈無量」。因為我們的角色,首先是父母,其次才是人生的老師。而我們在做「老師」時,往往忘記了自己是父母;在做父母時,又忘了自己要做老師。

所以要有兩種態度對孩子,首先是慈的態度。如果我們是一位智慧的老師,就會懂得「教不教在我,學不學在他」。為什麼?生命需要等待,人生需要實踐。

陪伴是最好的老師

在未來等著孩子,但並非放任地等待。

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需要優化孩子的外緣,並為他們建立一些內在的緣。陪伴就是外緣,我們要多進入到他們的生命里。

首先要尊重孩子,否則他們會排斥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說得太多也不行,想得太多也不行。默默地陪伴,這是一個老師應有的精神。

很多父親不陪伴孩子,或逃避養育的責任。如果只要結果沒有陪伴,就好像一個農夫種地,每天都不到地里去。

同時,我們要去掉讓孩子產生邪知邪見的機會,多增加一些能讓他們綻放智慧和善根的機會,這就是為他們建立內在的緣。多為孩子鏈接一些智慧的資源,不要帶他們去一些沒意義的地方。

當然首先我們自己就要拒絕沒意義的地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每一個個體對生命的感悟都來源於對生命的審美。當我們由衷地表達對生命的感覺時,孩子們會收到。

並且,我們不要刻意針對孩子。因為當一個人瞄準一個人時,由於磁場作用,馬上會產生排斥,這也是量子物理學。所以佛教會非常重視起心動念。

先尊重,再影響

香港電視台知名主持人梁繼璋曾寫過一封信給他兒子,這位父親對生命有很清晰的認知。他認為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個體,是不能夠代替的。如果一個人認為,「兒子是屬於我的,所以我要去改變他」,那麼這個人一定會很痛苦。

孩子只屬於孩子自己!我們首先要對人性有這個基本的認識。一個生命再卑微,哪怕是一隻螞蟻,如果我們說「得按我規定的路線走,不然我就整治你。」那它也不會按我們的計劃來。

「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我們對此要有非常清晰的認知,不要想去改變孩子的生命,我們不能和他們對立。首先尊重,然後再影響,要給予孩子審美的教育。

我們要相信孩子是有善根,有生命質感的人。不要因為孩子不聽話,就馬上給他們打一個叉。如果這樣,你們和他們都會感覺很痛苦。

從刻骨銘心的體驗中成長

把對生命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這是所有人都有可能犯的錯誤。只有付出,才能真正在精神的黑暗和自我煩惱中闖出一條路。有時甚至需要刻骨銘心的體驗,我們才能夠知道底線,才有可能成長。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父母對孩子付出偉大的愛,他們最後是能成就的。我們要設身處地地尊重他,沒有這樣生命的互動,我們永遠不會低下我執的頭。

我們都很執著,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是非常強大而自負的,有時候可能不是九頭牛,連火車、火箭都拉不回來。所以,能有孩子這麼一個對境讓我們清醒,我們真的是需要感恩。

我們和孩子作為兩個生命體,我們只是用長久的實踐和他們分享生命共同的話題,從而達到生命的提升。

在規避他們生命中可能遇見的沉痛的冤枉路時,雖然我們有自己的經驗,但需通過善巧方便把這種經驗告訴孩子。這樣孩子未來哪怕是吃點虧,也不至於吃大虧,並能再一次地站起來,再次取得大的成就,這就是父母最偉大的地方。

編輯 | 法地

圖片 | 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孝法師 的精彩文章:

空船、空籃、空碗、空瓶:4個小故事,人生大智慧
心定下來,一切就變得簡單

TAG:如孝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