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日本建成東亞最大天文望遠鏡「晴明」

日本建成東亞最大天文望遠鏡「晴明」

(觀察者網訊)據《日本經濟新聞》2月21日報道,日本京都大學和國立天文台在岡山縣建造的東亞最大天文望遠鏡「晴明(Seimei)」日前建成,於2月20日舉行了紀念活動。

據報道,晴明望遠鏡的口徑為3.8米,通過可見光和紅外線等進行觀測,將捕捉像超新星爆炸那樣突然發生的天體現象等。還將挑戰直接拍攝太陽系之外的行星。

「晴明」取自日本平安時代的著名陰陽師、天文博士安倍晴明。日本國立天文台台長常田佐久表示,「建成了日本首台充滿技術野心的望遠鏡」。該望遠鏡將供日本全國的研究人員使用。

晴明望遠鏡採用最新技術控制18塊鏡片。包括鏡片在內,重約20噸,僅為以往同等規模望遠鏡的4分之1左右,能在短時間內把焦點對準鎖定的星星。此外,該望遠鏡還將詳細觀測業餘天文家等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的候選。還計劃用於確認是否存在外星生命等研究。

圖 《日本經濟新聞》

2017年5月26日,由歐洲南方天文台出資打造的「歐洲極大望遠鏡」在智利開始建造,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光學望遠鏡。這座望遠鏡建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海拔3000米的山上,鏡面直徑將達39米,將於2024年建成投入使用。按2012年價格計算,整個工程將耗資10億歐元(約合76.6億元人民幣)。

目前我國口徑最大的通用型天文光學望遠鏡坐落在雲南麗江高美古,這是一架地平式反射望遠鏡,由英國TTL公司總體設計,在TTL公司技術人員的協助下,2007年由雲南天文台的工程技術人員完成安裝,2008年4月通過驗收,投入使用,成為我國七大天文科學工程之中第一個開始運營的項目,加強了我國在實測天體物理方面的國際競爭力。其主鏡直徑2.4米,由世界著名的肖特公司(SCHOTT)研製,鏡坯採用 Zerodur微晶玻璃材質,其近乎於零的熱膨脹性能確保瞭望遠鏡主鏡在-10°C至35°C的工作環境中不會變形,很好地保證瞭望遠鏡成像質量的穩定性。

據新華網此前報道,雖然中國落成了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但是在大型光學望遠鏡集光面積僅佔全世界2%,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巨大。全世界14架8—10米口徑的光學紅外望遠鏡,沒有一架在中國。現有光學紅外望遠鏡「在對天體進行高分辨精細觀測上遠不能滿足我國天文學家的要求」。

而在建的大型望遠鏡中,除卻歐洲極大望遠鏡外,美國正在計劃建造的兩個直徑分別為30米和22米。2017年3月,中國1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正式立項進入「十三五規劃」。從口徑上說中國排在第四位。但中國12米望遠鏡的特色在於不僅僅有大口徑精細觀測的能力,還有大視場巡天(一次觀測很多天體目標)的能力,和國外30米口徑的望遠鏡是互補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美國空軍一架飛機在克里米亞海岸進行偵查
T-1000級超高強度碳纖維核心技術實現突破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