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父母「不管」的人生,在35歲時將會怎樣?

父母「不管」的人生,在35歲時將會怎樣?

本文來源|DeepTech深科技(ID:mit-tr)

一個人在35歲前成就一番事業的可能性有多大?

究竟是哪些因素幫助那些年輕有為的人取得了非凡的突破?

從1999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發布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榜單。2018 年,這份榜單落地中國,評選出被認為最有才華、最具創新精神,以及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 35 位年輕技術創新者或企業家。

我們對每一位中國區獲獎人都進行了文字採訪,發現其成長除了有「自主」、「感恩」、「正直」、「樂觀」等關鍵詞外,家長「不管」居然是他們驚人的相似之處。

關於成長,有這樣幾個問題:

1、可否談談您自小的成長背景與求學經歷?您自小學習就很好嗎?就是所謂的學霸嗎?

2、家庭與成長環境對您的學習與思維模式的養成有什麼樣的影響?

3、可否談談走上創業/研究之路,是機會的把握?還是命運的安排?從現在回想起來,其間最關鍵的轉折或推動力量是什麼?

這35位獲獎人的答案讓我們驚訝:這些正在改變未來的青年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竟然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們將答案進行了歸類統計,並將他們的共性分享給大家。

優異的學習成績

有10位獲獎人果斷承認了學霸身份,也有10位獲獎人直接否認了「學霸」稱號。有趣的是,5位勉勉強強覺得自己「算是」。另外10 位獲獎人並未正面回答這一問題。其中,除了一位承認自己曾是「逃學少年」外,其餘 34 位獲獎人至少都是成績名列前茅的。

由此可見,學霸雖不是優秀人才的標配,但優異的學習成績還是非常重要的。

熱愛閱讀

我們並未設置關於知識獲取方式的問題,但是有幾位獲獎人都不約而同地提到讀書幫助自己看見了更大的世界:

「在我小時候,沒有條件行萬里路,但是能夠讀萬卷書還是能夠對思維的開闊和世界觀的培養形成一定的良好作用。」

「家中的數千本藏書陪伴了我的成長。」

「家裡比較注重培養閱讀能力,從小到大訂了很多報紙雜誌,高中那會必看的雜誌要屬科幻世界和讀者,也辦了市裡圖書館的借書證,很多個周末都會泡在圖書館裡。」

「我從小最大的愛好就是如饑似渴地大量閱讀,自己家的書看完了,就去小區里別人家看書。」

毫無疑問,閱讀能幫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如果想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爭取更多的知識儲備,書籍就是你最好的夥伴。

愛好廣泛

像閱讀一樣,還有幾位位獲獎人都提到了自己「愛好廣泛」的特質:

「我個人有很多興趣愛好,比如打籃球、踢足球,偶爾還會玩玩吉他寫寫歌。同時也是電子系的科協主席,經常要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

「從各種體育運動,籃球、乒乓球,到美術、音樂、集郵、多媒體設計,甚至漫畫、電玩,我都廣泛涉獵,並且都認真鑽研或努力練習過。」

「大學以前,基本是玩多於學習,高三之前是忙於學校各種學術社團,興趣愛好比較廣泛,那時我是我們市學聯副主席,校學生會主席以及校報主編,組織和參加的活動比較多,到了高三才基本安下心性來備考。」

知識的範疇不局限於課本、課堂,還包含在興趣、愛好還有社交過程中帶給我們的收穫和體會。

實踐精神

另外幾位獲獎者非常有意思,還在青少年時期就體現出了科研者的實踐精神:

「我12歲時,用小霸王學習機寫了人生第一行代碼,直到2016年初才真正完全停止寫代碼。我覺得代碼是人類思想和靈感的一種非常美妙的表達方式。」

「學生時代開始,就經常去家附近的廢品回收站,在那裡電機、開關、遙控裝置都可以隨處找到,花很少的成本就可以拿回去研究。」

「家的旁邊有一所很古舊的水塔,給村裡的人供應生活用水,一百畝大小,裡面長滿了各種植物,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和昆蟲生活在裡面,像一個小森林似的。我小時候就經常往裡面跑,爬樹摘野果子,抓小昆蟲玩,觀察各種奇花異草,在裡面還建有自己的小基地。水塔的管理員都和我很熟,基本上隨便讓我進去玩耍。」

「從小我就習慣用不同的方式解題,如果用常規解法,可能一張試卷很快就做完了,這樣會很無趣,所以就看看有沒有新的方法、不一樣的方法,也可以算是年少時自己為自己尋找一些精神快感。」

「那時簡直入了迷,整個夏天都玩得不亦樂乎。有一天突發奇想,要給電池充電,於是乎剪了一段帶有插頭的電線,把電池正負極一貼就往插座上摁,結果可想而知,家裡的電箱跳閘了。」

相信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 都遇到過這樣的少年:他們不僅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還勇於大膽進行匪夷所思的驗證。少年時期的他們就顯露出了探索的智慧、創新的慾望、實踐的能力。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留意你周圍的「中二」少年,說不定不到35歲,他就功成名就了。

家庭環境

我們的問題其實比較開放——家庭與成長環境對您的學習與思維模式的養成有什麼樣的影響?他們的回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

「我非常感激我的父母給我的這些影響,在任何時候,他們都支持我的決定,鼓勵我去追尋我最想做的事情。所以可以說,我是一直是追隨自己喜歡和內心真正熱愛事情往前走。」

「我家裡對我學習干涉得比較少。但是我爸媽都會被叫到家長會去介紹經驗,然後他們的經驗都是不管。」

「相比於別的孩子,我的學習環境一直是他們羨慕的。初中之後,父母對我的教育又多了一條、『自由』怎麼學,何時學,學什麼,完全由自己決定。」

「家裡人其實比較開放和自由,沒有管我很嚴格,有比較大的自由空間,很多事情也能夠自己做決定。」

有 11 位獲獎人感謝父母給予的寬鬆環境,其中有 7 位提到了「自由」或「自主」的成長氛圍。

反觀一些秉持強幹涉理念的「中國式教育」的家長是不是該仔細想想,自由和自主的積極意義,是不是遠比家長的權威重要得多?

對過去充滿感恩

有 10 位獲獎人主動提到自己來自農村或小鎮,他們在描述自己的家鄉和成長時都充滿了感恩之情 。

「我是在西北的農村長大的,小學和中學都屬於全國最普通的一類。雖沒有響亮的名字,但卻少了一些功利,多了一份「自然」。」

「我的家庭是中國非常普通的農村家庭,我的父母也是中國普通的農民。他們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他們性格中的開明、堅韌和正直,這些是我人生中最最寶貴的財富。」

「小時候目睹農村落後面貌,讓我深知生活的艱難,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就是好好讀書。另外,父母供姐姐和我都考上大學,這在農村很不容易。所以我對挫折的承受力比較強,做事情有一種永不放棄的韌勁,對生活的態度也很積極樂觀。」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江南水鄉,我出生於那兒的農村,父母都是世世代代的農民,文化程度都不高。 二十多年過去了,我仍然能夠清晰記得在冬季早晨天還沒亮的時候,我踩著雪到學校,等著學校門口傳達室看大門的大爺起床,打開校門,然後第一個衝進學校,打開教室的門鎖,開始一天的早讀。因為這種執著和勤奮,我一直名列前茅。」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我們可以選擇用什麼態度去面對:

來自皖西北農村的少年,跳脫過去 250 多年歷史的經典貝葉斯「非先驗即似然」框架,並將 20 多年來相互分離的兩大方向,最大間隔學習和貝葉斯學習,有機融合在一起,還開發了「珠算」概率編程庫;

浙江紹興等待傳達室大爺的踏雪男孩,開發了獨特的正極鋰補償添加劑,提高了電池能量密度,開發了複合型負極材料改善柔性/可拉伸電池關鍵的能量密度、機械強度和穩定性等技術指標。

「關鍵人物」的積極影響

有 10 位獲獎人都表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些關鍵人物影響了他們的人生道路。

」我覺關鍵的轉折還是因為遇到了兩位重要的導師吧,我也一直感到非常幸運能遇到他/她們。」

「我的導師對我影響深遠,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他基本上不在辦公室,他一回來學校就是坐在實驗室,實驗室裡面有他的辦公桌和電腦,他的辦公室只是用來接待客人用的。」

「學生期間就已在國內外建立起自己的學術圈子,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AAAS Fellow、APS Fellow、IEEE Fellow等知名學者,也因此獲得「老外大牛收割機」的稱號。」

父母、老師、朋友、同事,成長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關鍵人物」。一些人,或許直接改變了你的人生道路,給予了你一些寶貴的機會。還有一些人散發能量,影響你做出不一樣的人生抉擇。

無論是做偏重於基礎理論研究的「先鋒者」還是正在將技術投入產業和市場的「創業家」,我們在受訪的所有獲獎人回答中找到這樣的共性——他們都在關心技術對社會的價值,以及科技的應用對人的影響。

只有那些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創新,才能獲得更多的支持和更持續地發展。這些年輕人也正是因為被這樣的「初心」所引領,才取得了影響未來的創新成就。

我們相信,幫助他們在35歲前就成就一番事業的因素還有很多。不過我們還是希望以上「共性」能夠帶給你一些思考和感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孝法師 的精彩文章:

什麼才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大幫助?
初心,信心

TAG:如孝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