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拖延」背後,隱藏著你不了解的需求

「拖延」背後,隱藏著你不了解的需求

拖延,是在等待被照顧,


是希望需求被看見,

而最終,都是對關係的渴求。


作者:吳在天


來源:不懂點心理(ID:bddpsy)

拖延,有時候會很影響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才會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消除拖延。

有時候,我們可能只是表面上消除了這個狀態,但是這個狀態會反覆出現,甚至你在消除的過程中會覺得很痛苦。

有沒有想過,

拖延的背後,隱藏了你未被滿足的渴望。

有位朋友說,拖延影響了她的生活。

她說:「我經常拖延,哪怕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卻遲遲不去做那些我現在作為成年人需要去做的事情。」

她舉了幾個例子。

比如幹家務活,家裡的地板髒了,她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但她可以拖一個星期不去清潔。另外,她又是個愛乾淨的人,有時候她會強迫自己去做家務,但是後來發現,如果強迫自己做家務的話,自己又更反感,索性就不做了,就拖著吧。拖著拖著,拖到老公回家,拖到老公都看不下去了,於是老公去幹了這些家務。

又比如,快到午飯時間,卻就是不想去做飯,有時候她會覺得做飯是件很為難的事情,所以也拖延著。拖著拖著,後來就直接點外賣了。而這種拖延,經常是 12 點餓了,會拖延 2 個小時,等到下午 2 點才去叫外賣。

她清楚的知道,如果幹完了家務,家裡乾淨整齊,她看著都會覺得舒服,但她就是不想做,就是找各種理由拖延。

於是,我問她:「看起來是在拖延,有沒有可能也是在滿足自己呢?比如,拖延也是在滿足自己不想做家務的需求。」

「難道自己是在通過使自己不舒服的方式,來讓自己得到滿足?」她忽然有了個覺察。

她說,最近這幾周,只要老公在家的周末,她都會和老公說,希望老公在家做飯,洗洗衣服什麼的。老公會覺得她要求高滿足不了,但她並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自己只是需要被照顧,一些基本的照顧而已。

如果基本的照顧都沒有被滿足,那麼讓自己變得糟糕一點,難受一點,會不會更容易得到照顧呢?

說到這裡,她忽然明白,渴望被照顧的需求,才是真正被壓抑了的需求。

拖延,是在等待被照顧。

這份覺察,源於她對孩子需求的照顧。

孩子在戶外玩耍,玩到天黑也不想回家,兒子會和她說想多玩一會,還想媽媽在旁邊繼續陪伴,而她也願意在旁邊等著兒子。

兒子單純的想多玩一會,兒子追求玩耍的需求,給了她觸動。她覺得自己很多成長的需求都沒有被滿足。就好像是自己也沒有玩夠,所以她願意在那裡陪孩子等孩子,似乎也是通過滿足兒子來滿足自己。

需求被壓抑了,就會本能地想逃開的那些該去做的事情,而想去滿足自己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最後就形成了拖延的狀態。她想起了小時候自己玩得正開心,而被大人告知需要離開的時候,作為孩子的她就會開始拖拖拉拉不想走。

為什麼這些需求會被壓抑?

看到兒子玩,願意等兒子,如果理解為是在照顧兒子的需求的話,那麼壓抑自己未被滿足的慾望,又是在照顧誰的需求呢?

我讓她做了個聯想,假如她還是孩子,她是否可以像自己的兒子一樣去和爸爸媽媽提需求。

她說,對於媽媽不能滿足自己,她其實是有很多的情緒的,但她沒辦法提出來。

因為,媽媽永遠在外面忙著自己的事業,她從小是外公外婆帶大,她似乎永遠在等待,等待媽媽的照顧。

而且,和父母提出的需求,都要用條件來換取,這個條件就是不能太開心。開心是不被接納,如果父母看到自己開心,就會來找茬。會被看成是得意忘形,會被說成是不懂生活的艱辛。

所以,壓抑自己,是為了照顧父母的需求。

當兒子可以自由的表達想要她陪伴的時候,也就意味著兒子不需要像她小時候一樣來照顧父母。

她記得兒子曾經對她說:「媽媽,我要去同學家玩,你一個人在家會不會孤獨呀?對了,我每天要去上學,你每天不也是在家的嘛,是我擔心了。」

兒子說要去同學家玩,其實也是在表達,我要去滿足自己玩的需求了,你在家會不會孤獨。

孩子對她的在意,感動了她;

孩子對自己的不壓抑,觸動了她。

這時候,她開始理解了自己。如果她作為媽媽,承受不了孤獨的話,孩子可能就會相應地減少自己的需求,壓抑自己的需求,以此來照顧媽媽,而她從小就是這麼照顧父母的。

她壓抑了自己的需求,但是仍然渴望有人可以看到它、滿足它。

孩子的拖拉,不過是想多玩一會;


成年人的拖延,不過是希望對方可以注意到自己的狀態。

拖延,是希望壓抑的需求被看見。

她問我,可否把拖延理解為,是在用笨拙的方式照顧自己,所以整個人看上去也是壓抑的。

我說我更傾向於用「原始的方式」來描述。

這種「原始」的感覺,就是你把自己放在了一個孩子的位置上,這個孩子好像做不了那麼多的家務,她肚子餓了,但是她不知道有什麼可以吃的。她希望得到某個人的照顧。

聽到這段話的時候,她說自己的內心感到陣陣的悲涼。

用笨拙來形容自己,某種程度也是一種壓抑,因為她用了一個帶有貶低自己意味的詞來描述自己的需求。

就好像在表達,我有需求是不好的,是笨拙的,我不會照顧自己,所以要靠別人來照顧。

這種壓抑,也會容易把攻擊轉向自身,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有需求是羞恥的,不對的,不好的。

所以,每當她要去做一些事情,尤其是可以讓自己更舒服、滿足自己需求,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的時候,她都會壓抑自己,而表現出來的狀態就是把事情無限期的拖延下去。

拖延,不過是一種狀態,事情拖著,工作拖著,最後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也拖延著。

不能表達自己、壓抑自己,某種程度來說,正好是對父母的照顧,因為他們過得不好,自己也不好意思過得太好,這既是對父母的照顧,也是對過去的忠誠。

這種忠誠,讓我們想去代替父母來壓抑自己。

你想替他們背負這些壓抑,但是你知道這些不是你的東西,所以你使用了拖延,拖延著不去享受自己的生命,拖延著不去活出自己的人生。

這樣的拖延,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就好像還可以和父母在一起,至少在壓抑的感受層面,你們是在一起的。

拖延,是在等待被照顧,是希望需求被看見,而最終,都是對關係的渴求。

有時候,拖延不是問題,雖然你在用不舒服的方式影響自己的生活。但這個時候的拖延,它其實是在表達內心的渴望,只不過是用拖延的形式和狀態,來防禦了自己內在渴望的這部分。

但是,當你把拖延當作問題的時候,看起來你想消除拖延的習慣,其實是在準備消除你內心的渴望。

也許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馬上去消除拖延的癥狀,我們要做的,是去理解自己拖延背後的渴望。

理解了,拖延的遊戲自然也就不好玩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模式,有時候,往往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給困住了,讓自己一再的重複那些苦難,而沒有發現,其實自己可以過得更好,可以活得更精彩。

人的生命只有短短數十年,如果你的前半生一直在為別人而活著的,那麼不妨試試去發現自己的這些防禦,看到它,放下它,把生命活給自己看,把往後餘生的精彩活給自己。

-

end-



作者:吳在天,心理諮詢師,心理專欄作者,著有《把生命活給自己看》《親子關係對了 孩子的世界就對了》。


微信公眾號:不懂點心理(ID:bddpsy)


原標題:《拖延的背後,是未被滿足的渴望》


圖丨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易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分手體面說再見,從今誰也不抱歉!
新的一年,不想加班,只想有錢

TAG:簡易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