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為什麼莊子說呆若木雞達到了「德全」的境界?

為什麼莊子說呆若木雞達到了「德全」的境界?

「呆若木雞」這個成語,現在用來形容人痴傻發愣的樣子,或者因為恐懼、驚訝而發愣的樣子。然而,它最初的意思絕非如此。

這個詞最初出現於《莊子·達生》,後來《列子·黃帝》也記載了這個故事。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

過了十天,周宣王問他:「我的鬥雞馴好了嗎?可以拿去跟別的雞鬥了嗎?」

紀渻子說:「還早著呢。它現在還昂頭挺胸,趾高氣揚,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不能跟別的雞斗!」

過了十天,周宣王又派人來問。紀渻子說:「還是不行。它現在聽到響動,或者看見什麼活動的東西,就會有回應。

這種狀態還不理想。」又過了十天,周宣王等不及了,派人來催。

紀渻子說:「不要急,不要急。火候還不夠。它現在還是有脾氣,會瞪著眼睛怒視呢。」

望之似木雞(資料圖)

又十天之後,紀渻子把馴好的鬥雞獻給周宣王,說:「這雞差不多可以了。現在它已達到神情凝寂的境界,無論別的雞怎麼叫喚舞動,這隻雞也無動於衷。讓它上場試試看吧!」

周宣王讓這隻雞跟別的鬥雞斗。果然,不論別的雞怎樣氣勢洶洶,這隻雞都不為所動,獃獃地像只木頭雞一樣。

不等它有什麼動作,別的雞都嚇跑了。紀渻子馴養鬥雞的過程共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也就是馴養到第十天的時候,鬥雞還處在虛浮驕妄,自恃意氣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也就是馴養到第二十天的時候,鬥雞還對別的雞的身影、鳴叫和外界事物有所反應。

第三個階段,也就是馴養到第三十天的時候,鬥雞還目光銳利而富於盛氣。

第四個階段,也就是馴養到第四十天的時候,面對其他雞的鳴叫,它已經不為所動了,看上去像一隻木雞,它的自然德行完備了。

養神須排除雜念,無思無慮(資料圖)

這個故事的主要宗旨是討論如何養神,借馴養鬥雞的故事來說明凝神養氣的方法。其中的這幾步體現了道家的修行思想。

第一步,去除自身的虛浮驕妄。虛浮驕妄最大的弊端就在於會使人剛愎自用,自以為是。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曰:「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自逞己見反而做不到明智,自以為是反而得不到顯昭,自我誇耀反而沒有成就,自高自大的不能充任首領。

虛浮之氣、驕妄之氣縈繞身心,就會意氣用事,無法正確地評估自己,也無法凝神斂氣。只有採取求真務實的人生態度,來去除自身的虛驕狂妄之氣,才能重塑自我,升華自我。

所以第一步,是粉碎原來的虛妄自我的過程。第二步,去除外界的干擾影響。容易受外界干擾是因為沒有定力。

一有風吹草動,內心就受到干擾而亂了方寸,是無法繼續修鍊的,也是不能發揮正常水平的。

《莊子·知北游》曰:「古之人外化而內不化,今之人內化而外不化。」《道德經·第二十六章》曰:「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呆若木雞,不戰而屈人之兵(資料圖)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除非天生的心理素質特別好,否則定力需要歷練才能養成。

運動員是最需要這種定力的,所以一流運動員比賽的時候,幾乎都看不到他們臉上有什麼表情的變化。

當自身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擾,能夠聚精會神地專註於自身的時候,就可以凝神聚氣了。

所以第二步,是重塑真我的過程。第三步,去除盛氣,避免鋒芒畢露。即使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實力,道家也認為不要鋒芒畢露。鋒芒畢露不能帶來好處,只能招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好比利器,雖然磨得銳利,但容易遭到折損。不如像天地之道一樣,挫銳解紛,和光同塵。

保持內心清靜,不為外物所遷(資料圖)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第五十六章》曰:「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能夠做到這一步,修行就符合了天道,凝神養氣的功夫就到家了。所以第三步,是自我與天地合一的過程。道家認為到了這個境界,不用去爭,不需去斗,就可以獲得「全勝」了。

《道德經·六十八章》曰:「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所以當這隻鬥雞上場之後,神情凝寂,一動不動,呆若木雞,別的雞也絲毫影響不了它。

根本不用出招,其他鬥雞就已經通過其不為所動的神情而感受到了它強大的氣場,紛紛被其懾服,嚇得四處逃竄。

正所謂:「天之道,不爭而善勝」。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莊子之所以說鬥雞達到了「德全」的境界,是因為經過了幾個階段的修鍊,這隻鬥雞已經符合了莊子的標準。

正如《莊子·天地》中所說的:「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2019年十二生肖運勢逐個看:猴篇
王母垂跡碧霞現身:碧霞元君身世小考(上)

TAG:騰訊道學 |