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丁立梅:正月半

丁立梅:正月半

年一過到正月半,我註定是要惆悵的。


怎麼能不惆悵呢?那些撒開腳丫子,走東家串西家的歡騰;那些人人遇見,都一團和氣說著吉利話的溫馨模樣;那些噴著香的饅頭年糕還有糖果糕點;那些門上的對聯、窗上的窗花,都漸漸褪去鮮亮、成了過往了。我的好衣裳,也要脫下來,被母親壓到箱底去。日子又復歸到清湯寡水裡,叫人想想,就急得想哭。


那時,我還不知道正月半有個更文雅的叫法,元宵節。那是上學識了字後,在書本上才讀到的。它的歷史長達兩千多年,自秦朝,人們就開始有了吃元宵賞花燈的習俗,——我亦是不知的。

我尚小,能看到的世界,也只是眼前的那個村莊。村人們只叫它,正月半。


有童謠念:正月半,炸麻團,爹爹炸了奶奶看。


這童謠唱得有道理嗎?沒有的。我沒見過麻團,我的小夥伴們也沒見過。我們也只在歌謠里咂摸著,它應該是火烤油炸的,很香很香的。


我們沒有麻團吃,沒有元宵吃,但我們有火把可燃。爺爺如果那天心情特別好,他會坐在門前的桃樹底下,給我們兄妹幾個扎火把。所用材料,是稻草和竹枝。竹枝好啊,經燒,一邊燃著,一邊能發出噼嚦啪啦的響聲,像放小鞭炮。奶奶是不大捨得我們用這個去燒的,那是上等的柴火啊。爺爺卻禁不住我們苦求,往往會偷偷在稻草里包上些竹枝。爺爺扎出的火把,又大又結實,我們舉著它,真是神氣得不得了。

也就等著天黑。天一黑,各家的孩子,都舉著火把出動了。田埂邊,像飛舞著一群一群的流星。我們唱著「正月半,炸麻團,爹爹炸了奶奶看」,繞著田埂奔跑,這邊呼,那邊應,一個村莊的黑暗,都被火把和孩子的歌聲,燃亮了。


也有在溝邊河邊,放野火的習俗。那是不用等到天黑的,河邊的茅草,就被點燃了,火苗兒歡快地跳躍著,呼啦啦燒去一大片。像燃燒著一個大大的夕陽。我們站在邊上,興奮莫名地觀看,並不知為什麼要放野火。驅蟲和祈求莊稼豐收,那是大人們的事。在我們看來,過年了,就要新鞋新襪地穿著,就要貼紅對聯和年畫。過正月半了,就要放野火。這都是該派的。我們才不會去深究緣由的,只是快樂,單純地快樂。


有一年正月半,我姐領著我和弟弟去放野火。屋後就是河,河邊雜草叢生,是放野火的最佳地。我姐點燃了一堆雜草,火苗一下子躥得老高,呼哧呼哧,像條巨龍翻滾騰躍。我們站在邊上,高興得又唱又跳。母親不知打哪裡,突然一陣風似的跑了來,揪住我姐,二話不說,就是一頓暴打。


所有的歡樂,戛然而止。那個正月半的晚上,我們沒有舉火把去奔跑,囫圇地吃了點什麼,就上床睡覺了。半夜裡,我聽到我姐的哭聲,很輕很輕,像秋蟲在鳴。我的一顆心,惻惻的。年,真的過去了。一切的甜和好,也似乎都跟著走遠了。


也是到一些年後,說起往事,我姐摟著母親,開玩笑地問,那年的正月半,你為什麼要打我?母親赧然半天,輕輕嘆口氣,喃喃道,都是因為窮,窮人氣多啊。

-作者簡介-


丁立梅,作家,江蘇東台人。代表作品《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彷彿多年前》、《有美一朵,向晚生香》。出版作品逾七十部,被讀者譽為「最暖人心的作家」。文章連續十餘年被選作中考試題。有文章入選中學課本。新浪微博:@我是丁立梅。公眾號:丁立梅。郵箱:woshidlm@126.com。讀者交流群:58643767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行動 的精彩文章:

曾立力:新年出行
劉群華:守歲

TAG:閱讀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