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Baby8千萬片酬,20年做配角的他們沒戲拍,拿了影帝影后能讓貴圈大洗牌嗎

Baby8千萬片酬,20年做配角的他們沒戲拍,拿了影帝影后能讓貴圈大洗牌嗎

廢話不多說,王景春和詠梅雙雙獲得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女主角,這是中國電影人首次在柏林電影節一次性承包影帝影后。


這種一部電影包攬兩座銀熊獎盃,在柏林69屆的歷史上,這是第三次。雖然這一新聞半夜上熱搜排末尾,天亮後立馬就被別的話題頂下去,但並不影響所有國人為兩位老師感到驕傲。


說句題外話,這個話題憑什麼不能成為熱搜?



1992年張曼玉憑藉《阮玲玉》成為柏林電影節獲得影后的第一位華人女演員,2014年廖凡因為《白日焰火》成為第一位獲柏林影帝的華人男演員,加上1995年獲影后的蕭芳芳,這兩位大多數人連名字都叫不上來的演員的名字,也將被載入史冊。


王景春,名字是真不熟,而且所長已經臉盲,這個人居然和《瘋狂的石頭》中的「道哥」劉樺不是一個人?



(左劉樺,右王景春)

同框的二人大家分一分,你們確定不是失散多年的親兄弟嗎?


作品上,王景春算得上是一個配角專業戶,就是那種你看他眼熟,就是不知道都演過啥,之前廖凡獲獎的《白日焰火》他也有出演。

《金陵十三釵》他也有出演。




《影》中兩面三刀的大臣,也是他。



還和鹿晗合作過兩次,《我是證人》還有《盜墓筆記》。



小可愛們是不是都和所長一樣,發出一聲長長的感嘆:哦~原來是他啊。

至於詠梅,知道的人應該就更少了,比起看著臉熟的王景春,相信不少人在得知影后名單時,都會從心裡問一句,她是誰啊?


其實,多年以前《北京愛情故事》、《中國式離婚》、《懸崖》等大爆的電視劇中,都有她的身影。




《手機》中,她還出演了一個一閃而過的面試老師,真的是配角中的配角。




就最近幾年來說,《刺客聶隱娘》里溫柔沉穩的聶田氏是她。

《青春派》中董子健的媽媽也是她。




這個年近50、長相恬靜的女性,在影視圈中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配角形象,在演戲的路上,溫柔地堅持著。


放眼娛樂圈,王景春和詠梅兩個人真的是不起眼到一定地步,一鳴驚人的背後,是靠著對電影的一腔熱愛,和長達數十年的堅持,聽起來感覺有點官方,但對於認真的人,所長也只能說出認真的話。

之前,總有人說,中國影壇已經沒落,沒有演技的流量明星,也能扛好幾億的票房。




演戲不咋樣,錢倒拿的不少。像baby隨便一出手,就是8000萬片酬,直言自己就值這個價。



一眾前輩都不敢奢望的大滿貫,她居然說自己如果順利,就能把所有獎項拿個大滿貫。



就憑這個皺眉瞪眼的演技嗎?




《小時代》四部曲,豆瓣總評分加起來不超過18分的電影,最後包攬了將近20億的票房。


郭敬明算是開啟了中國流量電影的先河,一眾投資方發現了流量的商業價值,找演員首先先問微博粉絲多少。

怒斥中國觀眾不行的馮小剛,在《老炮兒》中也免不了和吳亦凡、李易峰搭檔。


就連《地久天長》中,也有王源的加入。(這裡所長並不是說王源不好,只是舉例,杠精退散!)




可是如今獲得影帝影后的兩位演員,還有如今春節檔票房領先的幾部電影,從20世紀發展開始,到如今導演傳承到第六代,中國電影一直在路上沒有停歇,始終有一批又一批堅持本心的電影人,做著屬於我們的好電影。

1905年,京劇鼻祖、伶界大王譚鑫培出演中國人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拉開中國電影的大幕。


1913年,第一代導演鄭正秋與張石川承包了美國人創辦的亞細亞影戲公司(所長沒寫錯,當時叫影戲)編導演的業務。

這個業務怎麼那麼熟?


戰火紛飛之中,他們成立了屬於自己的「明星影片公司」(所長再次沒寫錯,公司名字就叫這個),編寫拍攝了中國第一部故事短片《難夫難妻》,第一部長故事片《孤兒救祖記》,第一部有聲片《歌女紅牡丹》。



(《歌女紅牡丹》女主角為民國明星胡蝶)

這些電影現在說名字,簡直就是不值一提,就連他們的公司最後都毀於戰火之中,但第一代導演是真真切切地拿命拍戲,從劇本導演再到演員都親力親為,讓這個1895年才誕生的藝術形式,在中國沒有落下腳步。

在二人的帶領下,二代導演順勢而生,其中有蔡楚生導演的《漁光曲》,獲得莫斯科電影獎,這是我國在國際上得獎的第一部電影,是不是都沒想過這麼早?就連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最開始都是這個時期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




中國電影,就是這樣在戰爭中,顫顫巍巍地產生了。


新中國成立之後到文ge發動之前,中國電影可以說是蓬勃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北影的「四大帥」(成蔭、崔嵬、水華、凌子風)和「南謝(謝晉)北謝(謝鐵驪)」成了第三代導演的代表人物,想想當年的北影反觀今日,一陣唏噓。


《白毛女》、《小兵張嘎》、《駱駝祥子》,每一部說起來,都能讓現在的爺爺奶奶們熱淚盈眶。


所長沒有身處那個年代,但想一想當年沒有手機與電腦網路,物資匱乏,精神生活更匱乏,在那個電影票都是幾毛錢,很多時候都露天放的年代,電影,真的就是人們娛樂生活的主要盼頭。第三代電影人們,創造了獨屬於那個年代的浪漫回憶。

第四代導演,吳貽弓、吳天明、張暖忻、黃健中、滕文驥等,基本都是60年代北影的畢業生(再次唏噓),由於歷史原因這群人直到1977年,才發揮出才能。

《城南舊事》、《人鬼情》、《小花》,這些電影直到現在所長都能叫得上名字(問了一圈居然只有所長能叫得上來...),劉曉慶、唐國強等現在還在活躍的演員們,也都是這一代導演培養起來。



(唐國強與陳冲)

x站鬼畜up主,你們應該知道自己該感謝誰了。


突破黑暗,終見曙光,他們把第三代與第五代連接起來,雖沒有處在黃金時代,但中國電影屆也應該有這群電影人的姓名。

時間來到80年代末,改革開放催生中國第五代導演,陳凱歌、張藝謀、田壯壯、張建亞等耳熟能詳的名字全都出現。


與前輩一樣,他們大都是北影(唉...)畢業的新生導演,因為歷史原因幾乎都捲入過大動蕩的漩渦中,上山下鄉的經歷,導致他們思想前衛大膽,主觀性、象徵性都十分強烈。

正如陳凱歌所說,「所有的一切,都與創作者的經歷與感受分不開的。十年憂憤,四載攻讀,而後一瀉而出,能不令『六宮粉黛無顏色』?」

《黃土地》、《霸王別姬》、《秋菊打官司》、《大紅燈籠高高掛》,這個時代的電影,不僅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國際上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也都拿了個遍,就連奧斯卡獎,也提名了不少次,鞏俐、章子怡等也都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杆。


與此同時,香港影壇也如日中天,早有李小龍,彼時有張國榮、成龍、周潤發等,幾乎都是東亞國家的偶像,香港雖與祖國遙相望,但這群香港人,在宣揚中國文化上,絲毫不比大陸人少,讓世界認識「中國功夫」、「中國飲食」不遺餘力這一點上,註定我們是一家人。


8090年代的中國電影,還有中國電影人,讓人現在說起來依舊滿臉自豪,內地剛剛經歷浩劫,就能化悲痛為力量,一群電影人們全力讓世界看到我們的電影,香港電影更是創造了一代人的回憶。


90年代末,第六代導演的時代到來,賈樟柯、寧浩、管虎、陸川,(為啥沒有馮小剛,因為馮小剛沒上北影...)這群帶有新生代力量的導演,成為了中國商業片的帶頭人。電影題材也更加新鮮大膽,什麼小偷、ji女、邊緣人物都敢表現。

不用所長說電影名字,大家就能想到一堆,什麼《瘋狂的石頭》、《天下無賊》(名單沒名字,也要有傳說)等等。


同時,電影的商業價值,也終於和國際開始接軌。進入21世紀開始,我們電影的票房逐年增高,尤其是馮小剛,從踏進2000年,他就像開了掛一樣,展現新時代電影的思想,同時攬獲一堆票房。1997年《甲方乙方》有3600萬票房,2001年的《大腕》,票房將近4000萬,《手機》5600萬,《夜宴》直達1億3000萬。


放到現在,那就是扛票房的「吉祥物」。想到幾年前他怒斥「中國怎麼這麼多垃圾電影,還不是因為有那麼多垃圾觀眾。你不去捧場,就沒這東西,往往垃圾票房還很好」,所長竟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個時期,還有一個人,在華語電影史上不得不提,那就是李安,還有他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卧虎藏龍》,這部歷史上第一部獲得此獎的華語電影,直到現在,依舊是令國人驕傲的經典。


所長想起去年金馬獎時,台下64歲的李安,看到自己精心準備的一場頒獎晚會,成為眾矢之的時,流露出的神情,讓所長都心有不忍:這只是一位把大半輩子都獻給電影的人,花甲之齡還在為中國電影奔走,怎麼忍心讓他的心血白費?


近幾年,電影的商業價值被不斷透支,甚至觀眾都開始感到疲累。吳亦凡說自己「其實是個演員」,到頭來只會咆哮。

李易峰的《梔子花開》,簡直承包所長一年的雞皮疙瘩。



賣弄情懷如《愛情公寓》等,就是把觀眾智商扔地下摩擦。



各路「牛鬼蛇神」都來壓榨電影的價值,畢竟隨便一點投資,就能獲取回報,誰還願意花心思?




就這樣的背景下,還是有不少電影人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在爛片當道,拉不到投資的時候,依舊在為中國電影不斷做出改變。

他們是《我不是葯神》文牧野,《暴裂無聲》忻鈺坤,《大象席地而坐》的胡波,還有《流浪地球》的郭帆與吳京。


除了他們,還有一大批堅持演好自己每一場戲的演員們,以前有拿獎成紀錄的張曼玉、鞏俐,還有演戲是信念得章子怡,如今有無論流量如何火爆,依舊堅持本我的段奕宏、徐崢、黃渤,還有新生代的彭昱暢、文淇、張子楓。


中國電影沒希望?誰說的?

只要有這樣一群人的存在,中國電影就一直有希望。我們沒有商業片,那就去做商業片,沒有科幻片,那就投身科幻片,沒有認真演戲的,只剩自己也要認真演戲,拉不到投資的,那就傾家蕩產做真正的好電影。

如今,內地電影票房前三名,都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高分電影。


2018年,我們還有《紅海行動》、《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無雙》、《超時空同居》等口碑票房雙豐收的電影,《我不是葯神》在東京電影節、蒙特利爾電影節這些國際電影節上,也頻頻獲獎。


在這個商業片時代,中國電影人並沒有丟掉一顆要做好電影的心。



歷經百年的中國電影,戰火紛飛也好,時局動蕩也罷,我們一代又一代的導演,從來就沒有放棄過華語電影夢,即便走過彎路,即便受過打擊,還是在往好的地方走去,成千上萬電影人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

不過,話說回來,電影人用心是一方面,作為觀眾的我們,在華語電影中是不是也做到了「用心」?



當年廖凡得影帝回國之後,資源依舊很虐,幾年來,大家有記憶點的他的作品只有《心理罪》和去年賈樟柯的《江湖兒女》。


當然,這與他獲獎時的年份(2014年)正好趕上流量時代來臨也有關。但平心而論,面對這樣一位影帝,作為觀眾的我們不才是決定他資源好壞的關鍵條件嗎?



就如同王景春與詠梅,還有所有默默無聞,一心拍戲的好演員們,他們商業片的資源是不是真的就會好起來,都與我們每一位觀眾都息息相關。

所長在此說一句,吃屎我們吃了好多年了,是時候讓好導演好演員們看到我們觀眾的選擇了。

就像徐崢說的,好演員的春天到了。




好電影的時代,也應該到來了。

希望演技派都有好電影拍的小可愛,給所長點個「

好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更美 的精彩文章:

她曾是酒吧DJ,為了奶奶回鄉種地,她是我心裡最仙的網紅。
王祖賢40歲時還把小奶狗吳彥祖撩到秀腹肌?神仙美貌的小心機看這裡!

TAG:更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