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把人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什麼身份?說出來別不信

清朝把人發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什麼身份?說出來別不信

寧古塔,是清朝時期的一個古地名,其管轄範圍比較廣闊,最北邊在現在的俄國境內。比如有名的海港海參崴,原本就屬寧古塔管轄,在後來的《北京條約》中,割讓給了俄國。寧古塔這個名字來自滿語的音譯,「寧古」在滿語中是「六」的意思,「塔」是「個」的意思,翻譯過來就是「六個」。據說,努爾哈赤的曾祖父福滿有六個兒子,分別把守周邊一方,因此而得名。直到現代,還有「六祖城」遺址存在,其實就是分散在周邊的六個獨立的部落聚居點。寧古塔的治所有新舊兩城,新城在現在的黑龍江寧安,舊城在現在的黑龍江海林附近。而寧古塔舊城,就是努爾哈赤的龍興之地。

根據《清史稿·刑法志》的記載,清朝的流放刑,後來成了「律成虛設矣」,因此實際有效的刑罰變為了充軍。而充軍「並不入營差操」,只需要在朔望日去應檢,「實與流犯無異」。但跟流放不同的是,被充軍的人多數被發遣「駐防為奴」,主要工作就是「為奴種地」。而充軍地點分為五種,四個距離,「附近二千里,近邊二千五百里,邊遠三千里,極邊、煙瘴俱四千里。」寧古塔就屬於極邊的四千里之外。

那時候交通不便,路途遙遠,行路辛苦,而且要在一定時間內趕到充軍地,這本身就是一種比處死還殘酷的懲罰。特別是在冬天寒冷季節(後來康熙特別下旨,寒冷時節不得上路,防止犯人凍死途中),趕路是更加的艱辛,很多人都沒能走到充軍地,就病死途中了。更不要說,還要給「披甲人」為奴,去寧古塔種地了。所以,才有人一聽說要發配寧古塔, 直接自盡了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長芬愛明星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川島芳子有沒有在1948年被槍斃,是否活到了1978年
慈禧臨死前向大臣說了些什麼?為什麼有的人覺得很無恥

TAG:周長芬愛明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