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成熟就是少一些自作多情,多一些自知之明

成熟就是少一些自作多情,多一些自知之明

選擇可以幹什麼的人,


應該是

循規蹈矩

的人;


選擇能幹什麼的人,


是有

自知之明

的人;


選擇應該幹什麼的人,

是屬於

理性選擇

的人。


作者 | 木木木


來源 | 伴讀書房(ID:DuZhe365)


作家李小龍曾說過:「成熟絕不只是個標籤,還必須有自我最深的覺悟。」

小孩子習慣以哭鬧來吸引注意力,成年人需要內化這種行為。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了時光的洗禮,也伴隨著內心的醒悟。

真正成熟不是心變老,而是少一些自作多情,多一些自知之明。


自作多情

凱特·福克斯寫的《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裡面提到這樣一段話:

一項英式談話的潛在規則,就是避免「過分認真」。 英國人比其他民族更在意「嚴肅」與「肅穆」,「真誠」與「過分認真」的區別。

拒絕過分認真的交流,是英國人的社交準則,也是最適合我們的社交距離。

朋友間的交往最切忌的是交淺言深,不對等的付出和自以為是的深厚,往往會鬧出很多笑話。

你曾經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朋友間聊天的時候總是你說的話比較多,主動的一方總是自己。

明明是對方開始的對話,結束的時候卻忽然冷淡,自己也沒反應過來是因為什麼;

明明是對方請求的幫助,自己傾囊相助之後也沒換回一句「感謝」;

明明是對方需要自己給出一點意見或者建議,真心提出解決方法之後換回一個冷漠。

後來發現,不親不疏才是最好的相處,現代人的人際交往跟感情一樣,誰也認真誰就輸了。

網上有個段子這樣說過:從不愛搭理那些鬧矛盾的夫妻、情侶、好友,人家鬧翻天之後歡喜複合,而你只是多事的第三者。

不要用自己的嘴干擾別人的人生,一是你沒有資格,二是你沒有能力。別人的生活,你如何指點?

不要干涉朋友的選擇,這麼大人了,總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不要總想著操心孩子的事情,兒女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嘴碎別人的家事,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很多事情你管不過來,很多時候不需要自作多情,少一些操心,多一些內省,你有你的人生,過好自己就好。


自知之明

一個人在人生的某個時期當中,他做的選擇應該有三種:一種是你可以幹什麼;一種是你能幹什麼;還有一種是你應該幹什麼。

選擇可以幹什麼的人,應該是循規蹈矩的人;選擇能幹什麼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人;選擇應該幹什麼的人,是屬於理性選擇的人。

在福布斯排行榜的前十名當中,有很多富豪當初他並不是想做富豪。有的想做詩人,有的想做音樂家。但是到最後他們發現一個道理:

就是自己擅長的往往是自己不喜歡的,自己不喜歡的,往往是自己擅長的。

做人最難得的,不是聰明,而是有自知之明。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了解自己能做到什麼,拿得起是一種實力,放得下是一種釋懷。

記得一個小故事。

愛因斯坦曾經有過做總統的機會,以色列前任總統逝世之後,大使邀請他來擔任,認為他是全世界最偉大的人。

愛因斯坦婉拒,大使進一步勸說:

「教授先生,已故總統魏茨曼也是教授呢。您能勝任的。」「魏茨曼和我不是一樣的。他能勝任,我不能。」

不久之後,愛因斯坦在報上發表聲明,正式謝絕出任以色列總統。

在他看來,「當總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之明是一種修養。

做人最難得的,不是格外聰明,而是有自知之明。一個人了解自己能做什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是一種很大的睿智。

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大的名利與大的災難,能不為之所動,活能坦然承受,都是一種成熟和坦蕩。


先見之明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先見之明是一種見微知著的能力,善於通過細節來判斷事物的發展趨向,並做出有利於自己的選擇。

人生如棋,走一步算一步是庸者,走一步想三步是常者,走一步想十步方為智者。

還記得孔子和顏回發生的故事。

顏回和老師孔子因為學術有過爭執,第二條顏回佩劍回家,孔子叮囑了他兩句話:「千年古樹莫存身,殺人不明勿動手。」

路上,風起雲湧,雷鳴電閃。顏回鑽進一棵大樹的樹榦里,想避避雨,猛然記起孔子「千年古樹莫存身」的話,從空樹榦離開。果然,樹榦被雷劈了下來。

顏回大吃一驚!老師的第一句話應驗啦!難道我還會殺人嗎?

連夜趕回家。他不想驚動家人,悄悄開門發現床上睡了兩個人,一時怒起,舉劍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話「殺人不明勿動手」。

連忙點燈查看,原來是妻子的妹妹。

第二條,顏回回去,見了孔子便跪下說:「老師,您那兩句話,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個人哪!您事前怎麼會知道,要發生的事呢?」

孔子把顏回扶起來說:「昨天天氣燥熱,估計會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樹莫存身」。你又是帶著氣走的,身上還佩帶著寶劍,因而我告誡你:「殺人不明勿動手」。

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覺察於事件細節,觀察與個人性格,不敢說是料事如神,也可以算的上八九不離十了。

他們的能於萬般變化中洞察世事,明辨事理;於泰山崩於前中沉著冷靜,謹慎睿智。

未雨綢繆者不會臨渴掘井。為人處世之時,最易亡羊補牢之錯,最終累及自身,囿於囹圄之中。

先見之明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生活經驗的累積,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做,但是所有人都可以去學。

成熟的人生也有三境:


一境是少些自作多情,關注於自己的生活,切勿多管閑事。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二境是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的想法,拿得起的同時也能放得下。

三境是先見之明,見微知著,覺察於環境人心,在波詭雲譎的生活當中洞察世事,立身於世。

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真實自我的發現,在內省中找到為人處世的方法。

站在人生的路上,少一些自作多情,多一些自知之明,才是真正的成熟。



-

end-




作者:木木木,想成為森林裡的蒲公英,在離太陽最遠的地方播下種子,在時光里分享有趣的事情。文章來源於公眾號:伴讀書房(ID:DuZhe365)。


圖丨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易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如何面對貧窮和富貴,考驗著一個人的心智
翟天臨「學霸」人設崩塌:捧得越高,摔得越慘

TAG:簡易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